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佛罗伦萨(Firenze)位于意大利中部,虽不是大都市,历史上却声名显赫,它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文艺复兴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如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都是佛罗伦萨人。佛罗伦萨也曾是世界绘画艺术之都,“给绘画带来最初光芒”的契马布埃、“欧洲近代绘画之父”乔托都诞生在佛罗伦萨,并在这里开始他们的创作。秉承他们的创新精神,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画派雄踞意大利画坛,这是一个被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催生同时又为文艺复兴运动呐喊的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者和引领者。</p> <p class="ql-block"> 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群星灿烂,优秀画作汗牛充栋。这也给一些国家的邮政部门设计邮票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反过来,人们也可以通过这类邮票,来认识和欣赏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不朽画作。</p> <p class="ql-block"> 巴巴多斯1983年圣诞节邮票选用了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的马萨乔的画作《圣母子》:</p> <p class="ql-block"> 马萨乔 (Masaccio,1401-1428),原名托马索·迪乔瓦尼·迪西莫内·圭迪,“马萨乔”是绰号,有“傻瓜”之意。1401年12月21日出生在圣乔瓦尼·瓦尔达诺,1417年到佛罗伦萨,师从当时名画家马索利诺。1428年离开佛罗伦萨前往罗马,不久便去世了。他的画作基本上都在佛罗伦萨完成的。评论家称他是“乔托直接的继承者”,马萨乔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最大贡献是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与人文主义精神内容相统一,是“现实主义开荒者”。他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而透视法是写实绘画的基石。瓦萨里说:“就绘画而论,我们的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马萨乔,是他第一次真正使人物‘脚踏实地’。而在他之前,所有画家笔下站立着的人物都是脚尖着地。我们还得感谢他使作品中的人物充满活力、安适自然。即使说马萨乔创造了艺术本身,他也当之无愧。”巴巴多斯邮票上的《圣母子》是马萨乔为比萨教堂画的祭坛画,明显运用了透视法。画中人物塑造较为生动,耶稣正在吮撮自己的手指,如同民间婴孩常做的动作。圣母的样貌也较自然,酷似一位普通的母亲。巴巴多斯还把画作下方两个奏乐天使分别以特写的形式印在邮票上,如果抛去天使头上的光环和背后的翅膀,单就人体形象和面部表情看,说他们是民间艺人,相信会得到观画大众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 马萨乔绘画创作的巅峰是在佛罗伦萨布兰卡契礼拜堂画的多幅关于圣彼得一生的湿壁画。意大利2001年发行的邮票选用了其中的《圣彼得用阴影治愈病人》:</p> <p class="ql-block"> 画中圣彼得和他的弟子们从远处来到一名双膝跪地的乞丐身边,乞丐双腿肌肉萎缩。画面上光线从右上方射入,照在人物的脸颊、衣袍上,在地面上投下长长的人影,圣彼得就用“圣人的阴影”治愈了这位瘸腿乞丐。画作明暗的运用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1960年发行的邮票选用了《布施和亚那尼亚之死》的主体部分,意大利1978年发行的邮票则选用了该画作的局部特写:</p> <p class="ql-block"> 故事叙述亚拿尼亚不像其他人拿出所有财产布施给需要者,而只卖掉部分财产,且私自保留了一些,然后才将钱财置于接受布施者的脚前,圣彼得指责他向上帝撒谎,亚拿尼亚听后,当场倒地,气绝而亡。梵蒂冈邮票没有表现倒在地上的亚拿尼亚,未免有些遗憾;意大利邮票凸显接受布施的怀抱孩子的妇女。画作中建筑物和人物布局,营造出了有景深的立体效果。</p> <p class="ql-block"> 《布施和亚拿尼亚之死》原画(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马萨乔的老师马索利诺(1383-1447)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帕尼卡莱,所以美术史上常称他为“帕尼卡莱的马索利诺”(Masolino da Panicale)。