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月21日 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晚10点多抵达莫斯科,接站的仍是上次那位女地陪小陆。出站后,她带我们去找车。又是一番电话联系后,带着我们七拐八拐才找到车,一上车,她就发现接我们的还是那个红胖子。她略带自嘲地说,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出门时我就想莫又是这该死的红胖子,哪知这会儿还是遇到了他。这也是缘分呀,看来我们这趟行程硬是少不了他。既然如此,我们就听天由命,尽量与他好好合作吧。她这一说,引得我们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胖子听不懂中文,我们上车后,他立马开车,四十多分钟到达格林伍德宾馆。下车时,我有意从前门下车,想看看这红胖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一看,他除了胖得像个皮球,其他也无异样。从面部表情看,他还是很友善的。我冲他一笑,他也回我一个笑脸。这一笑,让我冰释前嫌,他是个有个性的男人而已!入住宾馆已是子夜,我们匆匆洗漱完毕就睡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饭后去谢尔吉耶夫小镇参观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这里是东正教信徒的朝圣之地,俄罗斯地位最高的修道院之一。从大门进去,就可见墙上有很多谢尔盖传教的圣迹画。我觉得宗教画其实都是相通的,其目的就是向人们宣传宗教如何宗高,如何灵验,这些东正教的圣迹画与我们中国佛教的经变画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到达时,主教堂正在维护不让参观,于是到另一个小教堂看了看,小教堂里也有人排长队手持蜡烛等候。来俄罗斯旅游,除了看自然风光,主要就是教堂和基督教文化了。我个人觉得,教堂之类的建筑其实也是大同小异。教堂内气氛严肃,我们在内参观与信徒们有明显的差异,于是,走马观花般地转了一圈就出来了。出来在周边拍了几张照片,我们便离开了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去莫斯科国立大学。先坐缆车上到麻雀山(以前叫列宁山),从那里可以俯瞰莫斯科城。站在观景平台远眺,莫斯科是座森林之城,没有雾霾,空气纯净透彻,能见度非常高。它的森林覆盖率和对土地使用的宽松粗放,北京根本就没法比。在莫斯科八车道甚至十车道的大马路非常普遍,中间的隔离带和两边的绿化空地简直有些奢侈,它们比马路占地还要多。如果以高楼大厦来衡量,莫斯科远没北京现代,它的基础设施也相对老旧。它的马路虽宽,立交桥太少,红绿灯过多,高峰时段堵车却很厉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莫斯科国立大学建校已有270年,俄罗斯高校综合排名第一,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和教学、科研、文化中心,也是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从建校至今,它为俄罗斯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向俄罗斯科学院输送了大量院士,诞生了十六位诺贝尔奖得主。它现在的教学大楼坐落在麻雀山上,32层的主楼包括55米的尖顶,楼高240米,典型的巴洛克对称结构,两侧为18层的副楼,共有5600多间教室和师生宿舍。顶端的五角星徽标重12吨,它1953年建成,是斯大林时期“七姊妹建筑”之一,直到1990年代还是欧洲最高楼。这样的建筑由于要展现苏联的强大国力,只注重政治影响而不计经济成本,建得都很高大厚重。这也可算是沿袭了彼得大帝的遗风吧。我们沿着正面的主干道走到正门,感受到了它的占地之大,这占地面积与这高楼十分匹配。道路两旁立着从莫大走出的几十位俄罗斯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的雕像,向人们展示莫斯科大学的辉煌校史。莫斯科大学在苏联时期确实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骄傲,也是苏联综合实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夕阳西沉,莫斯科大学教学大厦在金色的阳光映照下,显得更加宏伟高大。只可惜,几十年弹指一挥间,物是人非苏联早已分崩离析,这当年欧洲第一高楼也不过是见证历史的旧时建筑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