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仙霞莽莽,百里蜿蜒,千嶂蔽日,万壑藏天。” </p><p class="ql-block">仙霞关位于保安乡境内,距离廿八都约二十公里,景区直达班车半小时左右的路程。</p><p class="ql-block">对跻身中国四大古关、蜿蜒在仙霞岭上的那四道漫漫雄关我一直十分向往,虽然今天时间仓促,不到仙霞还是决不心甘的。小店老板娘说“如果不上仙霞关那就没意思了。”对我来说,能望上一眼仙霞关,也是如愿之行,而况,去仙霞关的行程中还有一个我很想去看看的地方—“戴笠故居”。</p><p class="ql-block">车窗外,远处的山峦不时变换着位置,田野和路边的树林不断被抛到窗后,景区直达班车在空旷的公路上疾驶。</p><p class="ql-block">知道保安离廿八都不远,所以车行一段路后我的心就悬了起来。</p><p class="ql-block">我问司机:“戴笠故居什么地方下车?”</p><p class="ql-block">女司机头也不回地说:“车不到戴笠故居的。”</p><p class="ql-block">“那仙霞关呢?”</p><p class="ql-block">“仙霞关也不去的,要自己走过去。”</p><p class="ql-block">我懵了,是我乘错了班车,还是班车改了路线?戴笠故居不就在保安吗?这车不是就到保安的吗?</p><p class="ql-block">“哪我该哪里下车啊?”</p><p class="ql-block">“到保安下。”</p><p class="ql-block">车到保安,往公路边弯了个弯,我下车的地方就是设在保安乡公路口的仙霞关游客服务中心,悬着的心终算落定。原来,景区直达班车的保安就是仙霞关景区旅客服务中心,自然,它是既不到戴笠故居,更不去仙霞关的了,在诸如小店老板娘一些本地居民的经验中只有乡村公交路线的乘车宝典,景区直达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无关。</p> <p class="ql-block">保安铺</p> <p class="ql-block">铺街</p> <p class="ql-block">戴笠故居展馆</p> <p class="ql-block">年青时的戴笠</p> <p class="ql-block">戴笠的红粉知己——胡蝶</p> <p class="ql-block">故居客堂</p> <p class="ql-block">二层木结构的老屋</p> <p class="ql-block">故居小院</p> <p class="ql-block">遐迩闻名的“戴笠故居”现名“戴氏旧居”,这也是让我在高德地图上大费周折的原因,其实戴笠故居与仙霞关划归同一个景区,在游客中心内的指示牌上醒目地指示了戴笠故居的参观路线——近在咫尺。走出中心大楼的后门一眼就见保安镇,崭新的月洞门上的“保安铺”三字,含义了铺街与戴笠故居的密切关联。</p><p class="ql-block">从一幢粉墙黛瓦二层木结构的民宅上,根本看不出是一个“乱世行春秋”的赫赫大名的军统头子的老宅。走进故居,从认知的角度触摸到一个与影视形象迥然不同的历史人物,这个人物的家庭背景和显赫的经历,恰如章士钊在“戴笠与女特工陈列馆”内所题之词。</p><p class="ql-block">传说故居为戴笠亲自设计,机关重重,多有神秘,可惜来的不是时候,一些地方没有开放,往客堂楼上去的楼梯前挂了警示牌:危楼。所有传说中的关于故居的奥秘均不得领略了。</p><p class="ql-block">走出故居时询问了门口的工作人员去仙霞关的方向。工作人员告知时特别提醒我注意回程时间:从保安到江山站的班车时间是二点一刻,需要二小时的车程,另一位工作人员补充说,可能二个小时还不够,就是说,我必须在随后的二个小时内完成仙霞关的游览,清漾村肯定去不了了。</p> <p class="ql-block">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出保安铺,过桥就是一个村子,大约十分钟的路程,看到“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附近停了许多巴士,这是一个记载了中美友好合作的历史展馆,也是保安旅游的一个景点。时间紧迫,不能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落马桥</p> <p class="ql-block">仙霞关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走在寂寞的旷野上,才意识到此时去仙霞关选择步行是个错误的决策;不仅费力,而且浪费时间。