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佳话:行者武松(之一)

谢善骁

<h1> “北街寻梦”——北街何在?梦在何处?<br>  北街何在?所谓北街,指的就是全长3km左右的杭州北山街。北山街东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临西湖,北靠宝石山、葛岭、栖霞岭。<br>  寻梦何处?走在这条超长的法国梧桐大道上,足以享受“一步一风景,一景一传说”的惬意时光,沿途的岳飞墓(庙)、首届西湖博览会工业展馆以及秋水山庄、孤云草舍、坚匏别墅、抱青别墅、静逸别墅、穗庐、玛瑙寺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筑,讲述着不同的人物和故事。坐在梧桐树下的湖边长椅上,可以近观西湖水波光粼粼,远看湖面上游船悠悠。杭州之秋美在西湖,每当秋天叶落满地,这条街上铺满了西湖醉美的秋色。而走到西泠桥时,北山街拐弯而行,孤山路由此起步。站在西泠桥上,身在孤山之西,路可通往北山,近眺里西湖,远瞩外西湖,白堤近在足下,苏堤隐约在望,这一分叉口也因此被称为“西湖最美转角”。</h1> <h1> 就在北山街西泠桥畔这块宝地上,有一座由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组成的古墓,与苏小小墓毗邻而立,墓碑上写着:“宋义士武松之墓”。面对秀丽的西湖,又有幸与千古佳丽苏小小为邻,武松何以有此福分?有分析认为:一是武松出家并终老于杭州,百姓对他的侠义之心和替天行道的情怀感念不已;二是武松在杭期间曾为当地除了一“虎”,人们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三是选址便于后人纪念他,也符合当时的风水观念。<br>  1959到1964年五年间,我在浙大上学,每逢周日步行进城时(一般都是从孤山路走,但有时也会选北山街),总会在苏小小墓前稍作盘桓,抚摸一下风流佳人的圆形墓顶,也总会一眼看到好汉武松之墓。离开杭州后获悉,我之最爱的苏小小墓在1964年大张旗鼓的平墓运动中被铲除了,而修于1924年的武松墓自然也不可幸免。怪哉怪哉,英雄佳人均遭掘墓挖尸,他们何罪之有?<br>  文革之后,又开始了一场为古今历史名人的平反造墓运动。2004年,苏小小和武松相继在原址重新建墓,但武松原有的尸骨没有在平墓运动中保存下来,新武松墓只是一个衣冠冢。重新修复的武松墓按老照片上的图案一般无二,墓牌坊两边的石柱上刻着的一副由著名作家冯骥才撰写的楹联,联曰:“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不如意时乃是行伍侠客,在得意时也是一世英才。</h1> <h1>  武松的名气得以长留于世,有赖于施耐庵那部《水浒传》的铺陈。他最早在《水浒传》中被大事渲染,是因为两件堪称“石破天惊”的举动:在夜过景阳冈时空手打虎,为民除害,其大名“武松”顿时威震四方,并得以与其兄武大郎久别重逢。但不久得悉武大郎被西门庆、潘金莲毒死,不由得使武松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立志报仇,在查清事实后,举刀连杀淫妇奸夫。武松也因此犯法,被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由此开始了与梁山事业生死与共的精彩人生。<br>  武松在《水浒传》中第二十一回中已经露脸,也就在这一回中,他结识了宋江。起因是他醉酒后在清河县打昏一个人,以为死了,怕吃官司,就远离家乡,在柴大官人柴进的庄子已经住了一年。正好宋江杀死一个流落在郓城县的阎婆惜,因为此人恩将仇报,发现宋江和梁山晁盖的书信后,想要敲诈宋江一笔。宋江杀人后,也逃到柴进的庄子上避难,遇见武松,两人结拜为兄弟。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写道:“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一条好汉。但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h1> <h1>  “别意悠悠去路长,挺身直上景阳冈。醉来打杀山中虎,扬得声名满四方。”真正让武松登场的是《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对他神勇打虎的生动描述。在回清河县的路上,武松经过规定“三碗不过冈”的酒店,连喝十八碗酒,不顾店小二的劝阻执意前进,在景阳冈乘醉空手打死猛虎。下山时他巧遇猎户,一同来到阳谷县县衙,知县爱其忠厚仁德,任命他为都头。在阳谷县里后巧遇兄长武大郎,原来武大娶妻潘金莲,多有浪荡子弟来家骚扰,因此从清河县迁到了阳谷县。在兄嫂二人邀请下,武松搬到紫石街与他们同住。<br>  一次武松出门办事,回来时突然见到哥哥的牌位,经查获悉嫂子潘金莲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快意恩仇,大义凛然,而且敢作敢当。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后,到阳谷县县衙自首。由于案情重大,武松被押到东平府审判,东平府府尹陈文昭怜惜武松是个有义的汉子,便把案卷改得轻了,判了个刺配孟州牢城。