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光的车轮悠悠转动,回首往昔,那段担任民办教师的岁月,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记忆的长河中徐徐展开,每每忆起,心中总是涌起无尽的温暖与感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高中毕业后,17岁的我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憧憬,回到了家乡,成为了白家咀五年制学校的一名民办教师。彼时的学校,校舍简陋,是一排平房和四孔窑洞。然而,就是在这样质朴的环境中,却汇聚了邻近三个自然村的150名学生,他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如同璀璨星辰,点亮了我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初为人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教学上,我如饥似渴地向老教师们学习请教。侯须敏校长和井九档老师皆是师范学院毕业,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就像灯塔,为我这只在教育海洋中摸索前行的小船指引着方向。他们耐心地传授教学技巧,分享育人心得,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至今,我仍对他们的帮助感恩戴德,铭记于心。</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除了日常教学任务,我还承担了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当时办学经费十分困难,我带领学生勤工俭学。那时候,挖药材、拾麦穗、种土豆,这些看似平凡的劳作,却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挖药材的日子里,我穿梭于山间田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每一株药材都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珍宝;拾麦穗时,望着那一片金黄的麦浪,心中满是丰收的喜悦;种土豆的过程中,我精心照料着那三亩土地,如同呵护着学生们的成长。</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办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时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幸运的是,在村支书侯德荣的大力支持下,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生产队免费划拨三亩地给我们种土豆,第一年土豆大丰收,我们淘到第一桶金,极大地补充了办学经费的不足。有了经费,我们修缮校舍,增添桌椅,让学生们有了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还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解决师生冬天取暖的问题。这一系列举措,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师生的心田。</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在教学之余,我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力求做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每一次踏入学生家中,与家长们促膝长谈,都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背景,也让我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记得学生孙中怀就与我睡在同一窑洞里,冬天的早晨,我们总是提前去教室给同学们生好炉子取暖。那跳动的火苗,不仅驱散了冬日的严寒,更温暖了每一个学生的心。</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在与学生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纯真的笑容、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我的信任,都成为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尽管民办教师的待遇微薄,每月仅有300个工分,相当于十几元,另外国家每月补助6元,但我从未有过丝毫怨言。因为在我心中,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三年的民办教师生涯中,我收获满满。不仅在教学能力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还获得了乡镇授予的诸多荣誉证书,被评为先进教师等。这些荣誉,是对我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1977年,命运的齿轮发生了转动,我进入北大,踏上了新的人生征程。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但心中始终牵挂着白家咀五年制学校的师生们。偶尔回到学校,师生们的热情依旧似火,他们问寒问暖,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如今,那段民办教师的生活已经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它让我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懂得了奉献的快乐。我永远怀念那三年的时光,感恩与我相处的同事老师的帮助,感谢贫下中农和村干部的支持,更感激校长给我压担子,“强迫”我锻炼,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往事如烟。但那段在白家咀五年制学校的民办教师岁月,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方向,激励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奋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