“马索利诺”也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是托马索·迪·克里斯托福罗·菲尼(Tommaso di Cristoforo Fini)。马索利诺经历丰富,曾在佛罗伦萨、罗马、托迪、卡斯蒂廖内奥洛纳等地生活和创作,还去过东欧的匈牙利。马索利诺很勤奋,画作宏富。佛罗伦萨布兰卡契礼拜堂湿壁组画“圣彼得的一生”原先是他领衔绘制的,礼拜堂至今还保存有他的多幅画作,其中还有与马萨乔合作的。马萨乔去世后,马索利诺成为意大利15世纪上半期代表画家。圣文森特2013年发行的邮票选用了他的《圣母领报》:</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木板蛋彩画,画中圣母坐者,左手拿着一本书放在左膝上,右手抬至胸前,手指内指,眼睛盯着天使,似乎在跟天使确认受圣孕的事。报喜的天使身着华美长袍,半蹲着,双手环抱,虔诚望着圣母,面部表情显示她正在坚定地告诉圣母,报喜的内容准确无误,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圣母的衣着摺皱明显自然,写实性很强。</p> <p class="ql-block"> 弗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1387-1455),佛罗伦萨人,原名圭多·迪·彼得洛(Guido di Pietro)。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主要派别道明会(拉丁语为Ordo Dominicanorum,中文常译作多明我会,亦译作多米尼克派;也称宣道兄弟会)的会士。“弗拉(Fra)”即修士。因一位作家观他画作后赞叹:“他是一位天使般的画家。”“天使般的”音译为“安吉利科(Angelico)”,人们遂以“弗拉·安吉利科”称呼他,他的原名反而很少被提及。</p> <p class="ql-block"> 安吉利科认为艺术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他一生只画宗教题材画。面对汹涌澎湃的文艺复兴运动,安吉利科绘画创作也不可能不深受影响,乃至有美术评论家说他也是“乔托直接的继承者”。修道士的安吉利科和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安吉利科统一于一身。不过,安吉利科没有把创新的重点放在世俗化上,而是放在绘画风格和方法上,重视透视和写实,善于利用画面中央聚焦点,以光线渲染空间,用构图表达空间深度。画风纯净、直接;描绘自然、刻划人物注重品质和细节。</p> <p class="ql-block"> 佛罗伦萨圣玛尔谷大殿宗教建筑群中有一个圣马可修道院,安吉利科曾担任过该修道院的院长,修道院里留下了他43幅湿壁画。其中《圣母领报》就有两幅,一幅位于二楼北走道墙上,曾被人誉为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最美的湿壁画。格林纳达2013年补发行的《2012年圣诞节》邮票以特写镜头的形式展示了画作圣母上半身造型:</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网上找到了画作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 《圣母领报》(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画中只有两个人物:圣母玛利亚和报喜天使加百列。圣母身披蓝色长袍,坐在圆木凳上,上身向前微倾,双手交叠放在胸前,虔诚地望着加百列,静静地聆听她传递上帝的口信。加百列带着五彩的翅膀,身穿粉色衣裳,双手也交叠于胸前,俯身热情向玛利亚报喜。两人所在的廊厅笼罩在浅暖色氛围中,显得格外温馨。廊厅外草地上盛开着白色的小草花,木围栏外绿树葱葱,一切都那么有生气。安吉利科在壁画底部还写了一句话:“当你满怀虔诚,当你经过她的时候,不要忘了说一声万福玛利亚。”一幅典型的宗教故事画,却传递出了现实生活的可爱,人性的美丽,情感的真挚。</p> <p class="ql-block"> 另一幅《圣母领报》位于二楼编号为3的单间祈祷室内,格林纳达邮票印上了它:</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画幅稍小一点,画中天使加百列站立着,双手虽然也合拢放在胸前,但没有交叠,头微垂,双眼俯视着圣母玛利亚,有几分神的威严。圣母玛利亚跪在跪凳上,双手交叠置胸前,虔诚谦恭。画面的左侧,加百列的身后,道明会的首位殉道者圣伯多禄站在那儿,似乎在见证这一切。比起上面所述那一幅,这幅《圣母领报》神秘感要浓郁得多。</p> <p class="ql-block"> 连带说一下,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也收藏一幅安吉利科的《圣母领报》,喀麦隆1971年以它的主体部分为图案印制了邮票:</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与圣马可修道院二楼走道那幅构图较为相似,只不过左侧添加了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场景(喀麦隆邮票没显示)。另外还画一束光斜射进门厅,照在圣母玛利亚胸前。</p> <p class="ql-block"> 《圣母领报》(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加百列是天主教传说中的大天使,职责之一是传递信息,故人称“信使天使”。