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略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展厅正面精致的剪纸线条勾勒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洛阳非遗欢迎您”</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的字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每一个笔画都仿佛在诉说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座城市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不仅仅是一幅剪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更是洛阳人民对非遗文化的深情告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非物质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简称“非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其界定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这里仿佛是一个时光的容器,将无数珍贵的文化记忆珍藏其中。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这里不仅是一个展览空间,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鼓声悠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些乐器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穿越时空,来到我们面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河洛大鼓是诞生于洛阳的珍贵的民间曲艺,被称为“活的文物”。,俗称“说书”,河南传统地方曲种之一。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有独特的地域风格,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张怀生,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洛大鼓传承人。1961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的一个说唱世家,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上了河洛大鼓并学起了河洛大鼓。8岁时,开始登台演唱河洛大鼓;1972年,跟随段界平、陆四辈学习河洛大鼓的演唱与伴奏;1973年,参加河南偃师文艺巡回演唱团,主唱河洛大鼓;1976年,正式拜河洛大鼓第四代传承人段界平为师;1978—1979年,在偃师文化馆曲艺队工作;1979年至今,专业从事河洛大鼓演唱及伴奏,并多次获得嘉奖;1987年拜河南坠子名家王世贤为师。2010年8月,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洛大鼓)代表性传承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现从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洛大鼓的表演、保护、研究与传承工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彩釉画烧制艺术品展柜中,四个不同风格的艺术品静静地陈列在架子上。其中,那头卡通图案设计的小牛造型仿佛在向人们微笑,而以牡丹花为主题的装饰画则展现了洛阳的特色。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非遗文化的生动体现。它们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麒麟堂传统草本细肤膏的制作技艺流程展示在宣传海报上,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份产品都能传承非遗文化的精髓。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金属锤锻工艺品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铜制茶壶与铁器艺术品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故事。锤锻作品上的黑色与金色装饰,与白色的底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传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烟云间青铜制作技艺]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那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造型,无不展示着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这件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非遗文化的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河图》与《洛书》的传说让人惊叹不已。这不仅是数学的奇迹,更是文化的瑰宝。“河图洛书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这些都是对洛阳非遗文化保护成果的肯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各种颜色的手工编织品,如流苏挂饰等,展示了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这些作品不仅是装饰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结挂饰,绿色和粉色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故事。这些挂饰不仅是装饰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古老的木制织布机,由许多横竖交错的木条组成框架结构,配有一块长方形的木质工作台面。这台织布机不仅是工艺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无数个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二鬼摔跤》</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两个身穿红蓝衣服的人物形象,仿佛在进行某种互动或表演动作。他们不仅是表演者,更是文化传承的使者。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非遗文化的精髓,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虢[guó]州澄泥砚是历史上的四大名砚之一。据《陕州志》记载:"虢州澄泥砚,唐宋皆贡,泽若美玉,击若钟磬[qìng],坚而不燥,抚之如童肤,贮墨不耗,积墨不腐。特殊的窑变工艺,使澄泥砚五彩缤纷"。清乾隆帝也赞其"抚如石,呵生津",视为国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虢州澄泥砚取材于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经过火煅气化,质地变瘦,非石而坚于石,非玉而美于玉,不仅是文房四宝之佳品,更是高级之工艺品,与后起之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历史四大名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006年新安虢州澄泥砚制造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b></p> <p class="ql-block">几位工匠正在专注地制作工艺品,他们穿着工作服,全神贯注地雕刻着每一个细节。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承。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三件乐器并排展示,笙、笛子和鼓,每一件都精心制作,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这些乐器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每一次演奏,都是对非遗文化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姚炎立,洛阳酒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商业联合会理事、中国饭店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烹饪[rèn]协会副会长、洛阳市旅游协会副会长。他大胆创新,率先贯彻餐饮国标,并将河洛文化引入餐饮业,旗下“真不同”和“洛阳酒家”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真不同”洛阳水席则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p><p class="ql-block">高水旺,1958年9月25日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老字号“高家三彩”第五代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3]</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洛阳铲闻明全国。年代久远,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它见证了无数个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围棋盘旁边放着一个装满黑白棋子的小篮子,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故事。这不仅是棋艺的展示,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承。每一次落子,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b></p> <p class="ql-block">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每一个展品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每一件作品都在诉说着未来的期许。让我们一起走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