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国宝,神秘帝陵-巩义北宋皇陵·永昭陵

李朗诗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日我们来到了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巩义地处中原腹地,以“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巩义丰富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原腹地孕育出太多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永昭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区里面,现在成为一处开放的城市中心广场,旁边就是巩义博物馆。永昭陵同样是规模宏大,帝王气派。</p> <p class="ql-block">北宋的皇陵皆是红墙灰瓦,宫门的门钉皆是七纵七横,也是我们费解之处,看惯了明清皇陵,北宋皇陵确实有不同之处,值得深思与感慨。</p> <p class="ql-block">北宋皇陵封土四周设神门、角楼各四座,以红墙环绕,内容采用九宫格的格式,封土居于正中一格,地宫则位于封土下,深达28米,感觉皇陵之规模很大。</p> <p class="ql-block">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p> <p class="ql-block">宋仁宗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3岁。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国泰民安,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据有关史料记载,嘉佑八年(1063年)10月,葬仁宗赵祯于永昭陵(今巩义市区),修陵调集士兵46700人,工期7个月,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绸绢250万匹。规模庞大,建筑雄伟, 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气势。</p> <p class="ql-block">整个陵园遵从封建的风水地形堪舆学说,依地势而就,傍山依水,东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 和"下宫"组成,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角端 "更是雕刻史上的杰作,堪称世界绝品。</p> <p class="ql-block">永昭陵有东西南北四座大门,南门是正门,陵区有宽阔笔直的神道,穆然耸立的石像生,经过修复后,这里可以一览宋陵最初的壮观样貌。</p> <p class="ql-block">永昭陵的遗存石像生给人感觉就是高大。而且除了高大,还是高大!这和当时的国库丰盈有直接关系。</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人物,从驯象人开始,控马官、客使、武官、文臣、镇陵将军一个比一个高出近一头。</p> <p class="ql-block">至于动物从象开端、瑞兽、双虎、双羊、对儿狮,体量巨大。只有仪马身形逊色,巨硕的马铃铛直接凸出在前胸。</p> <p class="ql-block">永昭陵的瑞禽雕刻,鱼以为是四处宋皇陵同题石刻最精美的。画面布局严谨、动感十足。幼禽回颈呼唤,母禽飞身赶到,舔犊之情溢于画外。</p> <p class="ql-block">永昭陵修陵调集士兵46700人,工期7个月,耗银50万两 ,钱150万贯,绸绢250万匹。规模庞大,建筑雄伟, 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气势,</p> <p class="ql-block">《永昭陵挽词之三》-宋·欧阳修·行殿沉沉画翣重,凄凉挽铎出深宫。攀号不悟龙胡远,侍从犹穿豹尾中。日薄山川长起雾,天寒松柏自生风。斯民四十年涵煦,耕凿安知荷帝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