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50):厦门南普陀寺

时云昌通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3日,我们抵达了厦门。闽南有句古语:“一年走南普,三年免受苦。”于是,我们到达厦门后游览的第一个景区便是南普陀寺。</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景区,便见一座石牌坊矗立眼前,上书“鹭岛名山”,这是赵朴初先生的题字。鹭岛是厦门的别称,这座牌坊像是在欢迎每一位到访的游客。穿过牌坊,仿佛踏入了一片宁静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的古刹,坐落在五老峰前,依山傍海,风光旖旎,是闽南佛教圣地之一,也是厦门著名的旅游景点。它背依鹭岛五老峰,面临澄碧大海,毗邻厦门大学。佛寺依山傍海,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建筑雄伟壮观,景色幽深秀丽,石刻楹联众多。南普陀寺是闽南佛教胜地、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很适合游览。</p> <p class="ql-block">关于南普陀寺的名称由来,在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重建后的寺庙内主要供奉观世音菩萨,又位于观世音菩萨道场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华严经》里面的记载:“于此南方有山,名普陀洛伽山,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所以命名“南普陀”。</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分散建于地形复杂的山坡上,各具形式,但均能以中轴线上的主殿为中心,高低俯仰相从,参差错落有致。中轴线主体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东西两侧依次升高的回廊,回护三殿两侧,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如散珠承盘,形成一个整体。</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殿前为入寺正中大门,两只威武的大石狮雄踞门廊东西两侧。屋顶修整为歇山式重檐飞脊,并饰以闽南特色剪瓷,与御碑亭互相辉映,极为庄严雄壮。走进天王殿,两边的四大天王雕像,眼神犀利。殿里正中央的弥勒菩萨,肚子大大的,笑脸相迎。</p> <p class="ql-block">穿过天王殿后,眼前看到的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崇宏雄伟,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矗,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雄宝殿的屋脊呈弯月起翘,紫燕凌空。</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雄宝殿后,一眼就能看到大悲殿,殿里主要供奉观音菩萨,高20米。观音菩萨慈悲为怀,让人感到无比的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普陀寺门前的广场两侧分別有两座石塔很醒目,名“万寿塔”,十一层,塔身通体洁白,刻有佛像,犹如倚天之剑。</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一行,是一次心灵净化之旅。世事繁杂,不如寻一片清净之地,品一杯香茗,放空自己的心灵,一切皆是静,一切皆是禅!一花一佛一世界,一山一寺一菩提,品读南普陀寺摩崖石刻上古诗词,体味那浓浓的禅意!</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刹,几经沧桑,却为后人留下许多文物古迹。五老峰前的摩崖石刻,镌刻下古今许多名人的诗书佳作。所谓摩崖石刻,姑且可以理解为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诗、词、赋、经、志、赞等,都可以是石刻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这是鹭岛先人书写在南普陀寺山门外的楹联,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福庇众生的生动写照。来厦门,不妨走进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寺院,触摸历史的印记,感受时代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与南普陀寺相邻,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厦门独特的文化景观。这次厦门之行,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