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千年在黎里”《苏州慢生活》系列之三十五

姚传良

<p class="ql-block">清雅千年的“隐世古镇”:黎里。</p><p class="ql-block">300多年前的清代诗人袁枚为黎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p><p class="ql-block"><b>吴江三十里,</b></p><p class="ql-block"><b>地号梨花村。</b></p><p class="ql-block"><b>我似捕鱼翁,</b></p><p class="ql-block"><b>来问桃源津”。</b></p><p class="ql-block">黎里古镇的各类古迹遗存与自然风貌交相辉映。宅院和弄堂倚河而建,古桥驳岸、河埠和缆船石也显露着水乡泽国的古朴温婉,柔中蓄劲,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黎里古镇不仅经典的江南水乡美得如画一般,在历史上,黎里曾出过1个状元,26个进士,61个举人。</p><p class="ql-block">近代,这里还有徐悲鸿、柳亚子等文人墨客的足迹,还是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取景地。电视剧《繁花》中的餐厅取景地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黎里历来出的名人特别多,留下不少的故居,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清代名臣、工部尚书周元理的端本园、柳亚子故居、周公傅祠、徐悲鸿纪念馆……。</p><p class="ql-block">黎里古镇有众多各类古迹遗存与自然风貌,宅院和弄堂倚河而建,古桥驳岸、河埠和缆船石也显露着水乡泽国的古朴温婉,柔中蓄劲,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b>柳亚子故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黎里镇柳亚子纪念馆原为清乾隆直隶总督、工部尚书周元理的私邸,宅名“赐福堂”,全宅共6进。</span></p><p class="ql-block">(周元理:黎里镇人,乾隆三年举人,初任河北蠡县知县,又升天津知府。乾隆三十六年,授山东巡抚,任直隶总督。任时率部镇压山东王伦起义。</p><p class="ql-block">他疏浚天津永定河、子牙河,修筑津门五闸,乾隆帝念其有功,赐御书“福”字匾额和上方珍物,并给予紫禁城骑马的殊荣。</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五年,晋升为工部尚书。因年老多病,回乡不久即逝世)</p><p class="ql-block">柳亚子初名慰高,本名慰高,再改名弃疾,字稼轩,号亚子。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1903年参加中国教育会,后入同盟会和光复会。</p><p class="ql-block">先生一生忧国忧民、胸怀天下之情如他的诗歌一般热烈奔放、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们熟悉柳亚子,不少是从毛泽东在49年解放前夕写下的那首著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特别喜欢与诗人交往,唱和诗词,切磋诗艺。柳亚子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革命诗人,也是与毛泽东酬唱最多的诗人之一。</p><p class="ql-block">1922年,柳亚子一家典租了该宅的第四第五两进七楼七底的楼房。从此,这里成为了诗人柳亚子起居生活、撰诗写文、从事革命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1950年,柳亚子把这座古建筑捐献给了人民政府,1987年,在赐福堂原址成立了柳亚子纪念馆。</p><p class="ql-block">2006年。柳亚子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厅堂中央放置着柳亚子汉白玉半身雕像,底座镌刻着邓颖超所题写的“柳亚子先生像”6个金字。</p><p class="ql-block">雕像两侧石柱上是周恩来在1945年为柳亚子题写的对联:</p><p class="ql-block">“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p> <p class="ql-block">柳亚子故居展厅里陈列了大量的图片、实物、史料,贯穿了“青少年时代”、“南社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和“解放前后”5个历史时期,展现了柳亚子波澜壮阔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赐福堂</b></p><p class="ql-block">当年乾隆曾赐予周元理九个福字,大学士嵇璜将福字制成九块匾额,其中之一赠送给工部尚书周元理,周元理衣锦还乡,将御赐福字匾额恭悬于此宅厅,该厅即更名为赐福堂。</p><p class="ql-block">该厅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柳亚子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清代官僚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赐福堂的匾额‌是由无锡籍大学士嵇璜题写的。匾额上写着“赐福堂”三个字,采用烫金工艺制作,显得庄重而华丽。这块匾额挂在赐福堂的正厅上方,但由于历史原因,原匾损坏很严重(见视频中前方玻璃展示拒内)。</p><p class="ql-block">挂在上方的为复制件。</p> <p class="ql-block"><b>“赐福堂”匾额</b></p><p class="ql-block">该匾额涉及到乾隆时代的三位人物:第一位是黎里的周元理,他是受匾者;第二位是无锡有名的书家嵇璜,他是赠匾者;第三位是乾隆皇帝,此匾“赐福”二字与他有关。</p><p class="ql-block">乾隆御赐的“福”字匾额,文革后已经荡然无存。想不到嵇璜的“赐福堂”匾额,据说还是不久前在杂物间找到,能一窥真容。