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游

一泓清泉任自流

<p class="ql-block">昆明西山,这片土地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传说。它古称碧鸡山,明代称太华山,元代以来俗称西山,远眺形似巨佛长眠,亦名卧佛山,又有睡美人山之称。它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境内,在昆明市区西15千米,滇池西岸。西山北部山势高耸,有碧晓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挂榜山诸峰,以美女峰最高,海拔2511米,高出滇池水面620余米。这里山地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名胜古迹众多,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聂耳墓、张天虚墓、纪念华侨抗战功绩的南洋机工碑等。昆明市民间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西山境内设有昆明西山森林公园、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区域是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旦下午一点多,我游览了海埂公园、海埂大坝后准备前往西山景区。途中坐上了西山景区工作人员的汽车免费拉到了西山景区北大门。去往西山景区有二个路径,一是在海埂公园坐跨滇池缆车到达景区中部,然后向南游览龙门景区,向北游览华亭寺、太华寺景点;二是从西山北门坐景交车进山,依次可打卡华亭寺、太华寺,然后到达聂耳墓,再坐缆车前往龙门景区,龙门景点结束后再坐景交车下山,下山后有二条线选择出景区,一是坐跨滇池的缆车从海埂公园出去,二是再坐景交车从北门出去。在山中的交通比较费时。我乘坐景交车考虑到先远后近的原则直奔龙门景区,由于元旦人多,坐缆车排队花费了一个多小时,下山已没时间了进二个寺院参观了。那缆车缓缓行驶在空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画卷之中,脚下是茂密的树林,远处是连绵的山脉,还有那波光粼粼的滇池。</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在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西山为文物古迹、名胜风光、森林兼备的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我站在西山之巅,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不禁涌起对古人赞美之情的共鸣。那古色古香的大门牌坊,周围有许多游客,仿佛在诉说着西山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相传,有凤凰栖息于此,故称"碧鸡山";又因远眺西山群峰,即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美丽的少女仰卧在滇池畔,所以有"卧佛山"或"睡美人"之称。我站在山崖边,望着远处的滇池,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正在沉睡。那悬崖峭壁上的石阶小路,蜿蜒曲折,在山崖上穿插而过,仿佛是通往那少女梦境的通道。我沿着这条山路向上攀登,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高处俯瞰城市的美景,天空湛蓝无云,城市坐落在一片水域之中,周围环绕着绿色植被,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龙门飞峰。我来到了龙门,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我站在石阶入口处,看着人们正在排队等待进入龙门洞穴参观。那石洞入口处,有人正在通过这个狭窄的空间前行,周围还有其他人也在行走或等待进入。我走进龙门,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那寺庙场景,门口挂着一块牌匾写着“兜率宫”。周围有许多人在烧香拜佛,并有人手持相机拍照留念。那寺庙建筑精美,门口挂着红色灯笼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灵崖叠翠。我来到了灵崖叠翠,那是一处石壁旁,上面刻着“重逢叠翠”四个大字,下方还有许多小字无法辨认。我站在旁边欣赏这幅美景,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石洞入口处,上面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下方则是一块大石头上坐着两个人。我仿佛听到了大鹏鸟的叫声,感受到了这里的宁静与神秘。那悬崖峭壁上的寺庙建筑群,周围环绕着碧绿的湖水以及远处的城市风光,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站在一块刻着红色汉字的大石头旁边,感受着这里的文化氛围。那刻着“凤凰岩”的石碑立于山崖边,仿佛在诉说着西山的故事。我站在一尊石雕羊像旁边,仿佛看到了某个宗教或文化遗址的一部分。那色彩斑斓的传统中国建筑,它位于一个山崖上,周围环绕着树木,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昆池卧佛山,佳景称人意。”西山的美景,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龙门阁,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我沿着山崖栈道前行,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古代。那长长的隧道,两侧石壁上刻着红色的文字,仿佛在讲述着龙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栈道入口处,我仿佛听到了“大禹凿龙门,盘古辟天台”的声音。那石洞内部,有人正在爬楼梯向上走,并通过手机拍摄周围的环境,我也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我继续沿着山路前行,来到了孝牛泉。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明朝嘉靖初年,道士赵炼隐居于此,“苦无水,以牛载汲,垂二十余年矣。一日牛急死,其处即陷为井,水味殊甘冽,虽盛暑不竭。”民间传说:明朝昆明牛屠赵五,买了母牛及牛犊。一日磨好刀,绑翻母牛欲杀,忽听门外有人叫,他放下刀开门,未见人影。退身不见屠刀,只见牛犊跪对母牛垂泪。屠夫疑悉,打起小牛,果然刀藏于小牛腹下。赵五拾起屠刀,牛犊泪如泉涌,望着母牛哀鸣。此情景令赵五心颤手抖,顿生怜悯之心,自愧以屠为生,不如半犊有孝心,于是放下屠刀,牵母牛和小牛到三清阁出家修道。到了三清间,母牛渴了,小牛犊以角抵舌舔石崖,穿石成井,井成泉涌,每牛喝上甘泉。此泉称为孝牛泉。我站在孝牛泉旁,仿佛看到了那母牛和小牛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本篇用了Al 进行文字再加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