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藏后藏的绘画艺术研学之旅

喜马拉雅艺术空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专家老师带队精致的壁画研学之旅</b></p> <p class="ql-block">西藏的4月,阳光充足,春花含苞待放。在阳光下体感温暖舒适。早晚有温差,需要携带保暖衣物。此行为您安排的住宿都有地暖或空调,全程供氧,确保大家在夜间能充分休息。该季是西藏观湖与观鸟的好季节,湖面颜色湛蓝,是经典的“西藏蓝”。“高原精灵”黑颈鹤现身于郊野的农田,时而寻找觅食散落的谷粒,时而振翅翩翩起舞,让人不禁想起仓央嘉措的诗歌:“洁白的仙鹤,请将双翅借给我,不去遥远的地方,到理塘转转就回”。随着高原湖泊和美好的生灵,感受到仓央诗歌中的情境,天空明亮,大地宽广,湖泊纯净清澈,生灵们在这片宏阔的土地上自由栖息,在至真至纯的自然之美伴随之下,去了解和探索藏地绘画艺术之美,我们此行,一定会别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18日 拉萨集合</span></p><p class="ql-block">4月19日 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大昭寺、八廓古城街区的国保</p><p class="ql-block">4月20日 聂唐卓玛拉康、桑耶寺、敏珠林寺、扎塘寺</p><p class="ql-block">4月21日 昌珠寺、达杰林寺、藏王墓</p><p class="ql-block">4月22日 贡嘎曲德寺、拉隆寺、扎西根培寺</p><p class="ql-block">4月23日 赛卡古托寺、白居寺</p><p class="ql-block">4月24日 藏扎寺、艾旺寺、夏鲁寺</p><p class="ql-block">4月25日 平措林寺、萨迦寺</p><p class="ql-block">4月26日 扎什伦布寺,色多坚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返程送拉萨贡嘎机场,预计19点抵达散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昭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觉沃佛”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span></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在公元647年,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修建,距今有近1400多年历史。松赞干布被视为对雪域藏人恩重如山的三位法王之一,在他统治时期,佛教开始传入藏地并逐渐兴盛,为了铭记和弘扬佛法,在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化基础上,建立了荟萃各方文化技艺的大昭寺建筑群。在西藏的民间传说乃至历史典籍中曾如此记载:整个藏地形似一仰卧的罗刹魔女,而原为大片沼泽地的拉萨中央,有一湖泊恰好是魔女心血凝聚质地,在此填土以堵塞其血脉,并建寺镇之,这便是大昭寺;湖泊之畔的沙砾滩则为龙宫所在之地,也需建寺以镇龙魔,这便是小昭寺。松赞干布先后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两位公主入藏时各自带来两尊“觉沃”塑像和手结法轮印的弥勒佛像、檀香度母塑像,以及佛经、医药、历算等典籍。为了供放这些尊贵殊胜的圣物,松赞干布先后修建了“拉丹追贝祖拉康”(大昭寺)和“加达绕木切”(小昭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扎什伦布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后藏第一大寺寻找新勉唐画派</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早期壁画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由宗喀巴大师弟子根敦朱巴主持兴建,其后多有扩建修缮。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扎什伦布寺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寺院占地15万平方米,所有殿宇房屋共3600间,其建筑融合了藏区传统建筑特点和藏族传统工艺特色。1961年3月4日,扎什伦布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绘画史上,扎什伦布寺的壁画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措钦大殿二楼的通瓦敦丹殿留存的十七世纪绘画大师曲英嘉措壁画真迹,被专家认为是立足于勉唐派传承、综合嘎赤派和钦则派部分特点、吸收中原绘画影响为特色的新勉唐画派之“标准样式”,由此西藏近代的民族标志性绘画面貌得以确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夏鲁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四世纪尼藏融合的“夏鲁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夏鲁寺位于日喀则东南三十公里的业堆区,于1087年由杰•喜饶炯乃创建,因寺院建于青苗地,藏语青苗音为“夏鲁”,故寺名为夏鲁寺。“夏鲁风格”指14世纪前后受尼泊尔艺术影响,在萨迦寺和夏鲁寺等寺院形成的绘画样式。其中,夏鲁寺壁画艺术成就杰出、保存完好、特点清晰,藏族画师在借鉴尼泊尔风格过程中,过滤了其造型妖媚和色彩浓艳的不足之处,同时汇入藏民族性格中的朴实真诚,使静穆典雅的气质融入到华丽的视觉效果之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藏扎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钦则画派的传承佳作</span></p> <p class="ql-block">藏扎寺在日喀则康马县境内,位于乃宁乡藏札村,由宗喀巴大师亲传弟子阿旺顿珠高僧所建,为扎什伦布寺分寺,属格鲁派。据该寺僧人讲,当年宗喀巴大师某次剃发时,让其徒把一束头发置于洁净之地(既今藏扎寺所在地),故得名“藏扎”,既干净、洁净之意。