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寒武纪

轩雅居主人

<p class="ql-block">  寒武纪是国内智算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能提供完善的云边端系列化智能芯片和基础开发软件套件产品,具有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特点。公司与服务器厂商和产业公司合作,为互联网、金融、交通、能源、电力和制造等领域的复杂AI应用场景提供充裕算力。公司的产品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加速卡及训练整机,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终端智能处理器IP等。</p><p class="ql-block"> 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天石从研究生开始便投入芯片研发工作,是全世界最早探索专用AI芯片的少数科研人员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深耕于专用AI芯片领域,在发展中进行了大量处理器指令集与微架构的创新,并对开发者套件和开发者生态进行了不断迭代完善,使得公司已经成长为国产智算芯片的核心供应商。</p><p class="ql-block"> 2014年董事长陈天石与其他研发人员获得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最佳论文,提出了一种专用AI芯片架构2015国际上第一颗专用AI芯片流片成功,并被取名为“寒武纪”2016寒武纪公司成立2017终端智算芯片发布,其中1A型号被用于某国产手机品牌作为其NPU处理器2018云端智算芯片思元100发布,是公司首颗高峰值算力计算芯片2019第二代云端智算芯片思元270发布,同时推出边缘智能芯片思元220,完成了产品云边端的布局2020公司在上海科创板上市,代码6882562021第三代云端智算芯片思元370发布,同时推出了基于思元370的加速卡产品2022基于思元370推出了新款加速卡,以及训练整机产品玄思1000智能加速器2023第四代云端智算芯片思元590发布,算力参数对标英伟达A1002024思元590通过部分客户测试,开始正式出货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第一上海核心团队公司创始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核心研发人员多来自于著名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天石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是全球最早提出专用AI芯片概念的科研人员之一,其论文获得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SPLOS最佳论文奖,相关成果被Nvidia以及Google TPU芯片研发团队多次引用。副总经理刘少礼、陈煜,核心技术人员刘道福等均科班出身,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丰富的产业从业经验。股权结构董事长陈天石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共计35.97%股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第二大股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旗下中科算源,为寒武纪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和产业资源,通过产学研协同使得公司在AI芯片发展中充分受益。其余前十股东多为产业投资背景。</p><p class="ql-block"> 第一上海主要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加速卡、训练整机,边缘智能芯片、加速卡,以及终端智能芯片IP,其中云端智能训练整机和集群是公司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云端智能芯片产品最新产品为其思元590芯片及相关板卡和整机,单卡算力超过英伟达A100,集群算力接近A100水平。同时在售的包括思元370系列产品,包括MLU370-X8,X4,S8,S4等智能加速卡产品。第一上海技术立足,持续投入研发,保障公司产品先进性公司背靠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核心团队核心研发人员多来自于著名高校或者科研院所。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1.36亿,15.23亿,11.18亿,处于A股芯片上市公司的前列。同时,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绑定核心管理层,激发全员的工作积极性。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算力芯片需求井喷2022年底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世界迎来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此后OpenAI对模型快速迭代,陆续于推出GPT4,以及GPT4o等大模型,每一款模型的性能均较之前一代有明显增强。Google也不甘人后,推出了Gemini,多模态能力出众。Amazon则通过投资Anthropic入局,在模型性能和推理上均表现优秀。国内企业也纷纷入局,出现百模大战,华为,百度,科大讯飞,百川智能,以及之后的阿里,字节,腾讯等也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算力去做模型训练,全球对算力芯片的需求出现井喷。北美云厂商逐季上调资本开支,2024年总资本开支达到3000多亿美元,其中约一半以上用于AI算力投资。国内厂商以字节为代表,年度资本开支在2024年达到8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超过1,0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将用于AI算力。BAT三家的资本开支在2024年合计也在1,000亿元左右,预计2025年三家资本开支将大幅增加,主要受AI投资的带动。在Scaling Law的指引下,龙头公司在不断朝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终极目标迈进,试图通过不断堆叠算力的方式实现AGI。以DeepSeek V3为代表的降本大模型,则加速了应用的落地,推理需求的快速提升带动了算力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思元590测试性能优秀,下一代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 2024年,公司思元590产品在互联网大厂广泛送样测试,成绩表现不俗。据公开资料,单卡性能超过英伟达A100,互联集群性能可以达到英伟达A100的80%,某些场景可以达到甚至超过A100。预计下一代产品将采用类似Blackwell的双芯结构,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预计相比思元590有翻倍以上的性能提升。互联网大厂出货节奏加速,短中期市场空间可达千亿自2021年思元370发布以来,公司高算力产品已经在包括阿里,百度,字节,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受到广泛测试和批量采用。思元590作为性能更强,开发者工具更完善的产品,24年下半年通过互联网大客户的测试,相关产品有望在25年迎来加速出货。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字节、阿里、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厂商有数十万台的AI服务器需求,短中期市场空间可达千亿元人民币。美国限制助力公司业务腾飞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就开始对中国高科技,尤其是半导体产业,进行层层加码的限制。202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中美竞争进入AI制高点的争夺。美国挟其在半导体先进制程的优势不断对中国AI产业卡脖子。</p><p class="ql-block"> 在2022年,2023年美国政府层层收紧对中国高端算力芯片供应之后,拜登政府在其执政最后阶段,连续出台了多项行政命令,进一步对中国高端芯片的获取能力进行限制。2025年1月13日,拜登政府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扩散的临时最终规则》,对芯片出口到其核心“朋友圈”以外的国家进一步收紧。1月15日,拜登政府再签署一道行政命令,将阻止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所生产的14nm或16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芯片流入中国大陆,同时将加强最终客户的审核。公司最新的算力芯片处于国产算力的领先水平,在国内高算力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受益海外高端芯片受限带来的供给缺口。同时,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的地位逐步稳固,有望在代工厂端取得更有利的代工产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