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6日星期五,晴。江西省博物馆《问白-德化窑白瓷精品展》续。</p><p class="ql-block"><b>第三单元 器以载道。</b></p><p class="ql-block"> 德化白瓷器皿类制品造型繁多,按其用途一般可分陈设供器、文房器具、饮食器具、生活器皿等,是古人祭祀、把玩、读书、写字、莳花、焚香、酌酒等雅事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形制、纹饰等均寄托着古人的情感或思想,承载着古人的生活态度。</p> 郁起窑烟素业陶,瑶台一望震松涛。<br> 白瓷声价通江海,谁悯泥涂穴取劳。--清·连士荃<div> 明代德化窑白釉三足蟠龙烛台。</div> 明代德化窑白釉双耳杯。 明代德化窑白釉堆贴团龙水丞。水丞,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文具,注水于砚面供研墨之用,也叫水滴、砚滴。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br> 民国德化窑白釉带鋬水注。 <b>文房雅玩--</b>德化白瓷除了有水盂、烛台、香插、笔筒、砚台、印章等传统文房用具外,还有模拟动植物形态做成的荷叶、海棠、玉兰、花生、佛手、象、狮、蟹、鹤等各类象生瓷。这些文房雅玩造型写意概括、形简韵致、富于雅趣,达到了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完美统一,不仅是文人的必需品,更是家居陈设的重要补充。<br> 明代德化窑白釉海棠式洗。 明代德化窑白釉荷叶洗。笔洗,属于文房清供的一个种类,作盛水之用,是在毛笔使用后洗去余墨的器具。德化白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以足而分,有三足洗、五足洗、圈足洗、卧足洗等;在众多形制中,最为常见的是仿生洗,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其中海棠形、荷叶形、枫叶形尤为常见。 明末清初德化窑白釉堆塑虾蟹鱼油灯。 明代德化窑白釉狮子香插。 明末清初德化窑白釉刻诗笔筒。 明代德化窑乳白釉抄手砚。 清代德化窑白釉兽钮“读书堂记”瓷方印。 <p class="ql-block"><b>陈设供器。</b></p><p class="ql-block"> 德化白瓷中陈设供器多仿照夏商周青铜器皿和当时社会流行的式样打造,常见鼎、簋、觚、匝、尊、爵等造型,古朴厚重,格调典雅。它们形制大小不一,大者质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是当时家家户户供奉神明、祭祀祖先习俗的重要载体;小者精巧典雅,可供陈设或案头赏玩,直接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的不同理解。</p> <b>炉--</b>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炉样式变化较多,工艺十分考究,所见有方鼎式、圆鼎式、六角式、鬲式、钵式、簋式、筒式等。<div> 明代德化窑白釉暗花竹节炉。</div> 明代德化窑白釉双耳炉。 清代德化窑白釉仿成化款四足鼎炉。 清代德化窑白釉狮形熏炉。 清代德化窑白釉夔龙耳簋式炉。 明代德化窑白釉三足炉。 明代德化窑白釉双龙人物烛台。 明代德化窑白釉牛形烛台。德化白瓷烛台形制有盘口束颈钟形烛台、莲花高足烛台以及象生烛台等。<br> <b>瓶--</b>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瓶样式十分丰富,有玉壶春瓶、蒜头瓶、梅瓶、胆瓶、葫芦瓶、象耳瓶、长颈瓶、天球瓶、狮耳瓶等。<div> 明代德化窑白釉双兽耳瓶。</div> 明代德化窑白釉刻花双耳瓶。 清代德化窑林捷陞款贴花双鱼耳瓶。 <b>觚--</b>花觚造型仿古代青铜器,为明清德化白瓷中常见造型,器型大小不一,流行于元、明、清三代。常与香炉等配合用作香案上的供器,也可作厅堂陈设器、文房清供等。<div> 明代德化窑白釉弦纹花觚。</div> 明代德化窑白釉荷叶洗。 <b>饮食器皿。</b><br>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谚,因此对饮食器皿也十分讲究。德化白瓷的饮食器皿大致可分为茶酒器、餐厨具两类,茶酒器有杯和壶等,餐厨具有碗、盘、碟、匙等。这些饮食器皿所承载的传统诗酒文化、社会习俗,无不蕴含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处世哲理及审美意趣。 <b>餐具--</b>德化白瓷通常碗腹较深,多圈足,也有卧足;盘与碟一般为敛口,浅腹,矮圈足;匙一般器身椭圆,长柄起翘弯曲。 <br> 清代德化窑白釉贴塑梅花纹盖碗。 <p class="ql-block"><b>执壶--</b>德化白瓷执壶形式多样,有葫瓜形、茄瓜形、南瓜形、圆筒形、扁圆形、玉壶春形、方形、罐形、葫芦形等。壶一侧开流,另一侧肩颈和腹部之间安装执柄,壶柄常装饰为螭龙形、环形、方形等。</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德化窑白釉贴花石榴形茶壶。</p> 明代德化窑白釉贴螭壶。 明代德化窑白釉人物故事七角碗。 