此匾尽管破损不堪,还是能够看出嵇璜书体的神韵。</p><p class="ql-block">(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b>红色錢币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2024年9月开展以来,</span>柳亚子纪念馆“红色记忆”系列活动的核心亮点:</p><p class="ql-block">“讲好红色故事 致敬峥嵘岁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红色钱币展”,展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货币、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货币、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货币等共计200余枚。正是这些红色贷币,<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后來的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那些货币诞生于艰苦的革命环境,纸张粗糙、印制简陋,却承载着人民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b>中国锡器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到了黎里才知道,在古镇里,藏着一个不起眼宝藏馆——中国最大的锡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馆内的展品包括各式食具、茶具、酒具、闺房锡制品、文房锡制品、锡雕、祭供锡制品等,展示了锡器的多样性和精湛工艺。</p><p class="ql-block">馆长徐鹏林的收藏之路堪称传奇,一个考古专业的博士,不去挖掘古墓,反而迷上了收藏锡器,还跑遍了欧美各国只为淘到珍贵的藏品。</p><p class="ql-block">他用一腔热血和几千件收藏品,建议去黎里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十分难得的欣赏机会。</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私人经营的,门票100元的收费不低,好在对老人还是免票的。</p> <p class="ql-block"><b>黎里古镇展示中心</b></p><p class="ql-block">展览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前庭、故影厅、繁华厅、风雅厅、漫游厅和新颜厅。</p><p class="ql-block">走进展示中心,可以追寻时间的脉络,追溯黎里由黎花村演变成黎里镇的历史;可以感受黎里弄堂、缆船石等江南特色;柳亚子名人文化、饴糖传统技艺、老茶馆里的市井风情,多面的黎里迎面而来,在眼前变得生动而具体。</p><p class="ql-block">到黎里,此地乃必来之处,在这里详细领略一下,就能对黎里的总体情况有清楚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风雅厅内展示了黎里的名人们:赵磻老,魏汝贤,张曜,柳亚子……。他们彪炳史册,享誉中华。</p> <p class="ql-block">市井风情区展示的是黎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芦墟山歌、搨马张手工技艺、黎里饴糖制作技艺;传统美食辣鸡脚、黎里油墩、阿王套肠、老虎豆、张记海棠糕等。</p> <p class="ql-block">漫游吴侬乡音享乡愁,老茶馆,药铺,理发店,书场,评弹……。</p><p class="ql-block">吴侬乡音中自有种种人生沉浮,呈现万千苍生百态。</p> <p class="ql-block">还有南社在黎里的分社酒社,文学社团翳桑社的拟真风貌。</p> <p class="ql-block"><b>瑞本园</b></p><p class="ql-block">大观弄走到底便是端本园,是清乾隆初年通判陈鹤鸣所建,同治年间重建。</p><p class="ql-block">端本园不仅是一个园林,更是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地方。端木园虽然面积不大,不到一千平米,但精致的布局和丰富的景观展现了江南园林的魅力。双桂楼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小楼,因主人在楼前两侧各植一棵金桂和银桂而得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端本园又被当地人尊称为“郡马府”,这中间还有一段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原主人陈家二公子陈绚文,迎娶清宗室、满洲正白旗副都统永豪杰的爱女,从此破了满汉禁止通婚之律,陈绚文被称为郡马,端本园后即被人们尊称为“郡马府”。</p><p class="ql-block">端本园为吴江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处重要实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园北建有一座迎宾厅,大门正对六角亭。厅内悬有“端明务本”的匾额。“瑞明”和“务本”组合在一起,寓意着在追求吉祥、光明的同时,也要致力于根本,务实基础。</p><p class="ql-block">匾下是花窗,窗外是园子后背的小河,景色诱人。</p> <p class="ql-block">六角亭边的梅花正在盛放。</p> <p class="ql-block"><b>周宮博祠</b></p><p class="ql-block">位于镇南新街庙桥弄南的周宮博祠,是清乾隆六十年为祭祀工部尚书周元理而建的专祠。</p><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黎里人烟稠密,镇内土地十分金贵,周家能够在禊湖书院东侧买下这么一块土地建造祠堂,是十分不容易的。</p><p class="ql-block">(周元理,本文前面“柳亚子故居”有介绍)。</p><p class="ql-block">说到周家的先辈,那是相当显烁,武有西汉名将周亚夫,凭三个月平定七国之战;文有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连朱熹都对他五体投地。