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国家博物馆

一轮明月

<p class="ql-block">来北京过春节,今年是最寒冷的一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最高气温降到零下五六度后,再没有回暖过,每日天寒地冻,北风呼啸,迎风行走冷气逼人连气都喘不过来。其实,北京的寒冷对于生活在内蒙古高原的人来说根本不在话下,只是来时高估了北京的温暖,穿戴的单薄了些,不像在家,有各种款式的羽绒服,再冷的天,走上三四千米也不成问题。古人说,出门“一天拿三天的干粮,夏天穿冬天的衣裳”,想想还是对的。再说,北京的冬天,草木凋谢,到处干枝枯叶,没有绿色,多好的景致也勾不起游览的欲望,因此,每天窝在家里,实在憋的不行,就到附近的永定门广场或永定河畔走走,到物美超市购物,必路过陶然亭公园,不知经过多少次,却没进去过一次。直到元宵节过后的一天,天气转暖,心情也好,路过时不自觉走了进去。</p><p class="ql-block">最近几年,游陶然亭大抵有二次,一次在夏末,一次在深秋。夏末,陶然亭山青水秀,楼台倒映,亭榭凭栏处,波光潋滟,荷叶荷花田田相映,让人惬意、流连、沉醉。深秋,陶然亭俨然一副五彩斑斓的景象,银杏金黄,枫叶火红,湖光秋月碧波荡漾,落叶飘零情意绵绵,微风抚慰,韵味深藏。这寒冬腊月有什么呢?从陶然亭东门进去,向西、向南,过了桥,穿过门楼,景色虽然凄切,但心是宽旷了,不知不觉来到陶然亭中央岛西南端的慈悲庵,慈悲庵元代建筑,又称观音庵、大悲庵、慈悲禅林、招提胜境,论规模和名气陶然亭的慈悲庵算不上什么,但从文物价值上说,自明朝中叶起就是士人名流的游息之地,尤其近代因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革命家多曾在此活动,因而闻名于世。如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兹,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辛亥革命前的秋瑾,民国初年的孙中山,五四运动前后的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因此,陶然亭慈悲庵有“人民革命的摇篮”之称。细细游览,在肃然起敬间忽然萌生出想游览更大博物馆的想法。</p><p class="ql-block">中国最大的博物馆当之无愧是国家博物馆了,前年来北京,想去国家博物馆因时间原因没有预约上,这次打开手机刚好有第二天11点到1点30的预约,除此之外一个星期之内全部是约满,如此幸运,那容迟疑?立即预约了下来。</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始建于1912年,最初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后来经历多次更名,最终定名为“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离家只有5.8公里,由于不知道北门西侧的进馆路径,便打车前往,谁知,提前40分出发,一路堵车,等到达国家博物馆时,还是迟到了十多分钟。进馆的安检十分严格,比坐飞机更胜一筹,进了大厅,被猛然开放、高大、宏伟的建筑空间震惊了!尽管大厅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仍觉空旷,身在其中,不禁心潮澎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国博的藏品很多,有中国古代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碑帖、钱币、织绣等各个门类的珍贵文物,以及近现代革命文物和民俗文物。作为国家级的博物馆,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最佳窗口。</p><p class="ql-block">我和妻子心怀敬畏依次游览了钱币、玉器、瓷器、服饰等珍贵文物和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展,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留在心底里的民族记忆、文化传承、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是那么的刻骨铭心。这辈子只有来了才知道,有生之年不来一次这样的地方死了也会遗憾不已!来此,不仅让人知道了什么叫岁月沧桑,什么叫源远流长,什么叫一脉相承,什么叫华夏子孙,什么叫丰功伟绩,什么叫复兴之路,还让人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和应该有的情怀。</p><p class="ql-block">国博,一个充满魅力和魔力的地方,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这里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如果有机会来到北京,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探索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绝佳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