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笨笨的猫<br> 美篇号:60870132 <p class="ql-block"> 或许前世与扬州有约,如今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就被这里所吸引。清晨的那场徒步,让我感受到青瓦白墙巨大的诱惑力。走在外城河,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扬州的美。那一声声清脆的画眉叫,让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1日,扬州瘦西湖。“桃柳两堤依绿水,楼台一路向金山。”斜柳的美,或许是瘦西湖专利。腊月的瘦西湖虽没有烟花三月桃李芬芳,没有春天的绿意盎然,但腊月的瘦西湖却有着一种宁静、素雅的美。这种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岁月的沉淀,是心灵的慰藉。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一切都变得那么肃静、那么美好。</p><p class="ql-block"> 腊月的瘦西湖,寒风凛冽,无法掩盖瘦西湖那如诗如画的魅力。那一朵朵迎着寒风悄然开放的腊梅,更让我感受到了此时的扬州,是另一种的美。</p> <p class="ql-block"> 南门扫码进入瘦西湖,吐槽一下瘦西湖收费。杭州西湖免费、长沙橘子洲头也已免费若干年。希望扬州市政府能够免费开放瘦西湖。免费的瘦西湖能带来更多的流量,就像淄博的流量密码。</p><p class="ql-block"> 长堤春柳的冬天似乎有点素,缺少了柳叶的陪伴,少了一点色彩。但湖畔的春意并不在斜柳,而在心境。斜柳的韵味淡雅中透着闲适,深沉中显着飘逸的美。都说江南1月是梅雨季节,真希望来一场细雨,撑一把油纸伞在斜柳中徜徉,雨丝和着柳丝编织成一道道网,让人陷入一场爱恋。</p><p class="ql-block"> 沿着长堤漫步,湖边的轻风带着一丝暖意。江南的冬天总有一丝柔美。远远地望见徐园,一座源于清代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走进徐园,两个别致的大字“徐园”别有情趣,导游说风先生当年总以各种理由予以推脱为其书写园名。风先生好酒,被一下人引至园内,酒醉书写:"清风徐来,春色满园"。但写至一半,风吹酒醒,遂用草书书写下一半。</p><p class="ql-block"> 徐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位于瘦西湖公园内,“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p><p class="ql-block">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李清照这首《忆王孙》,用以描叙徐园旁的湖水,或许更美。</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徐园,你会被主厅“听鹂馆”吸引。听骊取自“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馆内有一副楠木罩阁,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如若不说是拼合,完全看不出来,古代工匠高超技艺由此可见。</p><p class="ql-block"> 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搭配在假山、池塘、林木中,带着一种江南园林的美。走进扬州,才知道园林之美,在于造园的意境,每一处的景致都让人心动,园中有园、景中有景。</p><p class="ql-block"> 绕过徐园,走入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p><p class="ql-block"> 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格扇,堂后是桂园。寒冬腊月桂花却已盛开,芬芳的香气阵阵来,或许月圆之夜,推窗赏月,伴随着清香四溢,天上水下两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为动人。</p><p class="ql-block"> 站在风亭,环顾着瘦西湖,尽收眼底。冬日的西湖真的是一种难得的宁静,没有了游人如织,没有喧闹的嘈杂,只有一种静逸,置身之中,一种久违的舒爽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或许杭州的美景与扬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园林的美,在于造园的艺术。“小金山傍瘦西湖,湖心寺对湖边渡。”</p><p class="ql-block"> 走下风亭,沿着长堤慢慢前行,你会注意到一座造型别致的“五亭桥”。这是瘦西湖的二十四景之一。“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五亭融于一体, 亭间短廊相连, 构成完整屋面, 是瘦西湖的点睛之笔, 桥本身就是艺术品, 登桥可四望。站在岸边,每个角度观看,都是一种美。</p><p class="ql-block"> 缓步走上五亭桥,看着桥上的几个人拍照、观景。人在景中,景中有人。“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桥上的五个亭子错落有致,每个亭子都有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站在桥上,俯瞰整个瘦西湖的美景,湖水清澈见底,游船荡漾其中,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上可以看瘦西湖的美,站在湖畔,可以观赏五亭桥的美。透过碧波荡漾的湖面,倒影呈现另种姿态美。若把瘦西湖比作一个睡美人,那条沿着湖畔的小道就是一条白色的飘带;如果在这小路上造一座彩色的桥,那桥就是银白飘带上的一个彩结。</p><p class="ql-block"> 或许五亭桥的由来是要感谢高恒,因为一个梦境,而有了瘦西湖的五亭桥。乾隆皇帝的下江南,地方大员迎接圣驾,可谓费尽心思。正因为此,我们才能看到如此多的精致。</p><p class="ql-block"> 站在五亭桥,看着瘦西湖的湖光水色,让我体会到了山水之美,在于应景。江南园林的美,在于有限的空间内,能造出意想不到的意境。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或许就是江南园林的魂,无论在哪里,你都会感觉身心的轻松,游园的乐趣莫不在于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