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看看】(199)参观嘉定博物馆(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

老童

<p class="ql-block">嘉定博物馆,根据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的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巳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嘉定博物馆,包括主馆、法华塔院(内涵顾维钧陈列室、胡厥文生平陈列馆、嘉定竹刻博物馆)、嘉定孔庙三大部分。</p><p class="ql-block">日前,我去参观了嘉定博物馆的主馆。主馆与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典园林秋霞圃一墙之隔,相互借景,融合无间。</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常设展是两个,一是嘉定历史陈列,二是馆藏文物陈列。还设有特展厅和多功能厅。</p><p class="ql-block">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参观博物馆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先看“嘉定历史陈列”。</p> <p class="ql-block">进入嘉定历史陈列厅,迎面“疁城印迹”四个大字中的第一个字“疁”把我难住了。看了陈列的“前言”,才知道“疁城”是嘉定的古称。回家后查新华字典,还没收这个字。再查辞海,找到了,读音同“流Iiu(第二声)”。</p> <p class="ql-block">嘉定历史陈列分为四个部分:建制沿革,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社会生活。</p> <p class="ql-block">【建制沿革】</p><p class="ql-block">嘉定在南宋时期建县,元代升县为州,明清时期嘉定行政建置有两次较大的变动,北部与东部先后析出。</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嘉定县隶属于江苏省。</p><p class="ql-block">1958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嘉定县划入上海市。</p><p class="ql-block">1992年10月11日 ,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市嘉定区。1993年4月10日,嘉定正式撤县建区。</p> <p class="ql-block">【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在农耕经济时代,嘉定的经济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十田九稻”,二是“植棉与棉纺”。</p> <p class="ql-block">近代以来,嘉定经济逐步转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嘉定逐步开发出一批适合城市生产、生活和外贸出口的新产品。</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嘉定的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和变化,给<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化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部分的陈列分两个部分,一是阐释“教化嘉定”,二是介绍嘉定的人文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正民风,施教化,为嘉定立县之本。经历代地方政府和乡贤士绅的努力,此风得以保持和发扬。明清两代,随着与外界文化交流的加强,更因有识之士的努力,嘉定呈现出文化昌明、人才辈出的景象,赢得了“教化嘉定”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人文艺术的历史陈列,除了书画,还突出介绍了竹刻艺术(以后找时间专门去参观嘉定竹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社会生活】</p><p class="ql-block">这部分的历史陈列,包括市镇风貌、民居园林、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嘉定从南宋时期建县到现在已经有800多年。博物馆里的“嘉定历史陈列”只能是提纲挈领式的说个大概。就象展览的“结语”所写:从传统中走来的嘉定人民必将在新时代再创新的历史,谱写新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常设展是“馆藏文物陈列”。我用手机随拍了一些照片,就贴在下面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随着地下文物的逐渐发掘,</span>既有政府出资,四处征购,也有社会贤士慷慨捐赠, 使得嘉定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日益丰厚、精品迭呈。特甄选出百余件珍贵藏品,与大众共享。</p><p class="ql-block">这些文物的时代跨度甚大,上起商周时期,下至20世纪80年代;文物种类涵盖了书画、陶瓷、玉器、竹木牙雕等品种。其中既有先秦青铜礼器, 也有名窑瓷器佳作;不仅有本地先贤作品,也有艺坛巨章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