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一日三秋》

『陈小悦』

<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的时候,窗外又零零星星地飘起了小雨,一顿饭的功夫周围都变得湿乎乎的,伴随一股冷风不由得打了一个低沉的喷嚏,着实有些后知后觉。</p><p class="ql-block">这个光景似乎没有比看书更好的选择了。耳边流淌着疏肝解郁的轻音,翻看着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从没感觉音乐和文字可以如此完美的融合,一动一静皆自然。</p> <p class="ql-block">入夜时分便读完了全文。这是一部有着八篇小说的小说集,开篇的《塔埔》很有带入感,能让人清晰感受到七十年代高考重启后年轻人的彷徨和迷茫以及他们的艰苦努力,读到父亲风尘仆仆的赶来为自己送馍,步行几十公里给自己借书,高考时在烈日下的苦守,笨拙憨厚的安慰,眼眶几度湿润,类似的生活我或多或少的经历过。</p><p class="ql-block">我毫不怀疑作者写的就是他自己,只有亲身经历的苦才是最真实的。读到作者残酷结束的短暂恋情,心底莫名一痛,这里有着路遥《人生》的味道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篇章满是人间烟火,是我喜欢的描写底层人挣扎徘徊,鸡零狗碎的故事。隐忍热烈又不乏黑幕,将人性的复杂扭曲展现的淋漓尽致。《一地鸡毛》和《单位》有着承接作用,读完《单位》再看《一地鸡毛》会很顺畅,有种两篇可以合作一篇的错觉,但《单位》描写的是机关的角斗零碎,《一地鸡毛》虽在人物关系上有所传承,但更侧重于鸡毛蒜皮的家庭琐碎,读着读着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好像人人都觉得自己像阿Q一样,那个饱受单位和家庭摧残的小林多少有着自己的影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曾说:关起门来,谁家不在鸡飞狗跳的艰难取舍中蹒跚前行,时而意气风发,时而脚步踉跄。感谢作者将这一面完整的呈现了出来。末尾《口信》的结尾,作者和严守一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幽了灰色一默,外冷内热。</p> <p class="ql-block">花费一天的光景读完了刘震云的著作《一日三秋》,创下了近年阅读的最快记录,怎一个酣畅淋漓了得。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他写的是延津,喜欢延津是因为李雪健老师在电视剧《为了一句话》中的经典台词:你不拿,我怎么拿?我不拿,耿专员怎么拿?耿专员不拿,你我怎么进步啊?一语道破千年官场幸秘,殊为了得。有道是问的是:奈何,奈何?说的是:咋办,咋办?对于作者将六叔的画作写成小说,我是十分钦佩的,画画和写作之间看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则相差甚远。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伴随破碎荒诞的生活艰难前行,没有浪漫浮华,多的是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