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它是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p> <p class="ql-block">《千字文》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对仗工整、押韵,便于识记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更有各大书法名家以此为书写素材,也赋予了这本蒙学教材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促进了它在民间的流传。曾有学者将其用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字)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字)进行对比,比较发现《千字文》中有88.9%的字可见于“现代汉语3500常用字”,与“现代汉语7000通用字”可直接对应的则高达996字。因此,《千字文》作为一本在我国盛传千百年的蒙学识字教材是有科学依据的,对其内在合理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于现今编选和使用小学语文教材都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千字文》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伦理、历史、农业、祭祀、饮食等。具体来讲,纵观《千字文》全文,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写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四季更迭,而后孕育出世间万物及人类早期历史社会的情形,从“天地玄黄”到“赖及万方”,期间简述了天地开辟、宇宙万物的孕育及形态和人类社会的变更,并用精炼的词句讲述了仓颉造字、嫘祖制衣的故事,以及尧舜禹、商周等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和当时的盛世之景;</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准则,讲求为人要忠孝、谦逊、坦荡、乐善好施、从容稳重,只有提高自身修养,保持高雅情操,才能入仕为官,延及子孙、影响世人,作者用简短的六十六句,囊括了夫妻、父子、君臣、兄弟、友人等多种人际关系间的处事修身原则,渗透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政治和统治阶层展开,描写京都洛阳、长安宫楼的壮丽华美,典籍的丰富及统治阶层生活的富足社会,并讲述了一些文臣武将的殊勋茂绩,最后还有对祖国山河广阔秀丽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主要描绘了恬静淡雅的农耕田园生活,平民百姓生活中温馨静谧的人情和处事之道,其中也含有对不汲汲于功名之人的赞美,借恬淡温馨的农耕生活之景表达对自由逍遥、宁静澄明的心灵世界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千字文》与书法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千字文》是作者集‘书圣’王羲之一千字而成,这就决定它从诞生之初就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且一千个相异的字中包含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在书法上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成为多位书法名家竞相书写的素材,许多人不仅仅是把《千字文》当作一部启蒙教材,还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比较著名的有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怀素的《小草千字文》、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及王羲之的《楷书千字文》等,这些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影响也很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千字文》的德育思想</p><p class="ql-block">当今,人们的生活质量虽已得到了较大提高,而道德水平并没有相应提升,人际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人的心性浮躁,急功近利,使得“道德滑坡”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当下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千字文》作为古代蒙学教材,更重视道德教育。《千字文》中道德思想融入了如何做人的道德规范教育,而这些道德规范正是当下人们所缺失的道德品质。</p> <p class="ql-block">《千字文》中所涉及的德育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仁爱向善思想</p><p class="ql-block">《千字文》提倡仁爱教育,提倡与人为善。《千字文》中多处出现描述劝善的语句,如“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意思是说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p><p class="ql-block">2.孝悌友爱观念</p><p class="ql-block">俗语称,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一切道德教育的根本。《千字文》对孝父忠君做出了叙说,如“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意思是说以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君主,对父亲要亲爱与恭敬,对君主要恭敬。孝敬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诚于国家,应当不遗余力,甚至献出生命。</p><p class="ql-block">3.提倡注重礼仪</p><p class="ql-block">《千字文》中“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明显是倡导礼仪的。其中“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讲的是一种社会规范。“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讲的是一种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p><p class="ql-block">4.劝勉勤奋刻苦</p><p class="ql-block">《千字文》既然是古代蒙学教材,那么劝勤就成了它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例如,“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意思是说东汉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显然,作者周兴嗣借用王充刻苦读书的精神,教育学童在学业上要持有勤奋刻苦的毅力,才能取得进步。</p><p class="ql-block">5.加强理想教育</p><p class="ql-block">《千字文》作为古代启蒙教材,自然也少不了理想教育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多处教化儿童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德、有成就的人。例如《千字文》中“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劝告大家,作为女子要讲究“贞洁”,而男子要追求才德。“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要求人们要改过自新,不要忘记对品德才能的追求,待人要谦虚,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短处,更不能恃才傲物,恃强凌弱。“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告诫人们作为人子要竭力敬父,作为人臣要尽命忠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