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甘肃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平凉博物馆就像一颗璀璨的宝石,静静地讲述着千年的故事。作为甘肃省仅有的四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连接着过去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当我踏入这座博物馆,宏伟的宫殿式建筑映入眼帘。它宛如一位历史长者,静静诉说着华夏文明的厚重。这里承载着平凉的历史,珍藏着明朝平凉韩王的传奇故事。建筑上的“华夏文明”四个大字,仿佛在向人们宣告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引领我们走进一段尘封的历史长河。</p> <p class="ql-block">平凉,这座位于甘肃省东部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见证了韩王家族的兴衰荣辱。</p><p class="ql-block">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分封制度使韩王家族与平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安王朱楹到韩宪王朱松嫡长子朱冲公式,韩王家族在平凉开启了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p><p class="ql-block">这二百多年里,韩王家族与平凉城共同成长,他们的故事宛如一部鲜活的历史书,被这座博物馆默默珍藏。</p> <p class="ql-block">这座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半部明朝平凉韩王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展厅,一件件古代艺术品仿佛在向我讲述着韩王家族的过往。那些青铜器皿,身上精美的纹饰,似乎在诉说着当年韩王家族的奢华与尊贵。铜鼎、铜瓶不仅是祭祀用品,更是韩王家族身份地位的象征。韩王亶公式造的铜鼎,铭文记载着韩藩太妃国母董氏和韩王亶公式妃慕容氏虔诚的心意。这铜鼎原本放置在崆峒山太和宫真武殿真武像前,用于供奉真武,见证了韩王家族对宗教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博山神兽纹铜樽(汉)是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汉代青铜器,以其繁复华丽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而著称。该铜樽高27.5厘米,口径22.3厘米,底径23.5厘米,现收藏于平凉市博物馆,被列为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博山神兽纹铜樽反映了汉代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汉代人相信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博山和瀛洲,博山盖象征着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铜樽上的图案与《山海经》、《楚辞》等古文献记载的内容相吻合,展示了汉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浪漫想象。</p><p class="ql-block">博山神兽纹铜樽的制作工艺极为精湛,通体浮雕博山形盖,盖上雕刻有龙、虎、熊、凤鸟、羽人等图案。腹部满浮雕博山纹及龙、虎、熊面兽,腹上中下部各作三周圈带,分别刻有弦纹、菱格纹和折线三角形锯齿纹。铜樽的胎壁极薄,仅有0.15厘米,这种薄胎壁仍能保持如此精美的纹饰,体现了东汉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铜樽的盖子顶部为朱雀形钮,盖上浮雕有龙、虎、凤鸟、羽人等图案。腹部饰有方格纹、三角纹和波浪纹,这些纹饰不仅展示了匠人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汉代人对升仙思想的崇尚。铜樽上的神怪、羽人形象与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一致,展示了一个充满浪漫想象与神话内容的艺术世界。</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青铜三足瓶,龙纹图案栩栩如生。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皇权与尊贵,这三足瓶或许就是韩王家族权力的体现。它独特的造型,让我仿佛看到了韩王家族在平凉城中的威严。</p><p class="ql-block">这尊铜鼎,高大而庄重,鼎身上的龙纹图案精美绝伦。它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更是韩王家族历史的见证者。从第二代韩王朱冲公式洪熙元年就藩平凉到崇祯十六年末代韩王被执,韩王家族在这二百多年里经历了无数风雨。</p><p class="ql-block">这铜鼎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陪伴着韩王家族走过了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明崇祯元年襄陵王朱璟洗造的铜背光,圆形的背光上有着精美的铭文和图案。它原本放置于真武殿真武像后,承载着襄陵王对真武祖师的敬意,也见证了韩王家族对道教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明代铜玄武:玄武为黄铜质,鎏金,高0.5米。体呈龟蛇相缠,蛇头耸立,龟首反顾,呈现相持形象,丰腮小耳,高鼻阔嘴,仰目上望,四足直立,端坐略翘。蛇前躯自龟背昂立,勾首吐舌,与龟首相对,蛇尾与龟尾相缠。蛇通体刻脊棱与鳞纹,龟甲刻鳞及梅花点纹。这件玄武形象生动,采用模铸法,铸造工艺精湛,通体鎏金</p> <p class="ql-block">一对明兽面衔环耳铜瓶,古朴修长,厚重的质感让人感受到韩王家族的底蕴。这对铜瓶原本也存放在崆峒山太和宫真武殿真武像前,与韩王鼎相伴,共同见证了韩王家族与崆峒山道教的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明铜龙纹贯耳铜瓶为明代韩王府遗存。该铜瓶古朴修长、厚重。铜瓶为一对,形制及纹饰相同,高0.9米,口径0.19米,重43.86千克。直口,外卷方唇,束长颈,对称置独角兽吐舌形半环耳,下带小珥,耳套如意形环,垂胆形腹,束高胫,下为折肩形圈足,足口外撇,无底。口沿下饰三道凹弦纹,颈部饰四个等分菲棱,间以雷地纹,胫部饰四菲棱间以鳞形波浪纹,圈足饰菲棱形回纹。铜瓶原存放于崆峒山太和宫真武殿真武像前,置于韩王鼎左右。</p><p class="ql-block">在武当山博物馆也有一对铜铸鎏金双耳双环莲花宝瓶,原存放于南岩宫,这对宝瓶为皇室铸造,极为奢华。这两对器形比较相近,崆峒山太和宫真武殿的铜瓶铸造时应该是受到了武当山的影响,由于是韩王捐造,因此,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工艺。</p> <p class="ql-block">明二龙戏珠瓶是成化年间的瓷器精品。二龙环绕,戏珠于波涛之间,尽显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展厅一角,一尊青铜器雕塑威武凶猛,仿佛在诉说着韩王家族曾经的辉煌。它或许象征着韩王家族的勇猛与力量,又或许是韩王家族对某种精神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四尊铜质佛像雕塑,庄重肃穆地坐在那里。它们表情平静祥和,仿佛在诉说着韩王家族对佛教的崇敬。韩王家族在平凉的两百多年里,不仅对道教有着特殊感情,也对佛教有着一定推崇。这些佛像雕塑或许是韩王家族精神世界的写照,静静地见证着韩王家族的兴衰荣辱。</p> <p class="ql-block">大云寺佛祖舍利套函:</p><p class="ql-block">五件套层层相套,保护着珍贵的佛祖舍利,是佛教文化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些文物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韩王家族在平凉的历史大门,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韩王家族在平凉城中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平凉韩王府微缩图。韩王府在定北门内之右,宏大的宫殿建筑,殿堂亭榭,周围五里,规模宏伟。王府外有萧墙,内有砖城。六座大门,主要建筑承运殿、存信殿等,韩王家族占去了平凉城的四分之一。从平凉城西门到东门“夹街阴阳,无不朱垣户而筒瓦者”。</p> <p class="ql-block">明代韩王家族的辉煌与平凉城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座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讲述着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平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主要有:汉代博山神兽纹铜樽:这件文物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是馆内的镇馆之宝之一。隋代左屯卫铜虎符:作为古代兵权的象征,这些虎符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深受观众喜爱。东汉博山神兽纹铜樽:这件文物以其繁缛华丽的纹饰和生动的造型成为馆内的另一件重要展品。北宋磁州窑绿釉开光黑花方炉:这件文物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历史价值,也是平凉博物馆的重要展品之一。</p><p class="ql-block">这些镇馆之宝不仅展示了平凉丰富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平凉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值得前去参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