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游学】 探丽江万古楼

龙哥

<p class="ql-block">美篇号:306667781</p><p class="ql-block">作者:龙哥 摄影组小怡</p> <p class="ql-block">春节前夕,迎来了游学圈三周年期间,几位挚友结伴自驾,一路风驰电掣,奔赴云南丽江那片充满神秘魅力的土地,傍晚到达又怱怱上山,只为探寻那座声名远扬的万古楼。</p><p class="ql-block">丽江万古楼,静立在丽江古城的狮子山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丽江当之无愧的标志性建筑。它傲然挺立,直插云霄,以其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绵邈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四海宾朋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丽江万古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悠悠岁月已流淌六百多年。然而,现今所见的万古楼,乃是 1995 年丽江大地震后的重建之作。其重建耗时 20 个月,于 1997 年落成。如今,它不仅是丽江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平台,能将整个古城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万古楼之名源于纳西族语言,意为“山包”,它象征着纳西族人民智慧与艺术的璀璨结晶。</p> <p class="ql-block">当踏入万古楼景区,首先闯入眼帘的是那蜿蜒曲折、宛如游龙的青石台阶。台阶两侧,绿树蓊郁成荫,花草繁茂缤纷,似在热情地夹道欢迎每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沿着台阶缓缓而上,人们的心情也愈发激昂澎湃。万古楼采用全木结构,高达 33 米,共有 16 根长达 22 米的通天木柱,乃是中国全木结构斗拱建筑中的翘楚。楼内绘有 2300 个吉祥图案,代表丽江的 23 个石雕图案,楼顶藻井中更有 9999 个蟠龙,象征着丽江乃龙的传人家园。</p> <p class="ql-block">站在万古楼前,抬头仰望,那层层叠叠的屋檐恰似飞鸟振翅,欲搏击长空、冲向浩渺蓝天。这座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主要由木结构构建而成的楼体,那一根根粗壮结实的木柱,有力地支撑着沉重的楼身,彰显着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楼的门窗上雕刻着美轮美奂的图案,有灵动的花鸟鱼虫,有传奇的人物故事,每一处细节都令人击节赞叹。</p> <p class="ql-block">万古楼共有 16 层,为塔式五重檐全木结构建筑,从一楼可径直通往三楼。登上万古楼,丽江古城的全貌一览无余,远处的青山绵延起伏,与蓝天白云相得益彰;脚下的古城,屋舍错落有致,街道仿若棋盘纵横交错。那一片片青瓦屋顶,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往昔的悠悠往事;那一条条狭窄的街道,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联想起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眼前之景,虽无江南的烟雨迷蒙,却有着别具一格的古朴韵味,令人沉醉痴迷。</p> <p class="ql-block">在游览的进程之中,不禁引得众人深思,我们究竟应从其间习得些什么?万古楼的拔地而起,凝聚着先人的卓绝智慧与沥血心血。他们在匮缺现代工具与技术的境况之下,仅凭对建筑的热忱与执着,缔造出了这般美轮美奂的建筑。这使我们明晰,只要怀有坚毅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便能攻克艰难险阻,达成既定目标。与此同时,万古楼亦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浩渺深邃。从建筑格调至装饰图案,无一处不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理应传承并发扬这些卓越的传统文化,令它们于现代社会里绽放出新的璀璨光辉与蓬勃活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弄潮儿,肩负着将先人的智慧踵事增华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借由此次游学,体悟出了诸多深邃的内蕴。万古楼历经风雨的洗礼,依旧岿然挺立,它昭示着我们,坚韧不拔与持之以恒乃是成功的关键锁钥。不论直面几多艰难困厄与挫折坎坷,只要我们谨守初心,便能仿若万古楼一般,经受住岁月的磨砺考验。同时,万古楼亦让我们体悟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它依傍狮子山而筑建,与周遭的自然环境浑然天成,毫无半分突兀之感。这启迪我们,在追逐发展的征途中,要尊崇自然,守护自然,让人类与自然携手共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应当于繁忙的生活里,探寻那份宁谧与和谐,与自然亲密无间</p> <p class="ql-block">丽江万古楼之行,令众人于游中求学,于学中感悟。它不单让我们领略了旖旎的风光,更让我们斩获了知识与智慧,让心灵获得了一次净涤与升华。深信,这次珍贵的经历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间,激励着我们持续迈进,去探寻更多的未知奥秘,去领悟人生的至真哲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欢迎欣赏感谢关注支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