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信号…

岁月沉香…

<p class="ql-block">  @医生说大脑萎缩,吃饭先知。很多人以为脑萎缩是人老了的自然现象,但医生说脑萎缩往往从我们每天的餐桌开始的,是不分年龄的,其初始的症状都与吃饭密切相关,比如有些患者在吃饭时会变得特别慢,甚至对食物失去兴趣,出现食量减少、消瘦等问题。慢慢患者吃饭的动作会变得不协调,拿筷子的手会不停颤抖,有时饭菜会吃不到嘴里,甚至忘记了怎么用筷子。这些症状,其实是大脑萎缩的最早信号。</p><p class="ql-block">@大脑萎缩并不是老年人会面临的健康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脑部疾病的发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开始遭遇这一问题,尤其是脑萎缩的早期,往往隐匿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很容易被忽视。</p><p class="ql-block">@大脑萎缩往往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记忆和运动控制等基本功能,其表现通常体现在我们最基本的日常活动中即吃饭的行为。人的进食本身是一项复杂的脑部活动,涉及到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脑萎缩患者在吃饭时可能会表现出几种异常现象,这些现象常被误解为年纪大了或懒不喜欢动。其实这些现象都有可能是潜在脑部健康问题的信号。</p><p class="ql-block">@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一些早期的变化就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大脑萎缩的问题,就不至于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p><p class="ql-block">@大脑萎缩的表现:</p><p class="ql-block">1.吃饭时动作不协调,或者是身体变得不灵活。当大脑的运动控制区域发生萎缩时,患者的手眼协调能力会显著下降,进食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拿筷子不稳,或者拿错餐具的情况。严重脑缩患者在吃饭时出现吃不准、嘴巴无法正确张开或者咀嚼不充分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大脑健康恶化的早期信号。患者脑萎缩的早期表现有:吃饭时经常会出现拿筷子时手指发抖的现象,有时候会因夹菜用力过猛导致食物掉落,用餐时把饭粒弄得满桌都是才意识到自己的健康可能出了问题。去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运动神经有异常,早期的脑萎缩症状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p><p class="ql-block">2.出现食欲减退现象:食欲减退通常与身体的其他问题相关,比如胃肠不适、情绪低落等,但是食欲显著减退,也可能与大脑萎缩有关。因为大脑的下丘脑区域负责调节身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就包括食欲,如果这个区域的神经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降低的情况,甚至对自己平时喜欢的食物也失去兴趣。当患者可以长时间不觉得饿,吃饭总是觉得不想吃,也没有什么味觉的享受。甚至在餐桌上也常常迟迟不动,要家人提醒才开始吃东西。检查会发现患者大脑萎缩程度较为严重,特别是在调节食欲的脑区,已出现了不小的损伤。</p><p class="ql-block">3.忘记吃饭:有患者平时工作繁忙不时忘记是否已经吃过饭。特别是在忙碌的工作之后常常坐下来后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甚至有时会因为忘记吃饭而错过正餐。起初自认为是自己工作的压力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就医检查确认其记忆力已经出现明显退化,脑萎缩的症状明显。吃饭时,忘记吃饭,或者忽视用餐,这样的现象在脑萎缩患者中很常见,许多人可能以为这是由于疲劳或者忙碌所导致的,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常常与大脑的记忆功能退化有关。大脑负责我们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记忆存储和回忆,包括吃饭、喝水等基本行为。如果记忆功能开始退化,患者可能在某个时刻忘记自己是否已经吃过饭,甚至忘记了吃饭的时间,随着病情的进展,这种“忘记吃饭”的情况会愈加频繁。</p><p class="ql-block">@吃饭时的精神状态:</p><p class="ql-block">吃饭时患者的精神状态需要留心,因为在脑萎缩的早期,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食欲丧失、甚至在吃饭时显得沉默寡言、没有表情。这种现象往往被误认为是因为患者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适,但这其实也是大脑健康出现问题的早期信号之一。因为大脑的情感中心和进食功能紧密相连,当大脑某些区域开始萎缩时,患者可能不仅在吃饭时表现得异常,还可能有较大的情绪波动现象,也会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态度。不饿,吃的慢,吃的少,往往会被家人认为是心情不好而耽误了治疗时机,导致最终部分区域的脑萎缩加重,特别是情感和动机调节相关的部分出现了明显问题。</p><p class="ql-block"> 吃饭不仅是我们每天的例行公事,它实际上是我们大脑健康的一面镜子,通过吃饭时的一些小细节,我们或许能在不知不觉中,看到大脑萎缩的早期表现。大脑的健康,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从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中露出端倪,而这些端倪,正是提醒我们健康的警钟……</p><p class="ql-block">愿知识保护人人健康!生活快乐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阅读笔记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