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袋子干肉》</p><p class="ql-block"> 三年自然灾害的阴霾笼罩着整个中国,民勤县的汤老汉一家也未能幸免。田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村里的人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汤老汉看着家里空荡荡的米缸和几个瘦弱的孩子,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一家人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当地人听说巴彦淖尔盟有黄河水,只要肯吃苦开些地就能吃饱肚子。于是,汤老汉咬咬牙,带着妻儿背井离乡,踏上了逃荒的路。</p><p class="ql-block"> 他们一路向东,穿过腾格里沙漠和荒凉的戈壁,翻过光秃秃的山丘,走了十多天来到了阿拉善左旗豪斯布尔都公社。然而,逃荒的路上,他们带的干粮以所剩无几,也走的精疲力尽,需要休整,就在公社附近搭了个简陋的窝棚住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窝棚里只剩下几把野菜和一点点粗粮,汤老汉的妻子每天煮一锅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汤老汉心里很是焦急,一天傍晚,汤老汉鼓起勇气,敲开了附近一户牧民的门。</p><p class="ql-block"> 后半夜,他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家。尽管骆驼酒让他感到一阵阵迷糊,但他手里紧紧攥着的那个鼓鼓的面袋子始终没有松开。妻子接过袋子,打开一看,顿时愣住了——袋子里装满了风干的羊肉,香气扑鼻。她活了半辈子,还从未见过这么多肉。她的手也像汤老汉昨晚接过面袋子时一样,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眼眶也湿润了。汤老汉连忙招呼妻子和孩子过来,一家人围坐在那袋干肉旁,激动得说不出话来。</p><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汤老汉一家煮了一锅肉汤,香气飘满了整个窝棚。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汤老汉看着孩子们满足的笑脸,心里既感激又酸楚。他默默念叨着:“阿拉善人真是好人啊,这份恩情,咱得记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后来,汤老汉一家在巴彦淖尔盟扎下了根。他常常跟孩子们提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提起那袋救命的干肉,提起那些素不相识却慷慨相助的牧民。他说:“人活一辈子,最难的时候有人拉你一把,那就是天大的福气。阿拉善人的好,咱得记在心里,一辈子都不能忘。”</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汤老汉的孩子们长大了,有的成了农民,有的又来到了阿拉善谋生计。但他们始终记得父亲的话,记得那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而那袋干肉的故事,也成了汤家代代相传的家训,提醒着他们:无论日子多难,都要心怀感恩,善待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