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解决问题”专项研讨心得体会

坊前镇朱梅小学 高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理念,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数与代数领域“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县教研室安排,<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2月20日在莒南三小参加了这次</span>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解决问题”专项研讨县域教研活动。会议安排如下:</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共观摩了八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出每位老师都是用心准备,精心备课的,从课件设计到教学语言的组织,八节课,八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p> <p class="ql-block">下面简单分享一下我对李春艳老师的这节课一点思考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1. 导入富有创意:利用寒假最火的一部影片中的动画人物土拨鼠导入新课,土拨鼠喜欢吃什么?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它爱吃的樱桃和苹果有怎样的数学关系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学习营造了积极的氛围。</p><p class="ql-block">2. 概念讲解清晰:在探究10个苹果和20个樱桃的关系时,更多的是让学生说一说你的方法,教师在小结中归纳帮助学生清晰地区分标准量和比较量,让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本质有了初步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3. 教学层次分明:从简单的倍数关系(10个苹果和20个樱桃)过渡到更为复杂的分数关系(7个苹果和10个樱桃),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掌握。</p><p class="ql-block">4. 注重方法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强调找标准量和比较量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章可循,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和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探究7个苹果和10个樱桃关系时,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吃力,是因为学习了前一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7➗10🟰十分之七,对于解决问题里的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呢?教师可以更多的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其实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p> <p class="ql-block">  不完美的课堂才是最美、最真实、最生动的课堂,这也正给了我们探索、创新、钻研的动力,它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打乱了原本的教学节奏;让时间把控出现偏差;教学方法的尝试,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正是这些不完美,为课堂注入了生命力。它们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证明,是教学相长的宝贵契机。教师要学会随机应变,学会接住学生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这不仅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更锤炼教师的教育智慧。</p><p class="ql-block"> 不完美是成长的印记,是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学会不断反思课堂的不完美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完美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最美见证,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