这帮周家后人还把祠堂后半部分改造成义学,免费让周边百姓读书……。</p><p class="ql-block">该祠前后共六进,前三进是祭祀周元理的专祠,有乾隆御祭周元理石碑一块;第四进是周家祭祀列祖列宗的场所;五六两进为周氏义学,晚清及民国年间,黎里民众祭孔仪式在此举行。周宫傅祠作为三祭合一的空间,在江南地区是十分少见的。</p><p class="ql-block">可以说,周宫傅祠绝对是江南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那块御碑可是苏州地区独一无二的皇帝祭祀大臣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当时对于乾隆皇帝的上谕和谕祭文,周家许夫人及儿孙视为圣品,他们在祠堂第一二两进之间建造一座六角形御碑亭,将上谕和谕祭文镌刻上石碑。</p><p class="ql-block">上亇五十年代,周宫傅祠堂变成黎里中心小学。文化大革命开始,造反派拆毁御碑亭,砸掉驮碑赑屃的头和尾,又将御碑、碑首、碑座一砸为三。幸亏黎里的有心人,把御碑的碑额、赑屃的头,还有碑亭的石柱和石裙悄悄地埋到教室的地下,又将乾隆御碑掩埋在乱草丛中。</p><p class="ql-block">随着近年來的古镇保护开发整修,周宫傅祠堂,才得以修复。</p> <p class="ql-block">乾隆谕祭文拓片。(此拓片图片來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第四进宗祠楼,是周家祭祀列祖列宗的场所。他们周氏世世代代坚持“孝廉”二德。</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庆馀德蔭》匾额,是由清乾隆浙闽总督方维甸親笔题写,用以礼赞周元理给子孙后辈留下的美好德泽。</p><p class="ql-block">祭厅正中恢复陈列了周元理石刻线描坐像,像前重竖四个牌位,周元理居中,左右两边分列三位一品夫人。</p> <p class="ql-block">楼下则展示了周家始祖宋理学大师周敦颐的画像、简介及其千古名篇《爱莲说》,还有周氏黎里始迁祖周奇龄以及周氏代表性列祖列宗的画像与简介。</p> <p class="ql-block"><b>《孔孟后一人》</b></p><p class="ql-block">在祠堂的第四,五进,即周家私塾内挂有《孔孟后一人》匾额,并供奉周家始祖,宋理学大师周敦颐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此匾额对周敦颐在理学方面的巨大贡献和高度赞譽,表明他在孔孟之后,继承发扬了儒家学说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b>敬斋厅</b></p><p class="ql-block">周宫傅祠第五进义学敬斋厅,中央供奉孔子画像,匾额上书“万世师表”,这四个字对中华民族无比隆重,它用来专门修饰那些我们这个文明的人格典范和精神导师。   </p> <p class="ql-block"><b>“万世师表”‌</b></p><p class="ql-block">这一典故源自《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其中赞誉孔子为“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意思是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这个称号不仅是对孔子个人品德和学识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儒家学说和孔子教育理念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b>苏州徐悲鸿艺术馆</b></p><p class="ql-block">徐悲鸿艺术馆之所以坐落在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皆因黎里古镇是徐先生挚友,民国时期同盟会元老、诗人、文化大家柳亚子先生的故乡。徐悲鸿艺术馆在此,也是两位挚友永远的相聚。 苏州徐悲鸿艺术馆馆藏了八件徐悲鸿作品真迹,其余为复制品,原作藏于北京各大美术馆,以及各省级大博物馆、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徐悲鸿艺术馆由徐悲鸿次子徐庆平先生支持下建设成立。</p> <p class="ql-block"><b>徐悲鸿作品“自画像”</b></p><p class="ql-block">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市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p><p class="ql-block">徐悲鸿创作了多幅自画像,包括木炭素描、油画等多种形式。</p><p class="ql-block">徐悲鸿的《自画像》不仅是他个人的艺术记录,也是他艺术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通过作品,他展示了对西方绘画技法的掌握,还反映了他对自身艺术身份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b>齐白石,徐悲鸿合作作品</b></p><p class="ql-block">齐白石与徐悲鸿,一位是传统中国画大师,一位是用西方绘画改造中国绘画的推动者,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宗立派的两位艺术大家,他们虽然年龄相差30多岁,但一见如故。两人交往数十年,直至1953年徐悲鸿突发脑出血辞世。</p><p class="ql-block">他们一起探讨艺术、交流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徐悲鸿从齐白石那里学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笔墨技法,而齐白石也从徐悲鸿那里了解到了现代绘画的理念和技巧。两人在艺术上的互补和融合,使得各自的作品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作品</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作品</p> <p class="ql-block"><b>徐悲鸿作品“秃鹫”</b></p><p class="ql-block">徐悲鸿在描绘鹰时,巧妙地融合了没骨与勾勒的绘画技巧。