<p class="ql-block">文字 : 赵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0年春节期间,CPCA会员赵明的父亲赵老先生正在墨尔本探亲。赵老先生在CPCA的春节晚会上表演了一段太极拳24式,表演之后即有人询问是否可以传授。老先生欣然应允,经过三个星期的精心准备,于2000年2月27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正式在 Glen Waverley 的一个小公园里开班教授太极拳24式。这一期的学员共12人。</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赵老先生为CPCA太极班编写的教学材料</h5> <p class="ql-block">2000年3月,CPCA太极小组正式成立,首任组长李爱武。那时候如今常用的可以装在衣服口袋里的随身听还没有面世,播放太极音乐使用的是我家的那种老式双卡录音机,像一个大枕头似的。这是那个年代基本上各家必备的电气设备。</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每个周末学习太极的小公园</h5> <p class="ql-block">学员中正好有一位是画家,等到学习快要结束的时候,大家商量请画家专门画一幅画送给老师,以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期太极班结业留影。左2是画家何先生,赵明代父亲抱着画框</h5> <p class="ql-block">画家夫妇并非CPCA会员,是一位会员朋友引荐的。是的,我们的这个太极组从第一天开始就是面向社会,不管谁来学太极都欢迎。太极班结束以后我就没再见到过何先生。有趣的是,后来我听人说他在另外一个什么地方教太极。更有趣的是,同样的故事以后又重复了一遍,只不过后一次的主角是一位白人女士。</p> <p class="ql-block">教完了太极拳24式之后,应部分学员的请求,赵老先生又接着教了42式。这两套太极拳都是当年的中国国家体委组织编排的,意图是通过练习太极拳鼓励民众更多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体委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太极已经在全世界普及,据称有3亿人在练习太极拳(没有正式统计,这是网上看到的数字)。澳大利亚各地也是随处可见练习太极拳的团体。</p> <p class="ql-block">教过42式太极拳之后赵老先生结束探亲回国,走的时候承诺下次来教我们太极剑。遗憾的是他回国之后不久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与病魔搏斗了几年,最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老先生再也不能来澳洲教我们太极剑了。又过了几年,我们一部分练习太极拳的人退休之后跟着视屏学会了太极剑32式和42式(同样是国家体委组织编排的普及版),每个星期三在 Jells Park 练习,到今天也超过10年了。</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老先生教太极有感写的诗</h5> <p class="ql-block">学完两套太极拳之后孙守义在俱乐部的期刊《彩虹》上写了一个报道。那时候我们还在我家附近的那个小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彩虹》第28期里孙守义写的报道</span></p> <p class="ql-block">2001年3月CPCA在 Jells Park 参加澳洲清洁日活动,我们立即被这座漂亮的公园吸引住了,当即决定把我们每个星期日的太极活动搬到这里。太极之后,我们又增加了一项走路的活动,在这绿草如茵,湖水潋滟的公园里漫步行走,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公园里的步行道路纵横交错,我们很快就确立了走路的途径。体力好的走全程,5.3公里,50分钟走完。这样的速度,已经很接近于跑步了。体力差一点的自我调整,自己找近路、岔道,最终大家大约同时到达终点。</p> <p class="ql-block">为照应那些只走路不练太极的人,我们又成立了一个走路组。</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Jells Park 总是会有很多活动,走近这些活动平添了几分乐趣</h5> <p class="ql-block">自2001年起,太极拳就成了CPCA清洁日活动的附加部分。清洁日在哪里,太极组的活动就跟到哪里。我们打完了太极之后帮着清洁日组织者安排场地,接着参加捡垃圾的活动。25次清洁日活动如一日,从来不缺席。</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清洁日活动开始前的太极练习。这是2021年,新冠疫情未能阻止我们</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心协力,搬几张桌子作为清洁日活动的注册台兼午餐餐桌</h5> <p class="ql-block">Jells Park teahouse 后面有一块砖铺地面,这里成了我们练习太极的主要场所。夏天太热时,我们也会转移到有树荫的大草坪上。Teahouse 有走廊,下雨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走廊上练习。略显拥挤,却仍然是远胜于无。我们的太极锻炼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风雨无阻的。</p> <p class="ql-block">随着不断有人加入练习太极的队伍,人越来越多,高峰时有二十多人,那一块砖铺地面上站得满满的。2003年一部分太极练习者转移到位于 Mt waverley 的新金山中文学校,在那里成立了一个太极二组,于是守在原地的组就成了太极一组。</p> <p class="ql-block">若干年之后太极二组停止了活动,以后CPCA又成立了一个休闲太极组,可是太极一组这个名字一直就这么用了下来,没有改变。太极一组的活动也从来没有停顿,仅仅是每年圣诞节/新年期间放假两、三次。</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外出度假也不忘练习太极,Eden,2002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7年的一次锻炼。橘黄衣袖者是第一期学员,现任组长孙守义</h5> <p class="ql-block">2013年CPCA出版了一本成立20周年的纪念册。孙守义代表太极一组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纪念册中。