寺院坐北向南,主体建筑由大殿、经堂、佛殿、卓玛拉康、护法神殿等组成,主供释迦牟尼和十六罗汉像;墙上遍绘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无量寿佛、观音、度母、金刚和阿底峡、宗喀巴等人物壁画,非常精美,是钦则画派的绘画风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艾旺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汇集汉地、印度、于阗风格于一体的泥塑造像</span></p> <p class="ql-block">艾旺寺坐落于于日喀则康马县萨玛达乡萨鲁村西南山谷左侧,寺院修建于吐蕃王朝前弘期,公元8-9世纪,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艾旺寺泥塑是日喀则地区现存最早的泥塑艺术品之一,其造型优美,技艺精湛,是古代西藏雕塑艺术中极其珍贵的作品。从风格上看,艾旺寺泥塑为印度犍陀罗、于阗和中原佛造像艺术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萨迦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萨迦王朝的辉煌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萨迦派主导着元代西藏的历史。公元1073年,昆氏家族的昆·贡却杰布在萨迦县的本波山上创建萨迦北寺,历经萨迦五代祖师的苦心经营,萨迦派于公元十三世纪走上权力的巅峰。1247年,萨迦班智达与八思巴借取蒙古人的力量,统一了分裂近400年的乌思藏。1267年,萨迦派向全藏地征调人马,同时集结汉地、尼泊尔的优秀工匠共同参与,于1268-1274年间修建成萨迦南寺。其建筑井然有序,巍峨庄严,众多殿堂内珍藏着大量的经书、佛像、瓷器、壁画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平措林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觉囊派的历史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平措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彭措林乡,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由觉囊派高僧多罗那他(1575-1635)主持修建。多罗那他有着很深的印度情结,曾著有《印度佛教史》,修建平措林寺时其建筑排布旨在向印度舍卫城的“祗园精舍”致敬,同时寺院建筑平面图与印度那烂陀寺非常接近。平措林寺的壁画主要分布在集会殿底层的前廊、经堂、依估殿二层的廊壁及三层的俄门佛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居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五世纪“江孜样式”的形成</span></p> <p class="ql-block">位于日喀则江孜县宗山脚下的白居寺,意为吉祥轮胜乐大寺。由江孜法王热丹贡桑帕和宗喀巴大师弟子克珠杰策划修建,工程历时七年,建成于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留存大量重要壁画的吉祥多门佛塔工程历时十年,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建成。根据壁画题记,白居寺雕塑和壁画的作者们主要来自拉孜县、康马县、尼木县的后藏艺术家。相传齐乌岗巴活佛(西藏绘画齐乌岗派创派祖师)也参与了佛塔内的壁画绘制工作。白居寺壁画是西藏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标志着西藏绘画形成了融汇印度、尼泊尔样式之后的本土面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扎西根培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彩虹沟内的珍贵唐卡</span></p> <p class="ql-block">扎西根培拉康,位于洛扎县洛扎镇次麦居委会境内,距县城20公里,海拔约3700多米,通公路,于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拉康于公元1479年嘎玛巴四世红帽系阿旺曲扎益西所建,阿旺曲扎益西活佛多年修行的同时打开了扎日巡礼这条朝佛的路线,该拉康内还保存着二十多幅珍贵的唐卡,还有很多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赛卡古托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米拉日巴大师修建的九层公子塔</span></p> <p class="ql-block">赛卡古托寺位于洛扎县色乡所在地,距今有900多年历史,距县城43公里,占地面积4700多平方米,坐东朝西,海拔3700米,原为噶举派寺院,后改宗格鲁派。该寺主供佛为释迦牟尼和玛尔巴大译师,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赛卡古托寺以一座宫殿为标志,这座宫殿外观方正、高达九层,因此而得名“赛卡古托”(“赛”意为公子,“卡”意为堡,“古托”意为“九层”),也称“九层公子堡(塔)”。寺内现存大量壁画,其中以西藏四大绘画家之一门当画派祖师门拉顿珠嘉措亲传弟子所画的玛尔巴大译师及米拉热巴尊者的画像等壁画最为珍贵。还有噶举派大学者巴俄·祖拉陈哇等人的手迹。壁画从年代上看早晚不一,主要保存在赛卡古托古堡、杜康大殿的经堂和佛殿、密宗殿、江久拉康、拉玛拉康等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贡嘎曲德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钦则钦莫大师壁画真迹</span></p> <p class="ql-block">贡嘎曲德寺是位于山南贡嘎县的一座萨迦派寺院,始建于公元1464年。寺院修建初始,钦则画派创派祖师钦则钦莫受命于贡嘎曲德寺创建者贡嘎南杰,在主殿外围配殿绘制“如意藤”佛祖本生故事系列壁画,在二楼的无量宫殿四壁绘制护法壁画。这些珍贵的真迹完好地保存至今日,线条、色彩依旧清晰生动,钦则大师潇洒不俗的卓越画技得以为今人所观瞻。在西藏美术发展史历程中,贡嘎曲德寺壁画第一次大规模地采用汉地元素,与同时期肇始的勉唐画派一同携手,颠覆性地打破了此前西藏艺术以印度-尼泊尔风格为主导的风气,堪称西藏艺术史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昌珠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吐蕃时期第一座佛堂</span></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约二公里,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珠寺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寺中悬挂有一口铜钟。