</h1> <h1>  读过这段悲惨故事的人,大有为“颇有些颜色”的潘金莲叫屈者。当武松初访兄家,第一眼“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心中大概也暗自对他兄长的艳福匪浅感到惊讶吧。与此同时,潘金莲在楼上看了武松这表人物,不免与她老公武大郎作比较,自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br>  当小叔和嫂子尴尬地坐在一起时,一边是小叔坐怀不乱,流水无情,一边是嫂子春心荡漾,落花有意。武松并无勾引潘金莲之心,但他的出现,却让这个足不出户的守规女人,近距离地嗅到了充满男子激素的阳刚气味,犹如服下一剂春药,催融了覆盖在她情怀表面的一层薄冰。一个亭亭玉立的妙龄女子,被迫嫁给一个“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被清河县人“叫做三寸丁谷树皮”的短矮男人武大郎(别相信“五尺”的数字,那是唬人的,因为古代一尺只相当于现代23厘米,由此计算,武大郎身高仅1米多点),何况武大郎与富贵二字全不沾边,只靠叫卖炊饼的微薄收入来养活老婆。这么一场封建婚姻的悲剧,能不叫潘金莲悔恨终生吗?</h1> <h1>  一场两个人的婚姻悲剧演绎为另一场三个人同归于尽的社会惨剧,这一段曲折复杂、让人感叹唏嘘的男女私情,是以婚外情为题的作品中写得最成功的。或许看中故事情节的生动精彩,这段“武松杀嫂”的故事后来就被一位名叫“兰陵笑笑生”的文人移花接木,挪来用作另一部长篇小说《金瓶梅》中的引子。引子在引出故事的正文之后,《金瓶梅》就与《水浒传》切断了联系,叙述了另一个精彩绝伦的人生故事。<br>  《水浒传》中成了刀下之鬼、瞬间即逝的西门庆,在《金瓶梅》中却成为贯穿全篇的混世魔王。而施耐庵曾花了不少笔墨功夫的武松,《金瓶梅》中只成为一个“序幕人物”,在完成了为西门庆与潘金莲粉墨登场铺垫的任务后,就傻乎乎地被忽悠了,西门庆略施小计将他充军去了孟州。此后武松就没什么戏了,仅在最后为完成杀潘金莲的使命,他又登了一次台。《金瓶梅》与《水浒传》的不同,不仅主宾换位,而且正邪倒置,英雄为丑角跑龙套,正气给邪恶搭舞台。</h1> <h1>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从《水浒传》二十七回开始,武松连续显示了梁山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那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和高超不凡的武艺。在主演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一连串血腥的现实活报剧后,武松终于看清了封建道德和法律的真面目,不再对官府抱有任何幻想,落草二龙山,并最终走上梁山。<br>  在发配去孟州的途中,武松路过十字坡酒店,识破了母夜叉孙二娘的蒙汗药酒,并与其大打出手。危急时刻菜园子张青赶到,解劝了二人,夫妻与武松也交了朋友。在孟州,武松受到金眼彪施恩的照顾,为报其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在孟州时武松又遭到张都监陷害,被刺配到了恩州,而押送他的人是张都监的手下,并且蒋门神的徒弟也在飞云浦埋伏着,想要刺杀武松。武松知道后,将他们都斩杀了并折回了孟州城。</h1> <h1>  到了孟州的武松,径直来到张都监的家中,将蒋门神、张都监及其全家人都杀了。“都监贪婪甚可羞,谩施奸计结深仇。岂知天道能昭鉴,渍血横尸满画楼。”他一路杀到了后花园鸳鸯楼,在大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后,连夜出逃。在逃亡过程中,得到菜园子张青和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张青、孙二娘夫妇让武松去投二龙山。之后,武松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在路上因误会打倒了孔亮,喝醉了酒睡倒河边被孔亮捉到庄子里拷打,幸得当时在孔家庄的宋江消除误会。宋江与武松离开孔家庄后,宋江要去清风山,武松则奔向二龙山,二人再度分别——“握手临期话别难,山林景物正阑珊,壮怀寂寞客衣单。旅次愁来魂欲断,邮亭宿处铗空弹,独怜长夜苦漫漫。”投奔二龙山后,武松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在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br>  在此后梁山好汉与官府的多场战斗中,武松出场显然减少,仅在攻打大名府时,与鲁智深扮成行脚僧到城内作内应。攻打东昌府时,武松、鲁智深诈败张清,张清中计被生擒。在《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忠义堂石碣受天文》的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大聚义时,武松排位为梁山十四,星号天伤星,职务为步军头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