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上海孙中山文物馆

星光熠熠

<p class="ql-block">  上海黄浦区香山路7号(原莫利爱路29号)是孙中山与宋庆龄于1918年至1925年共同居住的寓所,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于北平,宋庆龄一直于此居住于1937年抗战爆发,1945年抗战胜利后宋庆龄返回上海,将此故居移赠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宋庆龄即住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依托孙中山故居建立的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span>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由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即<span style="font-size:18px;">孙中山文物馆毗邻孙中山故居、由一幢欧式洋房改建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 而宋庆龄于1949年初至1981年逝世一直居住的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亦于1981年在旧居之侧新建了纪念设施“宋庆龄文物馆”,1988年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于上海的两处故居皆依托故居成立了纪念馆、并同时与故居毗邻设立了文物馆,这是名人故居、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领域非同一般的举措,让参观者不仅瞻仰伟人故居、生活场景,亦可参观伟人生平事迹展览和非常珍贵的文物器物陈列,深切缅怀伟人丰功伟绩、人格风范!</p> <p class="ql-block">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  雨中参观所设纪念馆正面</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文物馆门楣及入门</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文物馆毗邻孙中山故居由一幢欧式洋房改建而成,文物馆共有三层、八个展区,展览面积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展品包括孙中山奔走海内外开展革命活动时使用的旅行箱;孙中山老师康德黎亲笔签名并赠送给孙中山的照片;黄兴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指挥汉阳保卫战时使用的战时总司令之印等……</p> <p class="ql-block">  文物馆陈展的孙中山塑像</p><p class="ql-block"> 法国著名雕塑家保罗·兰窦斯基雕塑的中山陵 孙中山大理石坐像送审小样稿(馆藏)。</p> <p class="ql-block">  文物馆展板</p> <p class="ql-block">  上块展板中丰富的文字内容亲切感人、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关于我和孙博士的关系,那是我至死也不会忘却的,我们日复一日地一起工作,亲密无间。回忆这些事,就意味着要重新经历这些事,它深深地影响了我。</p><p class="ql-block"> 他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活动,对我的工作鼓励善多,使我不知不觉渐渐地被他所吸引,所以当他要求和我结婚时,我就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1960年代《宋庆龄致黎照豪西)</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既惑不安又感受到了幸福,所高兴的是我鼓起了勇气,克服了胆怯和疑虑而决定了自己的故事。我感到心里平静了下来,并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我正忙于协助我丈夫开展工作,回复来信并负责所有电报的处理,将电文译成中文。但愿有朝一日,我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能够获得报偿,那就是亲眼看到中国从君主专制的奴役下获得自由,建立起真正的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他比我年长许多知道如何使我成为一个英雄崇拜者,虽然我们已经结婚将近一年半,但我对他崇敬之心依”</p><p class="ql-block"> ——1921年《宋庆龄自述》</p><p class="ql-block"> “我的妻子在一所美国大学受过教育,是我最早的一位同事和朋友的女儿。我现在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生活,一种真正的家庭生活,一位伴侣兼助手。</p><p class="ql-block"> 遇见她,使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体会到了相思的痛苦以及恋爱的那份喜悦。”</p><p class="ql-block"> ——1918年《孙中山致康德黎夫人函》</p><p class="ql-block"> “像以往一样,我是他忠实的崇拜者。</p><p class="ql-block"> ——1915年《家贝今致阿莉西)</p><p class="ql-block"> “你懂得的,一旦我们所爱的人与我们诀别而去,那么相互爱得越深,我们所承受的悲痛也就更深沉。只要我活着,我内心空荡荡的感觉和悲伤将永远不会消失。人生在世,总不免一死。这残酷的现实谁都不得不面对,这是不可逆转的。但正像你所说,我们终有甜蜜和爱恋的记忆留在心间。</p><p class="ql-block"> 我的丈夫在各方面都恨渊博,每当他的脑子暂时从工作中摆脱出来的时候,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学问。我们更像老师和学生,我对他的感情就像一个忠实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1917年《宋庆龄致阿莉函》</p><p class="ql-block"> ——1975年(宋庆龄致廖梦醒画)</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与年轻宋庆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黄兴像</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曾在这处寓所总结他几十年革命的经验,完成《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 </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在此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林伯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并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为改组国民党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陈展的十八星旗与《民报》</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宋庆龄与鲁迅大型油画</p> <p class="ql-block">  橱柜陈展文物器物</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开国元年纪念币</p> <p class="ql-block">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孙中山应邀北上。广东各界举办了各种活动欢送孙中山。这是广州九十六工团代表赠送给孙中山刻有"定鼎中原"四字的银鼎(馆藏)。</p> <p class="ql-block">  中国铁路总公司钢印</p> <p class="ql-block">  日本友人赠送的青花梅瓶</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曾经行医用的口腔医疗器具</p> <p class="ql-block">  壁炉复原陈列</p> <p class="ql-block">  橱柜</p> <p class="ql-block">  讣告</p> <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24日起,孙中山遗体在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大殿举行公祭,各界人士数十万人前往致哀。4月2日,孙中山灵柩移往北京西山碧云寺暂厝石塔内。这是宋庆龄珍藏的与孙科等人在中央社稷坛守灵照片(馆藏)。</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移棂南京中山陵历史图片</p> <p class="ql-block">  总理奉安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 </p><p class="ql-block"> “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们的队伍里受到尊敬,因为他把四十年的精力全部付给了人民革命。他的名字和成就始终珍藏在我们心里,因为他为了使中国解脱封建迷信的蒙蔽、经济落后和帝国主义的束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由于他对人民革命事业的忘我的忠诚,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们迈步前进去完成他生前未及完成的事业的时候,成为鼓舞全国人民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