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受采访人:</p><p class="ql-block"> 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和关系缓和时期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原海峡之声厦门广播总站闽南语播音员、播音组副组长、编播室副主任洪纯吉。</p> <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旦跨年之际,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金门广播站总站播音员召集在一起分别本着真实的还原历史之目的录制了早年每天开播的本站广播的《开始曲》播出的整个过程。</p> <p class="ql-block"> 播放歌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p> <p class="ql-block"> 在我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打击下,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结束在大陆的统治之后,跑到台湾维系其反动统治。</p> <p class="ql-block"> 就政局来看,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岌岌可危,政权已经风雨飘摇。但它到台湾之后,却还公然叫嚣“反攻大陆”,两年准备,三年反攻,五年成功。在弹丸之地金门布防陈兵五万,驻军密度创世界之最。金门战地刷写标语“还我河山”、“勿忘在莒”,到处森严壁垒。</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亲自到金门马山播音站视察鼓劲!</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军蠢蠢欲动,虚张声势,很会来事。国民党通过政治的、军事的手段,破坏大陆刚刚成立的新政权的工作运作,策反,派出美蒋武装特务破坏,经常在台湾海峡寻衅滋事,制造事端,时常炮击我沿海地区,破坏正常生活秩序,派出军队骚扰滋事袭扰东山等地方即为实际例证。</p> <p class="ql-block"> 在我方厦门沿海一带,重兵把守,兵营林立,防炮洞多见,大有战争一触即发态势。故战备吃紧。</p> <p class="ql-block"> 吴世泽老前辈正在目视前方,1800多公尺外就是大金门马山遥遥相望。</p> <p class="ql-block"> 1953年3月6日在角屿岛建立第一个广播站。统一隶属于福州军区管辖,31军代管。</p> <p class="ql-block"> 我站早期战地播音员邰宝林、陈斐斐正在前沿一线播音</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亲自召开军事会议。对国家国防建设和军事工作运筹帷幄。针对实际做出炮击金门之重大决定。</p> <p class="ql-block"> 1958年8.23炮轰金门事件,轰动全世界。炮轰金门告知外强中国人不可侮辱,谁敢欺负我们,绝不答应。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p> <p class="ql-block"> 金门守军遭到重创,整个金门一时暗淡,多年振作不起来。老百姓遭殃受连累,苦不堪言。战地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战争带来的都是各方的损失,没有绝对的赢方。请看我们的大喇叭也是被金门守军打来的炮弹打得千疮百孔。后来,被陈列于北京军事博物馆展览。</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烽火年代,我广播站各分站密切配合战事,做出了许多出彩的工作,就是那个年代我站的作为得到了各方的重视,也扬了名气。人们都称呼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为“政治炮兵”。</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建站初期,生活工作环境条件都很差,住的是炮洞经常会掉渣,雨季洞内潮湿,进水时鞋子都会漂起来,食品容易长霉,淡水严重缺乏,靠自己发电,常年挑水是一件艰巨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代表性播音员中的吴世泽历史老人,今年已经94岁高龄。他是我站第一位闽南话播音员。曾经担任过角屿广播组组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吴老前辈正在还原播送当年他广播的《对国民党军起义投诚人员的六条保证》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 吴世泽老前辈很认真的介绍当年他们是如何躲避炮火与国军周旋和居住炮洞在艰难条件下生活工作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陈斐斐是一位享誉海峡两岸的早年全国“三八红旗手”。曾经多次立功获奖的杰出人物。</p><p class="ql-block"> 炮战时期作为一位女士不畏艰险,一直战斗在前沿一线,与男同胞没有任何区别的战斗在对金门同胞工作的前沿。炮弹都打到墙根了,还沉着应对,在工作岗位上,听到隆隆的炮声,习以为常,依然我自岿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 这是她与风雨同舟的战友们一起回忆往事,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唇枪舌剑、短兵相接,不堪回首的点点滴滴往事回忆,时常历历在目犹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关系严重恶化,战事屡屡发生,炮声隆隆。国共双方,磨刀霍霍,兵戎相见。</p><p class="ql-block"> 金门诸岛国民党军秉承上方之意,对大陆进行炮击,大陆沿海一带老百姓十分不安宁。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站官兵提着脑袋玩命工作,艰苦卓绝的工作环境,塑造了我站的光荣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是陈斐斐手下的兵,多年来一茬一茬的播音员的成长都是在她的耳闻目染下成长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当年年龄最小的闽南话播音员小洪如今已经是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所有播音员都老了!