我一边走,一边试图叫辆网约车,但越往里走,越难叫到车,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坚持走下去。</p><p class="ql-block">离仙霞关还有一刻钟的步行路程时,感觉地势在逐渐抬高,脚下似有千斤,犹如上坡,又气喘吁吁起来,直到远远看见停车场的栏杆,焦虑的心才得以松驰下来;仙霞关就在眼前了。登阶,入景区,见告示牌上有醒目通知:仙霞古道关闭。幸好没有真地从龙井村反走,否则仙霞第一关都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脚下的鹅卵石山道缓缓向上延伸。途经落马桥石,上面记载了落马桥的来历:一九四二年秋,日军进犯福建,在仙霞岭一线遭遇国民党四十九军阻击,日军纵队长被击中落马,滚下石桥,整个仙霞关战役,日军伤亡千余,当地军民将此桥称为落马桥。</p><p class="ql-block">一段史料沉淀为当今的探幽典故,为仙霞文化留下了一个抗日佳话。</p> <p class="ql-block">王勃名句</p> <p class="ql-block">过落马桥,继续上行,见石阶下有一红字镌刻之石,走近看,乃“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不知此处运用王勃的句子跟仙霞关有何关联?</p> <p class="ql-block">再上,终于看到了“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 的仙霞雄关。看磐石堆砌,色彩斑驳,满目沧桑中透出那么一股坚忍不拔的苍劲以及伟岸之中流露出的那么一点悲凉,不由人不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关下立有“黄巢起义遗迹”的石碑,碑上有仙霞岭简介,记载了公元875年,黄巢率十万义军因“攻宣州不克”,“转战浙西东。复取道仙霞岭,刊山开道七百余里,入闽取建州。此岭遂成浙闽往来之要冲。” 如今这条入闽古道已成为浙江八大徒步古道之一,受到徒步爱好者的青睐。</p><p class="ql-block">面对黄巢起义遗迹,那“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的菊赋背后更多的体验是这位冲天大将军的傲气,这股不羁的傲气为莽莽仙霞充实了生动的历史内涵,也给游人的遐思拓展了丰富的空间。</p><p class="ql-block">仙霞关里外双重拱券门洞,前后深达五米,中有通天井栏,关外敌人一旦陷入其中,弓弩之下无可逃生,仙霞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之势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过关门,一片青色在山间,漫延上行的山道最终消失在浓密的绿荫里。有人从山道上下来,慢悠悠地环顾着四周景色,看那悠闲的样子应该不是从古道而来,是走上去看看后,感觉不能再行而折回来的。我也想走上几步,渴望多看到点光景,无奈时间局促,务必往回赶了。</p><p class="ql-block">刚才请我拍团体照的一伙游客终于散了,趁着暂时的空隙,我用镜头尽情拥抱眼前的景色,贪婪地把仙霞关塞进我的脑海、我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下山路上赶紧拿出手机找网约车,居然立刻有人接单了,而且接单的车子就在附近。原来是一位包车女司机,利用客人上仙霞关的时间做一单外快,这单外快来得太及时了!</p><p class="ql-block">抵达游客中心刚二点。我以为二点后有一班从廿八都经保安开往江山站的直达车,可是工作人员说廿八都过来的直达车要四点后才能到达,这样就可能赶不上回上海的高铁了。</p><p class="ql-block">“但是二点十分有一班开往江山的公交车,站点就在外面街上。”听工作人员如是说,我急步回到保安老街,一眼就望见已经聚集了好多人的公交站,那是从保安开往火车站的江山310路始发站。</p><p class="ql-block">车到站时,人们蜂拥而上,车厢顷刻塞满了人。用支付宝扫码居然不行,只好先坐下再说,一坐就是二个小时,一百多个站点,打了好几个瞌睡。</p><p class="ql-block">车到江山,满天晚霞。这是一个因收获满满而累得筋疲力尽的一天,一个载入了难忘记忆的一天。</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 搁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