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孟喜迎千年古邑文人墨客

探花故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21日,阳光明媚的春孟时节,我们有幸迎接前来探花故里高林村学术考察的文昌文人墨客老文化人欧大雄先生一行。“刚踏入这个古朴的村落,便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客人有这样的第一感觉就好了。村口立着一块写着“高林村”的牌子,几位面带微笑的村民迎面而来,他们热情地欢迎着这些远道而来的文人墨客。这让人想起文昌市文联原主席黄良丰先生曾提到的,高林村人一直保持着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这种热情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到访者的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黄良丰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漫步在古村的石板路上,感受着这里的历史韵味。黄先生不仅是文昌市文联原主席,更是高林村文化的引领者。村接待导游引用张昌赋会长的话告诉大家,高林村享有“琼山文脉、定安地脉和文昌人脉”之盛誉,这里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张运恩老人经常提到,许多民间文学作品在黄先生的支持下得以广泛传播。而欧大雄先生,这位曾任海口晚报社社长、党委书记的文化界前辈,也对高林村的文化传承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仅著有多部传记文学和纪实文学作品,还一直致力于地方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在与欧老先生的交谈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他对文昌文化的热爱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来到一座传统的中式房屋前,门上挂着红灯笼,门楣上写着“士进”二字。几位同行者手中拿着书本,仿佛在重温着古老的文化记忆。这座房屋不仅是高林村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这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崇教尚学、尊师重道的年代。张会长告诉我们,文昌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建筑上,更体现在人们的心中。50多万字的《千年古邑文昌》便是最好的证明,它全面展现了文昌的历史、人文和社会发展,为这座千年古邑的人文魅力找到了历史密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另一座传统中式房屋前,我们再次停下脚步。几位同行者手持书籍,站在门前合影留念。这里不仅是文化的传承地,更是学术交流的场所。张会长提到,文昌的文化传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努力。近年来,文昌社会各界、各个研究会、学会、促进会等社会组织纷纷为文昌文化添砖加瓦,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景象。我们作为文人墨客,更应该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为它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孝友堂前挂着红灯笼,两侧对联“贵妃源远进”,上方写着“家繁”。这里不仅是高林村的文化象征,更是家族传承的见证。黄良丰先生曾多次提到,孝友堂承载着高林村的历史记忆,是村民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浓厚的家族文化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张会长告诉我们,文昌的文化传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得益彰。正是这种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使得文昌的文化得以绵延不绝,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陵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访张探花岳松故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良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春孟暖融邀定邑,圣地醉文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蕴育豪贤格外卿,犹梦探花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石道村庭礼仪厚,人客颂田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但得诗书读后生,高韵再林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乙巳蛇年正月廿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定安高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我们此次探访高林村的感受。春孟时节,我们受邀来到这片圣地,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林村不仅孕育了无数豪贤,更传承着探花文化。这里的石道村庭礼仪厚重,村民们热情好客,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气息。而最令人感动的是,这里的年轻一代依然热爱读书,传承着先辈们的文化精神。正如词中所言,“但得诗书读后生,高韵再林荣”,我们相信,高林村的文化传承将在年轻一代的努力下更加辉煌。</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前。这是张昌赋会长的家,中央特派员、郭沫若秘书张泰天是其五爷,1930年8月,这位“专职革命家”按照上海党组织急件秘密安排,到乐会创建列宁公学,组建红色童子军;后人修缮起这幢古建筑以纪念这位老革命人。这栋房子由青砖砌成,外墙装饰着绿色植物,显得古朴而典雅。这里不仅是高林村的历史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张会长告诉我们,文昌的文化传承离不开这些古老的建筑。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载体。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崇教尚学、尊师重道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一栋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房子前。灰色砖墙与木质结构相结合,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这里不仅是高林村的文化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张会长告诉我们,文昌的文化传承离不开这些古老的建筑。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载体。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崇教尚学、尊师重道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此次探访高林村,让我深刻体会到文昌文化的深厚底蕴。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文人墨客,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为它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黄良丰先生所言,“高林村享有琼山文脉、定安地脉和文昌人脉之盛誉,探花后人更应该珍惜探花故里文化的和谐传承与发展”。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林村的文化传承将更加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