都寄望于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p> <p class="ql-block"> 广播总站最后一任政委杨华生说到:广播站的历史是我党我军对台工作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军和平时期瓦解敌军工作的延续,是全国对台宣传总谱中,一曲生动感人之至的交响乐章。我们的历史不能够忘却,与我军其他战线形成的革命传统,一样都是熠熠生辉的。</p> <p class="ql-block"> 演唱者洪纯吉为原海峡之声厦门对金门广播总站播音员,青春年华之际,他的声音曾经在厦金海峡上空响彻二十年的时间。 演唱这首歌曲时,触景生情,随即想到,1949年国民党结束对大陆的统治以后,海峡两岸被大海一道天然屏障隔开,与大陆彼此一分手就是七十多年时间,人为的藩篱阻碍了骨肉同胞的交往,亲人遥望故乡,期盼统一,望眼欲穿。</p> <p class="ql-block"> 三十八年间广播站经历事情诸多,可圈可点的实例不少。作者亲自创作演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请观看作者提供的相关故事和1976年7月间《东山军事演习》场景报道。</p> <p class="ql-block"> 这位女士名叫陈斐斐,她系一生献身国防事业和祖国统一的功臣。说到她,少不了联系到广播站。而说到广播站也一定会说到陈斐斐,她是我们对金门广播宣传战线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她一生唯一的一个职务,就是播音组组长,她十分珍惜播音组组长这样看来平凡又不起眼的岗位,实际上这个岗位上付出与索取的是不等同的。</p> 东山军事演习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东山军事演习》见闻</p> —AI形成的效果图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作者所经历的往事回眸。</p>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带来了一丝春风 <p class="ql-block"> 经历海峡两岸双方和民间各方的努力,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关系得到了缓解。从不来往到有所来往,进而各方面能够感受到往好的方向在发展。诸如双方停止炮击、停止有线广播、停止海空飘等举措,开放“小三通”,直至公开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一段时间经济贸易十分活跃。我们的宣传工作也是紧紧跟进的,从外围积极助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积极进展。台海局势一时让人感受到充满着浓浓的亲情,骨肉兄弟姐妹一家亲的氛围十分浓厚。</p> 齐心协力 努力工作 主流媒体十分关注 <p class="ql-block"> 中央主流媒体等新闻舆论经常性的报道本站的工作情况。全国大小报刊杂志经常报道涉及到我站的消息。</p> 播音员战友情怀 在海防前线工作的分站官兵 工作实效 高层关怀 战友情谊悠长 <p class="ql-block">【对金门国军之大陆播音站的寻访探秘】</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两位战地播音员如今到金门观光旅游,这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回顾,更是在见证两岸关系变迁的具体举动。</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15日下午,我们夫妻,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站”总站的播音员,怀着复杂而特殊的心情,来到了当年与我们隔海相望、相互“争锋”的国军对大陆马山播音站。马山播音站位于金门前沿,这里正面视野极为开阔,浩渺无垠的大海尽收眼底,金厦海域波涛汹涌,而大陆厦门的身影清晰可见,仿佛近在咫尺,又似远在天涯。当我们踏入马山播音站的大门,那醒目的色调与文字渲染出一种独特而凝重的氛围。沿着坚固的水泥坑道前行几步,便抵达了这个曾经与我们进行“话语交锋”的国军有线广播的核心地带——播音间。室内简洁而有序,背景图中中华民国“国旗”等元素烘托着这里的氛围。播音桌上摆放着略显简陋的机器设备,包括话筒等。室内还循环播放着当年邓丽君到此站对大陆同胞的录音讲话,那声音仿佛穿越了岁月的长河。坑道内还展示了当年播音站官兵的居住环境,以文字和绘画的形式介绍了播音站的历史沿革等情况。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马山播音站,了解这里更多的故事。而与播音站同处一个坑道内的马山观测站的情况,也将一并展示。</p> <p class="ql-block"> 金门播音站也展示我军角屿岛早期“九头鸟”美国军舰上拆下的喇叭</p> <p class="ql-block"> 此为马山播音站的人员配备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站在金门,眺望厦门,那一片海域将两地分隔,却也承载着无数的思念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厦门与金门之间这片海域,波涛之下,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血脉与情感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 在厦门市与我军两位战地播音员合影的是原马山播音站播音员徐冰莹女士。</p> <p class="ql-block"> 盼望祖国统一,台湾回归,这是两岸同胞心中最深切的愿望,那是一种对亲人团聚的渴望,朝朝暮暮,魂牵梦萦,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期盼着团圆之日的到来。</p> 发扬传统 不忘初心 <p class="ql-block"> 我三军将士永远担当神圣使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p> <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台湾》作品杨炳维先生的后人大儿子作曲家指挥家、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音乐系主任、老战士合唱团艺术总监杨镇教授;杨炳维的女儿厦门市老艺术家联谊会会长、厦门市音协大提琴委员会主任、老战士合唱团团长杨素芳女士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把《我爱我的台湾》这首歌曲唱得更响更加嘹亮。这首歌曲早年就是由老战士合唱团演唱并获得过全国的奖项殊荣。还受到邀请,到人民大会堂演出。</p> <p class="ql-block"> 以下我们将看到的是,反映全中国人民心声与愿望的《我爱我的台湾》由厦门市老战士合唱团演唱。</p> 摄影摄像 郭子炎 俞国柱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