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本两本,岁月悠悠,三十余载,卧室一角,书墙悄然矗立。有的书封面斑驳、纸页泛黄,那是时光的痕迹;有的书卷角残破、渍痕斑斑,那是反复翻阅的证明;有的书薄如蝉翼、厚如磐石,然而我却能随手拈来,闭目便知其所在,侃侃而谈书中精髓;有的书未曾翻开,却依然珍藏,备作资料,同样令我倍感亲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细数书墙上的每一册,仿佛在重温往昔,触摸着人生的轨迹。一套十二卷的军旅知识文库,是我从军二十一载收集的第一套书,《谈兵说阵》、《战争的智慧》、《世界历次大战录》等,书名间弥漫着硝烟与铁骑的气息。一本厚重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讲》,引领我步入文学殿堂,继而沉迷于《红楼梦》、《芙蓉镇》、《白鹿原》、《国画》、《青瓷》、《驻京办》等长篇小说,它们让我对世间万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杂文方面,马南邨的《燕山夜话》、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白岩松的《幸福了吗?》等,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修身养性的书籍则以卡耐基的成功之路丛书为主。此外,还有十四卷的全国干部学习读本,那是我踏入公务员行列后的必修课。十六卷的《鲁迅全集》,偶尔翻阅,仿佛穿越时空。《蒙牛内幕》、《李嘉诚传》等商业著作,虽让我感叹商海浮沉,却深知自己并非这块料。书墙上鲜见科幻、言情及武侠类书籍,对此我始终兴致不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书墙,我常常陷入沉思,心中涌动着一种深沉、辽远、沧桑之感。少年时家境贫寒,无力购书。中学时期学校推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课外书寥寥无几,对小说、散文、诗歌几乎一无所知。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赠予我的唯一一本书是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当时犹如天书。学生时代的我,因缺乏书本知识的滋养而留下终身遗憾,这也是那一代人的共同缺憾。步入社会后,工作繁忙,无暇读书,静心阅读更是奢望,读的多是业务相关的书籍。然而,我还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一本接一本地读下去。转眼三十多年过去,如今虽有充裕的时间,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却常常感到眼花缭乱。进入书店如同置身汪洋大海,难以抉择;地摊上的书按斤售卖,友人赠书慷慨大方,出版社推出的系列丛书买一集不买全套让人左右为难,大部头的书更让人望而却步。于是,许多好书被拒之门外,唯有精心挑选的几本有幸加入书墙的行列。渐渐地,我意识到记忆力衰退,读时兴致盎然,过后却容易遗忘,只得将长久的记忆寄托在书墙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书墙,我常常想起那些古语格言、名言警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备而不读等于废纸。”“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尽信书不如无书。”“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我常用这些话语自勉。少买书,买好书,买后必读,多联系实际。在我看来,读书用书,不仅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更是提升自我、丰富人生的重要途径。多读书,读好书,便可见多识广,活得精彩。读书,不是为了文凭或财富,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终生爱书,必将受益无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书墙,我也萌生了一些想法。与书结缘多年,既耕耘又收获。多年来,我在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新闻稿件,在省级杂志和系统内部也发表了不少有分量的文章,还有一些自得其乐的散文诗歌。我曾设想从中精选结集成书,或许书墙中就能添上一本属于自己的著作。当然,这样做难免有滥竽充数之嫌,故而仅停留在设想阶段。我喜欢家中有书的感觉,书桌上、床头、茶几旁、电视柜中,乃至孩子的房间里,都摆放着相应的书籍,既可供阅读,亦可作为装饰。家中有书,便有了文化的气息,生活在书香之中,人会感到愉悦和满足。过去,我每年都会向孩子推荐两三部长篇小说,也建议朋友们这样做,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许多书籍已可在互联网上获取,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博览群书。然而,我依旧钟情于手中可触可感的实体书,看着它们,心中踏实;使用时,得心应手;珍惜着,一本也不愿丢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茶 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