昌珠寺系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重要建筑有大门、“乃定学”、措钦大殿名“乃定当”,大殿主像是莲花生。措钦大殿东西长45米,南北宽29米,里边有天井天棚,经堂有柱64根,主要佛殿三间,形式与拉萨大昭寺相近。殿内有12座佛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敏珠林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7世纪勉唐派白描绘画典范</span></p> <p class="ql-block">敏珠林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重要寺院,坐落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南岸扎囊河以东的河谷中,始建于公元10世纪,1676年由宁玛派伏藏大师德达岭巴主持重修与扩建。历史上敏珠林寺以注重研究经典、天文历法、书法、修辞及藏医药而闻名全藏。在敏珠林寺主殿第三层殿堂内,存有绘制于17世纪的完整壁画,包括数百尊佛像和宁玛派多位高僧像,是勉唐画派白描的典范样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扎塘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弘期早期的帕拉风格壁画</span></p> <p class="ql-block">扎塘寺是位于山南扎囊县西南角的一座似乎不怎么起眼的小寺庙,始建于公元1081年,创建者是“下路弘法”鲁梅大师的再传弟子格西扎巴恩协。建造时整体布局按密宗曼陀罗形制,以桑耶寺为参照,该寺原有内、中、外三重围墙,内围墙与中围墙为多边形,外围墙为圆形,惜今已不存。寺院建设之处便形成一个规模宏大、构思奇妙的建筑群,《青史》中记载:“格西扎巴恩协所建扎塘寺,其庙堂特别殊胜”,因此列入鲁美派敬奉的四大圣地之一。如今仅存主殿和残缺不全的围墙。扎塘寺主殿西侧南北两壁留存有后弘期卫藏地区最早的寺院绘画,是藏族绘画史中帕拉风格的经典作品,诸佛的形象、所有人物的服饰表现、运用线条的方式及衣褶线条的勾勒,不仅保留了吐蕃和唐宋时期的服饰特点,还能发现许多敦煌的绘画手法。于小冬老师的《西藏绘画风格史》中以“造型优美而不妖艳,画技高超而不繁琐,神情静穆睿智”来概括扎塘寺壁画的艺术特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桑耶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三宝俱全的寺院</span></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寺院,也是当时藏、印、汉文化交融的结晶。建寺地点由莲花生大师亲自勘察选定,寂护大师设计了寺院的规模、布局和造型,藏王赤松德赞与寂护大师共同主持奠基。桑耶寺建筑群依照佛教密宗坛城“曼陀罗”的形制设计,中心的乌孜大殿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其他各殿、塔群分别象征四大洲及日月星辰等。乌孜大殿共有三层,底层为藏式风格,二层为汉式,三层为印度式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领队海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深圳梵亚博物馆文创中心主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正造像古法红铜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群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非遗历史文化传播讲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历西藏多年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专家和靖老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曾任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藏青年报社社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藏文物总店顾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现任西藏唐卡艺术与文化协会研究中心顾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擅长壁画研究、唐卡鉴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藏旅行注意事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高原反应</span>: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氧气稀薄。进藏前一周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抵达西藏后,缓步行走,保持良好松弛的心态,前两天避免暴饮暴食,尽量避免洗头洗澡,让身体逐渐适应高原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出行提示</span>:西藏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冷,白天日照强烈,建议准备春秋季衣物、厚外套、遮阳帽、墨镜、防晒用品等,以应对当地气候气温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餐饮提示</span>:西藏餐饮以藏餐、川菜为主,由于各个行政区域之间相隔距离较远,途中可能有大片区域无人居住,团队会在车上准备充足的补给食品,并合理安排行程,确保每餐在城镇用餐。途中如遇特殊路况,行车时间可能会有所增长,敬请体谅高原的特殊情况,耐心等待,以配合团队顺利出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扫码咨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