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能不能做点其他作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谈永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每逢节假日,小区的游乐园一下子会热闹无比。所谓游乐园,不过是一块草皮,加了滑梯、长椅子而已。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大小小的孩子奔跑着,追逐着,嬉戏着;他们的笑声与喊叫声,几乎要把小区的天给顶破……</p><p class="ql-block">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会突然消失只要开学或双休日结束,这里又会鸦雀无声,死寂一片。</p><p class="ql-block">孩子们都哪去了?一位家长告诉我:“做作业去了!你看,一年级就每天发一张16开的练习纸,正反面的,每次还有阅读题,有时连注音也没有,得一边读一边教孩子做,日复一日,都很痛苦。”</p><p class="ql-block">我不由想起于永正老师讲述的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1997年,吉林市丰满区举行小学毕业班统考。结果出来了,大家惊讶地发现: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 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且,班里的其他学生排名也很靠前!</p><p class="ql-block">杨巧云是谁?大家在问。</p><p class="ql-block">杨老师没有上过公开课,也没作过讲座,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这位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带人到学校去调研,看看杨巧云是怎么教语文的。杨老师说:“六年来,我只抓了两件事,一是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专家问有没有其他作业,“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杨老师如是回答。</p><p class="ql-block">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学生日记给邓主任看。学生的日记,包罗万象,写法不拘一格,长的上千字,短的只有一两句话……一位学生写的一篇《论关羽》,让邓主任大为惊叹。学生写道:“关羽忠义固然可嘉,但他胸无全局,以至于把刘备的事业葬送了。”关羽哪里忠义,哪里胸无全局,学生写得翔实,一篇日记洋洋洒洒好几千字!</p><p class="ql-block">杨老师的作业有哪些?</p><p class="ql-block">只有两个字:读、写。如果要再加两个字,那就是:多读多写。</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杨老师的作业简单到了极点,但是学生喜欢,做得投人,做得有效,原因就是于老师总结的:“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p><p class="ql-block">反观日常所见的语文作业,不能说无效,但大量、重复、机械,把学生读书的时间“做”掉了,也把学生刚刚燃起的兴趣之火浇灭了。朱永新教授曾在微博里介绍过国外的一项研究成果,科学家专门研究孩子们作业和智力发展的关系,结果很有趣:作业做得越多的孩子越傻。</p><p class="ql-block">好的作业,就应该让孩子的负担轻一些,压力小一些,睡眠多一些,身体好一些,学习主动一些;好的作业,就应该让孩子有身心成长的空间,与大自然亲近的时间,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毕竟,孩子是在读书、观察、表达中学习语文,也是在</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活动中成长起来的。</p><p class="ql-block">不要用作业去剥夺孩子的欢声笑语,更不要用作业去霸占孩子的阳光时段,这需要语文老师拥有一份情怀,并有改革的勇气。</p><p class="ql-block">期待每一次作业都让学生有看得见的进步,都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严仍江简介〉</p><p class="ql-block"> 六安市教科院原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市督学。省教育学会理事、省演讲学会理事、省朗诵艺术学会会员,省教育学会小语专委会副秘书长、书法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市演讲与朗诵学会常务副会长,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原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市严仍江小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全国“教师好声音”诵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朗读《岳阳楼记》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