西班牙1956年发行《邮票日》邮票就截取安吉利科这幅画作中的加百列上半身为主图。加百列面部神态,尤其是眼神看得格外清晰。</p> <p class="ql-block"> “圣母领报”之外,安吉利科还画了其他《圣经》故事,“耶稣诞生”也是他喜欢的题材,扎伊尔1987年发行的邮票选用了他圣马可修道院湿壁画中一幅的主体部分:</p> <p class="ql-block"> 摩纳哥1973年、乍得1972年分别以他另一幅《耶稣诞生》全幅和主体特写为图案发行了邮票:</p> <p class="ql-block"> 库克群岛1966年、格林纳达2013年分别发行了安吉利科两幅不同的《博士朝拜》绘画邮票:</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1960年以他的《逃亡埃及》主体部分为图案发行邮票,一套两枚,同图刷色不同:</p> <p class="ql-block"> 安吉利科还创作一些以圣母子为主图的画作,扎伊尔1987年发行的邮票选用了三幅不同画作中的圣母子形象为图案,圣卢西亚1977年、格林纳达2013年分别发行了另两幅画作中圣母子形象邮票。</p> <p class="ql-block"> 比较这五幅“圣母子”绘画,笔者比较喜欢圣卢西亚邮票展示的那一幅。</p> <p class="ql-block"> 著名宗教人物及他们的宗教活动也是安吉利科画作表现的内容。15世纪初马可修道院即归道明会掌控,安吉利科在院中绘的湿壁画中常出现道明会创始人道明古斯曼(Domingo de Guzman,亦译作多明我古斯曼,1170-1221)形象,梵蒂冈1971年发行的邮票中曾采用了《嘲弄基督》中道明古斯曼像:</p> <p class="ql-block"> 画作中,道明古斯曼身着黑色斗篷——这是道明会修士的典型衣着,道明会修士也因之被称作“黑衣修士”,坐着,低着头,右手托着下巴,正在阅读膝盖上摊开的书。身上衣服明显比较粗糙,正符合道明会“苦行”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1971年还发行了安吉利科绘制的“四使徒”邮票:</p> <p class="ql-block"> 《圣马太》</p> <p class="ql-block"> 《圣马可》</p> <p class="ql-block"> 《圣路加》</p> <p class="ql-block"> 《圣约翰》</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圣座宗徒宫里有安吉利科绘制的多幅圣老楞佐宗教活动壁画,意大利1955年、梵蒂冈1975年分别以壁画中接受圣老楞佐布施或传教的信徒形象为图案发行了邮票:</p> <p class="ql-block"> 圣老楞佐布施原图(选自网络,箭头所指乃邮票所选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阿根廷1984年发行的邮票图案是安吉利科的《圣餐》。圣餐是基督教一种特殊的崇拜仪典。</p> <p class="ql-block"> 安吉利科的学生贝诺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1420-1497年)原名迪·列齐,曾参与圣马可修道院的湿壁画创作,是安吉利科的得力助手。他后来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老师的创作道路,喜欢描绘节日式、集会式人物众多的大场景,注重色彩的运用,以写实手法展现豪华的世俗生活,装饰性强。可惜他的一些著名画作,如《礼拜基督降生的三贤人仪仗》等,笔者没有见到以它们为图案的邮票。1997年戈佐利逝世500周年,梵蒂冈发行了1枚印有他《耶稣诞生》画作的邮票,赞比亚则发行了2枚他画作中的“天使”形象邮票。</p> <p class="ql-block"> 保罗·乌切洛(Paolo Uccello,1397-1475),佛罗伦萨人,原名保罗·迪·多诺(Paolo di Dono)。因为他喜欢动物,特别是鸟,人们便以“乌切洛”(意大利语“鸟”)称呼他,他也欣然接受,有时在自己的画作中也以“乌切洛”署名。乌切洛年轻时(1412年前)曾在金匠、雕塑家洛伦佐·吉贝尔蒂工作室当学徒。马索利诺1403-1407年也曾在吉贝尔蒂工作室当助手。可能是这个原因吧,乌切洛对马索利诺、马萨乔绘画中的透视法产生了兴趣,在后来的创作中醉心于此,乃至创作把服从透视法运用放在第一位,甚至不惜牺牲整体统一效果。他的著名代表作《圣罗马诺之战》就曾被人戏称为“透视画法的图解”。</p> <p class="ql-block"> 《圣罗马诺之战》描绘1432 年佛罗伦萨战胜锡耶纳战役,乌切洛一共画了3幅,圣马力诺1968年发行《圣罗马诺之战》邮票4枚,第1枚选自伦敦国家美术馆藏品,第2、3枚选自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品,第4枚选自巴黎卢浮宫藏品。</p> <p class="ql-block"> 双方战士决战</p> <p class="ql-block"> 锡耶纳指挥官博纳迪诺•戴拉•卡尼亚受伤</p> <p class="ql-block"> 锡耶纳将领科蒂尼奥拉赶来支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