明代德化窑白釉太极菊瓣式碟。 明代德化窑白釉汤匙。 <p class="ql-block"><b>龟粿印--</b>龟粿印又称为饼模、糕印,分龟印、粿印。龟印多呈椭圆形,并雕有寿龟、吉祥文字等;粿印有方形圆印、圆形圆印、两面印等,多雕饰花卉纹等。</p><p class="ql-block"> 清代德化窑白釉果粿印。</p> 清代德化窑白釉粿印。 <p class="ql-block"><b>杯--</b>杯是德化白瓷生活器皿的主要产品,器身常呈花瓣形、多菱形或椭圆形,有单耳或双耳装饰,表面常堆贴人物、吉祥动物、花卉等,有的刻划松鹤、云龙、花鸟、兰花、竹石图案。此类器皿形体较轻巧玲珑,胎釉透亮,与装饰图纹相映成趣,掌中玩赏令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明代德化窑白釉堆贴鹿梅锥底杯。</p> 明末清初德化窑白釉贴塑梅花八角带把杯。 明代德化窑白釉堆贴梅花八角公道杯。 <p class="ql-block"> 公道杯又称"平心杯",杯里心所立人像内有空心管道通于杯底小孔,它利用了物理学中的虹吸现象,酒水高至人像胸口就会从杯底全部泄出,这样既可以在古人宴酒时保证饮酒量的所谓公平,又蕴含古人满损谦益的处世哲学。</p><p class="ql-block"> 公道杯内部结构图示。</p> 明代德化窑白釉瓜楞式杯。 <p class="ql-block"><b>第四单元 匠心塑韵。</b></p><p class="ql-block"> 德化白瓷雕塑是德化窑的特色产品,明人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按题材可分为观音、达摩、弥勒、文昌帝君、八仙、关羽、天后、寿星、李白等人物塑像,麒麟、狮子、牛、马、狗、喜鹊、螃蟹等动物雕塑,以及桃、荔枝等水果雕塑。其中,艺术感染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人物塑像。这与晚明时期德化涌现出何朝宗、林朝景、陈伟、何朝春等众多瓷塑名家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明代德化窑白釉林朝景款弥勒坐像。弥勒佛半跏趺坐,笑容可掬,天庭饱满,耳大垂肩,袒胸露腹;釉质晶莹肥腴,衣服线条流畅,造像精美,生动自然。</p><p class="ql-block"> 林朝景,明末瓷塑家,与何朝宗同期。他的作品与何朝宗作品风很接近,也许当时曾经互为借鉴。</p> <p class="ql-block"> 明代德化窑陈伟款立云观音像。观音着巾帔,束髻,髻前戴化佛花冠。垂耳,双目微合,脸庞丰满,面露微笑。身着宽袖衣裙,胸前饰璎珞,衣自然流畅。双手交叠自然放置身前,赤脚立于云座上。背部钤“陈伟之印”四方形印章。通体施白釉,莹润光亮。底露胎,质坚致。</p><p class="ql-block"> 陈伟,明末清初瓷塑家。塑像以观音为主要题材,多带有微笑的脸部神情,产生鲜明的艺术感染力。其作品背面一般铃印有"陈伟之印"四字印章,有些刻有"山人陈伟"署名。</p> <p class="ql-block"> 明代德化窑何朝宗款观音立像。观音赤足立于云座上,头正面饰三宝莲花,结高髻,上覆巾垂肩。面容端庄丰润,微含笑意,呈俯视状。身着广袖通肩大衣,袒胸垂挂璎珞,双手戴镯,交叉置于腹前,下着长裙,衣褶随风飘动,文静慈祥,娴静若思。通体施象牙白釉,釉面纯净莹亮,如脂似玉。胎体厚重,内空,座底露胎,胎洁白细腻。背部印有小篆“何朝宗”葫芦章及“宣德”方章。</p><p class="ql-block"> 何朝宗,又名何来,出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瓷塑名家,素有"瓷圣"之称。何朝宗博取各家之长,发挥我国传统的"传神写意"手法,刻划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泥雕、木雕和瓷雕,尤以白瓷佛造像雕塑驰名中外。何朝宗常用的印章形式有两种:方章和葫芦章,方章的印文是"何朝宗印",葫芦章的印文是"何朝宗"。</p> 清代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达摩立像摩身披袈裟,前额宽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二目俯视,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衣袂飘荡。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有「吴带当风」之势,极富动感,刻画出了达摩祖师为传播佛法,普渡众生,而艰苦跋涉,不畏艰难的高僧形象。<br> 菩提达摩,古代南印度僧人,公元六世纪初,到中国弘扬禅法,曾会南朝梁武帝,后又北上,驻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递衣钵后出游。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传奇人物,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div> 当代德化窑白瓷林晓芳作品《船》。像纸一样薄的感觉,如此高超的瓷器烧造技艺令人叫绝。</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