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内容提要】现在农村人建房,多为单户而立,虽然依旧保留堂屋的功能,但神龛下的那块土地神牌却不再被保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堂屋再无土地神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方人旧时建房,多以家族集聚搭垛比邻而建,随着家族各支脉人口不断增多,房屋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但管形式如何变化,整栋建筑必须有一个公共的房间,南方人称为堂屋,堂屋是家庭成员最重要的活动场所,祭祀祖先要在这里举行,红白喜事也要在这里举行,逢年过节的时候,堂屋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堂屋还是一个族性对外展示的窗口,上了年纪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家中,不知如何称呼对方时,只须往该户人家的神龛上瞧一眼,便能马上找到答案,因为所有的神龛正中一定会竖着书写一行字:Ⅹ氏先祖神位,第一个字代表的该户主人的姓,只要套上姓氏便可直接称呼对方。 过去在南方农村,大家或许还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每个堂屋的神龛下方,靠近地面的墙上,都有一块土地菩萨的牌位,上面画着土地的画像,多为那种慈眉善目,白发长须的老者,两边会有一副对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 </p><p class="ql-block"> 说到土地菩萨,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会有些陌生,土地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鬼仙,住在地下,靠着香火供奉,吸收能量,是神仙中级别最低的,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爷。在民间土地的形象千姿百态,性格各异。作为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的现象存在。 </p><p class="ql-block"> 土地神也称社神,敬奉土地神,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土地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是人类获取生存资料所需(衣、食、住等)最重要的源地。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物质进行崇拜是原始崇拜的重要内容,我国先民早就有对土地的崇敬和膜拜。但由于“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而示有土尊。”中国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古人认为土生万物,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从上古开始,社神就成为了祭祀系统中的祀典之神。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奉祀土地公,土地神信仰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汉代是我国南北风俗融合时期,土地神信仰最迟在汉时期就已传入北方地区,在古时候北方百姓也有奉祀土地公的习俗。土地公信仰寄托了人们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时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变化,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保留下来。《汉书》之《五行志》又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古人尊天而亲地,“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为报答大地之恩赐而奉土祭社,东汉时即称社神为社公或土地,而称土地者更甚。社神初无姓名。东晋以后,民间以生前行善或廉正之官吏为土地神,遂有人格及姓氏。道经《道要灵只神鬼品经》的《社神品》曾引用《老子天地鬼神目录》称,“京师社神,天之正臣,左阴右阳,姓黄名崇。本杨州九江历阳人也。秩万石,主天下名山大神,社皆臣从之”。虽然土地神的称号众多,但探索其来历,实际与中国古代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在其他地方,土地公公都被供奉在土地庙中,且这种庙多建在大树底下或山坡旁边以及十字路囗。湖南人将土地供奉在堂屋内,或许是其一大特色。 </p><p class="ql-block"> 在一般中国民间的信仰中,神明多半会有明确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处很多,传说之多不胜枚举,此举中之两例。一说为:周朝一位官吏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零二岁,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另一说为:周朝上大夫的家仆张明德(或张福德),主人赴远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张明德带女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因而冻死途中。临终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故公有戴宰相帽者。 </p><p class="ql-block"> 土地神虽然官不大,但管的事却不少。辖区内凡婚丧喜事、天灾人祸、鸡鸣狗盗之事都要插一手,而且土地神一副慈祥老翁的模样,与人较为亲近,所以人们喜欢向他吐露心声,向他祈愿。如《集说诠真》中所说:“今之土地祠,几遍城乡镇市,其中塑像,或如鹤发鸡皮之老叟。或如苍髯赤面之武夫……但俱称土地公公。或祈年丰,或祷时雨,供香炷,焚楮帛,纷纷膜拜,必敬必诚。”所以,小小的土地庙往往香火很旺。因为中国民间相信“县官不如现管”,“土地不松口,毛狗不敢咬鸡,”“土产无多,生一物载培一物;地方不大,住几家保佑几家。” 南方人把土地神供在家中,主要是出于保佑家人平安,实现六畜兴旺,幸福吉祥的愿景,在传统的观念中,只有这种神最接地气,能够在关键时刻护佑家人,据说某地请一道人前来放阴,由于引来的阴人较多,导致屋场内阳气不够,驻在该屋场的土地公公附在身上显神,并实施驱赶措施,结果使那次放阴半途而废。 土地的神威无不在,过去有一句俗话说,土地不开口,老虎不咬狗。在某地曾出现一条恶狗,闷声咬伤数十人,当地人责怪土地不负责,将伤口的血涂在土地牌位上,不几天那条恶狗便失踪了,这当然只是传说,却也是人们心灵的一种寄托。 土地牌位是要不定期地进行翻新的,这时候,要延请师公或道士来家作法事,在对土地爷进行安顿的同时,对牌位重新进行描像,再郑重地安放好。 现在在南方乡下,堂屋里那块祖宗灵位还继续保持着,但神龛下的土地牌位多不见踪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