他运用刚劲有力的墨线,结合大笔的提顿和皴擦,着重刻画鹰的敏锐眼神、锋利双爪以及振翅高飞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b>徐悲鸿为屈武画《二马图》(复制品)</b></p><p class="ql-block">徐悲鸿为屈武画的纸本镜心二马图真迹,上方有傅增湘、柳亚子、陈骊、屈武、于佑任五位名家题诗墨宝。</p> <p class="ql-block"><b>徐悲鸿《负伤之狮》(复制品)</b></p><p class="ql-block">《负伤之狮》是徐悲鸿在1938年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头负伤的雄狮,象征着当时饱受侵略的中国。</p><p class="ql-block">徐悲鸿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关注和家国情怀,唤醒国人的救国意识。‌</p> <p class="ql-block">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书法不仅体现人的个性,还揭示人的灵魂,文人画中的题字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徐悲鸿先生首先是一位享誉中外的画家,然后既是诗人,又是书法家。 徐悲鸿先生的书法受清代碑学的影响,专心魏碑。</p> <p class="ql-block">山水“水阁吟秋”(啟功)</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去世后,夫人廖静文整理他的遗物,准备将所有作品和收藏捐献给国家。在这过程中,她发现了一幅徐悲鸿为毛主席准备的奔马画,廖静文决心实现丈夫的愿望,将这幅珍贵的画作送给了毛主席。</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12月13日给廖静文写了一封信,并让田家英把信交给她:</p><p class="ql-block"><b>“静文同志,10月1日的信和徐先生所绘奔马早已收到,非常感念。兹派田家英同志询问你们的情况,如有困难请告知为盼。顺致敬意!毛泽东,1953年12月13日。”</b></p><p class="ql-block">(文稿原件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b>南社雅集</b></p><p class="ql-block">视频中出现的南社雅集为南社道讯处旧址。原为直隶总督周元理建的寿恩堂。1909年柳亚子等人在此创建南社,成立南社通讯处,接待南来北往的同盟会会员与南社社友,编辑《南社丛刻》。</p><p class="ql-block">回望南社百年历史,这个20世纪的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依然能使人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诗人学者的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b>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一亇城市或地区发展的灵魂,除了人用其材,还有一种比较有另类意义上的说法,是怎样对待那儿最有价值的土地。</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艺术创作上,苏州人民历来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为苏州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刚开发苏州金鸡湖地区时,这些金鸡湖胖CBD地块,<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不仅是苏州的地标,更是文化与商业的交汇点‌地。</span>一般城市都用來做商业用地,但苏州并没有这样,他们几乎半卖半送给了大陆第一家诚品书店。</p><p class="ql-block">可以说金鸡湖地区将这一优质地块用于建设诚品书店,是对文化与商业结合的一种高度认可和体现。</p><p class="ql-block">直至2025年,据说苏州有400多个控保建筑,古城区内就有250多个,对它们的维护保养,后面还有很多事要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含金量很大部分取决于苏州控保建筑保护水准的高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黎里最有价值的地块,比如保留下來的柳亚子故居等等,主要用于‌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来到黎里看看,确实有这样的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p><p class="ql-block">但苏州跟杭州相比,近些年来,尤其在科技创新方面,大数据显示,杭州能在短短10年间受到世界瞩目,成为影响世界科技前沿,并能超越深圳科技地位。这个也有赖于新一代杭州卓越人才的思维和国际视野,更具超前意识。</p><p class="ql-block">苏州任重道远,须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黎里的行程已结束,尽管才几亇小时,所见所闻,收益多多,点点滴滴,整理成文字,都留在美篇之中,让回忆形成完整的链接。</p><p class="ql-block">在古镇悠悠历史長河中,但见:</p><p class="ql-block"><b>岁月留香,华光如梦。</b></p><p class="ql-block"><b>用雅俗共赏,古今同钦,交辉相映,有口皆碑,来形容黎里一点不为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美篇篇幅有限,对黎里古镇的介绍分二篇:</p><p class="ql-block">“世外桃园在黎里”(注重景物)及“清雅千年在黎里”(注重人文)。</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蝴蝶华尔兹”。</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2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