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文图原创:高英 〔美篇号27824435〕</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个年轻的姑娘需要问路,就问正擦肩而过的男士甲去某街怎么走。男士甲立即表示知道那条街在哪里,并对去的路线非常熟悉,就朝着自己走来的方向讲解怎么走。</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男士乙从与男士甲的来路相反的方向走来,经过时忍不住驻足听了听,然后走上前来对姑娘说自己熟悉去那条街的路,就朝着自己的来路方向比划着说明该怎么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位男士所指的路线恰好在相反的方向,却都坚称自己很熟悉所指的路线,并且认为只有选自己所指的路线去走才是正确的选择,于是就争执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姑娘见两人陷入争执就退到一旁张望一番,突然发现自己要去的那条街上和朋友约定见面的咖啡馆就在路对面,她赶紧向两位男士示意,可是那两位男士根本听不见她的呼喊,陷入痴迷争论的两人已经忘了问路姑娘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姑娘只好撇下他们去往咖啡店,不知道那俩人会吵到何时为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家女儿对此事评价说,大概两位男士只是在为自己的“正确”而争论不休,不仅忘了问路的姑娘还忘了争论的起点是什么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两人所指的路线都没有错,虽然指的是相反的方向,但是这两条路线都真实地存在,区别在于男士甲指的路比较绕而男士乙指的路直些却要经过墓地而已——正如“条条道路通罗马”一样,两人所指的路线都通往那条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问路的姑娘对这场争执有点责任,那就是她问路时只是笼统地问那条街怎么走而不是问那条街上的那家咖啡店在哪里,假如具体到咖啡店的话或许男士们就能想起路对面就是那条街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与其怪那位姑娘问的不够具体,不如怪这两位坚称自己非常熟悉路线的男士为什么不先问问姑娘要去那条街的什么地方再加以指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这两位男士都是格外自以为是的人,觉得自己属于“绝对正确”,别人的意见则是不足挂齿,以至于争论的起点是指引路线的不同,后来发展为“正确之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会觉得自以为是的这两个人可笑至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以为是多么可笑——这是旁观者很容易给出的判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当你不是旁观者而是局中人呢?或许你也会不服气地和对方产生争论,竭力说明自己所指的路线才是最正确的路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假如你不是自以为是的人,那就会倾听一下对方的意见,把选择走哪条路的决定权交给问路的姑娘,同时为自己了解到还有其他路线通往那条街而感到高兴。这意味着你从来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既心胸开阔又善于学习,从而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意见里也有合理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法国电影《双姝奇缘》中展现的故事之一。那就是乡下女孩蕾妮特刚到巴黎上大学后,一天从学校出来去往朋友米拉贝和她约定的咖啡馆途中问路时所经历的一幕。我觉得这是导演埃里克.侯麦在讽刺一些人的自以为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想,那两位男士为什么那么固执地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呢?除了固执己见的天性,还有一个常见的心理原因,那就是人们坚信自己熟悉的东西是正确的,而对于自己不熟悉以及不了解的东西则持排斥心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路线,带给人的是确定感与安全感,就会由此产生自信;崭新的环境、未知的路线带给人的是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就会让人心生排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可见,这两位男士身上有着大众的影子,这和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阿Q认为未庄的长凳叫“长凳”是正确的而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是错误的一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自己熟知的东西才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显然,这一心理认知属于井底之蛙的狭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旁观者完全可以发现那两位自以为是的人的可笑之处,然而当把自己假设成局中人予以理解时却让人警醒并叩问自己的内心——你是不是有时候也会犯自以为是的错误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到这里,我也是一惊,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觉得别人可笑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别人的可笑之处,而非一味地苛责别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以为是是一种发表意见时的霸权主义,没有人会喜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算是赶巧自己所发表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不要认为是唯一正确的;就算是巧上加巧自己所发表的意见是唯一正确的,也要倾听一下不同的意见,允许别人发表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觉得那两位指路的男士可笑到窥见了人们日常心理的局限,再联想到自己过去喜欢好为人师的表现,我忽地深感汗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此一来,电影中两位男士因指路时的各执己见而吵起来的一幕,对于我而言,不再是讽刺喜剧,而成了警世寓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此还是少笑别人吧,说不定自己也是一个可笑之人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高英写于202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四,周五亥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uozq5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人生的来路与归途</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tgtjax"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看透人生八个字,从从容容过日子</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nzf22w"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如果说人的一生重在体验,那就意味着要懂自我建设</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nini9c"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孩子的高三,家长的心坎</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oz0db9"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日常潜意识的力量,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习惯甚至是命运——读小说《失踪的孩子》想到的</a></p> <h5><font color="#9b9b9b">本文图系作者高英原创作品,侵权必究。</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