CPCA的《彩虹》期刊里也多次发布过太极一组的活动报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CPCA二十年》一书中孙守义写的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彩虹》期刊中刊登的部分太极一组活动报道</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公园里练习太极拳,经常会有经过的人停下来观看,有些感兴趣的人会询问是否可以加入。我们总是来者不拒,不管什么人都欢迎。这么多年来,除了澳洲土著人和非裔黑人(Monash 这两个族裔的人很少),和我们在一起练习过太极拳的有其他各种族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专门指导过的人不多。更多的是让新来者站在中间,不论转到哪个方向都能看到,让他们跟着我们比划,在练中学,很快就可以学会。</p> <p class="ql-block">曾经跟我们练习过太极拳的有一位不算老的白人老太太,练习当中向我们索要了一些太极资料。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她不来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见到她的一位学生,告诉我们老太太在U3A<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太极拳呢(University of </span>Third Age,相当于中国的老年大学。在U3A服务的都是义工)。</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星期三我们在练太极剑,一位游客不知道我们这是在做什么,喊来了警察。警察看了看我们用的折叠剑,笑了笑,说你们继续练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太极剑练习。口罩提示了这是在新冠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2016年CPCA得到了 Monash 的场地资助,成立了一个星期四组,给退休半退休的人提供一个活动场所。太极一组的这几位退休者自然也就加入了星期四组。组里为2017年的CPCA春节晚会表演学习了一套52式太极功夫扇。学会了之后我们把太极扇也加进了我们星期三的练习中。于是我们的星期三太极练习丰富多彩,包括了拳、剑、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把太极扇也带到了Jells Park</span></p> <p class="ql-block">这当中我们还引入太极柔力球,只不过没过多长时间就停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太极柔力球。这个球太难控制了,我到最后也没有掌握要领</span></p> <p class="ql-block">2017年CPCA开始参加澳洲植树节活动,时间是每年7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又是星期日。于是像澳洲清洁日一样,植树节在哪里,我们跟到哪里。还是按照我们正常的时间开始练太极,太极之后参加植树节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植树之前的太极锻炼,2017年</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把太极引入到星期四组,成了下午的固定活动之一。除了有教学活动的时间,半个小时的拳、剑、扇练习是我们每次必做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星期四组2024年在 Ballarat Festival 上表演太极</span></p> <p class="ql-block">两年前的什么时候公园在那块砖铺地面的中间建了一个厕所,一下子把我们练习太极的场地缩小了很多。而2024年的清洁日之后又有几位CPCA会员加入了我们的太极组,场地不够用了。参加了这一年的清洁日活动之后又加入了我们太极活动的,退休前在 Deakin 大学当老师的一位和我同年的老太太向我们推荐公园旁边的妇女运动中心,说那里也可以练太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议我们到妇女运动中心练太极的Tulan老太太</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那里实地看了一下,确实是一个好地方。那是一个“投球”(netball)比赛场,好几个场地连在一起。场地的边上是有遮檐的看台,下雨天的问题也解决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常星期日没有人在这里打球,仅仅是每年有一次星期日大比赛的时候,我们需要回到 Jells Park。</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平展宽阔的新场地,感觉比以前的场地阔气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去年7月份的一个星期日,我们在练习太极的时候忽然天降大雨。雨下得那么大,球场上腾起一片水雾。庆幸有棚子遮着,我们一边练习,一边听着雨声。一阵狂风暴雨之后,雨忽然停住,马上就是蓝天白云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时我们练习太极,感觉就像是在湖边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禁不住美景的诱惑,站在“湖心”来一个摆拍</span></p> <p class="ql-block">寒来暑往,我们年复一年练习太极。哪怕是在新冠时期,只有当封禁严酷到不允许2人以上的户外集体活动时我们才不得不停了下来。封禁放松一点之后我们又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圣诞节,理事会邀请很久不在CPCA大活动中露面的太极一组表演了一套太极拳</span></p> <p class="ql-block">25年前第一期学习太极的12位学员中只有两人还一直在坚持。尽管是一个很小的小组,参加者大都坚持了很多年,十几年,二十几年。这是一个很稳定的队伍,稳定到恰好逢到很多人外出的时候,剩下的一个人、两个人也会到现场继续锻炼。</p> <p class="ql-block">前不久CPCA部分会员到一个养老院去慰问演出,看到有些老人在我们表演太极的时候不由自主跟着我们的节奏挥起手来,深有感慨。他们的腿,他们的腰已经跟不上太极的节奏了,可是太极还印在他们的脑子里。我们将来也会有这样的一天,可是我们现在坚持不懈的锻炼,一定会推迟这一天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