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心得:天人合一养生的五大要素

快乐天使

<p class="ql-block">在弄清楚天人合一养生是什么、为什么后,继而应该弄明白怎样去天人合一养生。前面的道理似乎有点神秘、深奥、玄乎,让人不知道该如何养生了?不要紧的,笔者依据自己的实践给你几个具体建议。</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人类自爱自卫慈内残外的双重本性自我演进,需要主动地控制、塑造后天的人文人的进化,或者主动地由后天向先天回归修炼,激发更深层的潜在能力。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道法自然,也就是要使自己的生命节律同宇宙节律同步和谐。具体说,要把握5条:</p> <p class="ql-block">(1)养身与养心并举,二者融合。</p><p class="ql-block">既然任一活性生命体都是实体与虚体、物质与灵魂的结合体,养生应魂魄俱修,性命俱修,生理心理俱修。既要养身也要养心,身心兼养,心理平衡,生理平衡,身心健康。</p><p class="ql-block">养身以增强体魄筋骨活力为主。饮食(食疗药膳)养生,按食物的五行属性,针对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按其疾病、亚健康、健康程度,按需按量进食,可以免除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p><p class="ql-block">养气,从吐纳呼吸、毛孔呼吸、腹式呼吸、穴位吸纳宇宙明点植物山川灵气等方法,使宇宙能量转化为体能,是以加强气机运化能力为目的养生。</p><p class="ql-block">养心养神是使身心由静而净的人性纯化的修养方法,道法自然,以无为无念为最上乘,有为有念次之。去恶从善,是德行、心理、情感、品质向着真善美的不断升华,去妄欲邪念,心平气和,由此而达到气机平衡。</p><p class="ql-block">“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 <p class="ql-block">(2)顺应节气养生,使自己的生物钟同宇宙节律同步和谐。</p><p class="ql-block">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只有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反之,人体节律就会因受扰而紊乱,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下降。</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所创造出来的科学遗产,是总结人类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将一年重新进行了划分,每个节气的到来,都预示着天体的运行及气候的温差变化,同时也暗示着物象的更新交替。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物候特征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生活都与节气密切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存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组织的机能活动无不受节气变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因此,进行养生与保健切不可忽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只有顺应时节,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才能获得良好的养生效果。</p><p class="ql-block">我们要顺应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进行起居作息、饮食养生、精神调节与运动锻炼。</p> <p class="ql-block">(3)到大自然中去养生,汲取天地精华。</p><p class="ql-block">人猿相揖别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同大自然和谐共处,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孔子《论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灵活变通,山稳定不动。仁爱而有智慧的人从自然山水中看到自己的天性和追求,乃至看到自己精神的映照,所以见山水而欣悦。山水因此联系着人类美好的情感,成为常见的审美意象,而徜徉于山水也成为文人修养身心的重要方式。</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大的是陆地,比陆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思想。"意识的无限性,正对应了宇宙的无限性。意识在进入修炼功能态时,能窥视到、感知到宇宙的潜态信息。人的思维意识能超越时空,在天人感应中心灵顿悟,实现天人交融、天人合一时的心灵启示。</p><p class="ql-block">人们游览名山胜水、名胜古迹,可以移情养性,涤荡烦恼,振奋精神,激发豪情,陶冶情操,健康长寿;可以在登山临水之中,受到阳光的淋浴,呼吸到空气中大量的负离子,加强肠胃蠕动,改善关节的灵活性、柔软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祛病延年。</p><p class="ql-block">日月星辰,蓝天白云,巍巍大地,世界万物,皆有灵性。</p><p class="ql-block">高山巍峨,大海宽阔,流水潺潺,上善若水;青松挺直高洁,红梅傲霜斗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百鸟朝凤,百花争艳,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皆有灵性。</p><p class="ql-block">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4)注重群体养生,在优质生命场中强化养生作用。</p><p class="ql-block">开业大吉,老板大声吆喝: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某人崇拜者云集人气旺,人们就说“他的气场强大”。可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客观存在的。人作为人文人,自己既是场又生活在场中:</p><p class="ql-block">一是社会场。即构成社会的成员,相互间发出的生命信息互相作用、渗透,产生的某种力量,一人一场,场场整合成为社会场。</p><p class="ql-block">二是气禀心理场,是指由气禀决定的心理状态所构成的生命场的一个级别。一人一场,场场不同,取决于气禀,禀赋。个体以投缘性为气禀心理的联合方式。凡是气禀心理相同者,在一起心情愉快,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小环境。气禀心理场联合,形成社会心理场。</p><p class="ql-block">三是文化心理场。由潜文化心理和显文化心理整合而成的文化心理场,具有普遍认同性、共同体验性和广延强化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类生命场具有广延性和类性同一性,志同道合者、志趣相投者、三观相同者,在一定场合几个或数个合炼,有时效果更好。作为社会群体,生态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对养生起强化或干扰、弱化,甚至破坏的作用。从广义上讲,天人合一的大生态养生对群体养生所起的作用更大更强烈更明显。</p><p class="ql-block">生命场的这种特性正应合了那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常说的要同优秀的人在一起,也有了充分的理由。优秀的人聚在一起,就会形成强大的生命场,或者说生命场中充满了优质的精气神,满满的正能量。置身于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感染吸收,就会带来愉悦,提升气质,促进身心健康。</p> <p class="ql-block">(5)个体养生要针对自身情况,讲究科学养生。</p><p class="ql-block">一个人患病以后的康复养生,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大吃大补,大动大炼,应该循序渐进:</p><p class="ql-block">首先从疗养康复开始,这是经过治疗,恢复元气,达到恢复健康的养生,它以生理性肢体性脏器性养生为主。</p><p class="ql-block">其次休养,在疗养的基础上休息,生发生命活力。休养分为静养和动养。健康之道,一动一静谓之养,动健筋骨精气,生发命力;静养心气性气,而使精气内聚,结丹转为生命动能。只动精气耗散,只静神气不足。</p><p class="ql-block">三是保养,在休息的基础上积蓄生命能量,养精蓄锐,扶植、培养命气和性气,并使它们加固、巩固。</p><p class="ql-block">四是炼养,在保养的基础上,使充足的内气与宇宙外气在交换中不断锤炼,使它们在人体的经脉、穴位、诸生理功能系统中升华跃迁,达到强化生命状态的目的。炼养是一个反复提高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对于处于亚健康状态、未呈现临床病状的“未病”者的养生,应该先分析找准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科学养生,科学锻炼。按自然规律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律,改变不良生活(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使自己固有的生命节律与宇宙自然节律同步。从而返还到、复原为健康状态。</p> <p class="ql-block">天人合一养生,目的是希望人类能善待我们的生存环境,善待自己,求得人类群体和个体的最佳生命状态,最佳生命质量,最佳生存时空,最佳生存环境,以期人类久存于世,并不断升华境界,优化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