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南国记(一)

蓉城之荣

<p class="ql-block">2025年春节大假结束了,上班族都回归各自岗位了。我们心心念念多时的南国潮汕之行也该开始了。</p><p class="ql-block">我们于2月10日乘坐四川航空班机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前往揭阳潮汕机场。</p><p class="ql-block">看这双流机场候机大厅里还展示着过春节的喜庆景象。</p> <p class="ql-block">因双流机场附近出现云雾影响,飞机晚了20分钟起飞,中午12:30时左右飞机落地潮汕机场。即打辆滴滴车125元多到了在网上已预订的云上.美宿酒店。酒店整体规模不大,但酒店内环境还不错,房间也大,设施齐全且很新、干净。在我们出酒店去汕头市小公园玩时才发觉这酒店离闹市区的距离有点远,但有一路公交车穿越市区直达这里,交通还是比较方便。</p><p class="ql-block">从温度只有8-10℃左右的成都飞到温度18-20℃的汕头,一下就感觉身上温暖了许多,腰杆子都要挺得撑展些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潮汕之旅就这样开始了。</p><p class="ql-block">来之前没有做过功课,原以为汕头市区比较有名气的“小公园”,是类似于市民公园的游玩场地。结果走拢才知道所谓的“小公园”,是汕头市保留下来的一片具有当地特色的老旧小街区,现在搞起了旅游文创,原破旧的街道、上百年带有海派味道的各种小楼房、骑楼商铺、院坝及门坊牌楼…,都成了吸引外地游客的游览宝地,类似于成都旅游打卡景点-宽窄巷子。</p><p class="ql-block">经查,汕头市“小公园”名称的由来,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p><p class="ql-block"> 街心花园式布局:20世纪30年代初建设时,此地有假山、喷水池,还树有“万国来朝”牌,是一个街心花园,整体规模相对较小,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型公园有所区别,因此被当地人俗称为“小公园”。</p><p class="ql-block"> 中山纪念亭所在周边区域俗称:中山纪念亭所占地址上原是一座街心花园小亭。1934年4月,在此基础上续建了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老百姓习惯称之为的“小公园”,也就是指以中山纪念亭为核心的周边区域。</p><p class="ql-block"> 独特的路网格局:以中山纪念亭为核心,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向周边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等街道,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又具有特色的区域,从高空俯瞰形似一个“小公园”。</p> <p class="ql-block">走在潮汕地区的市镇街道上,随处可见这种具有港粤地区建筑特色的宗教场所。</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里的“百货大楼”,即南生百货大楼。1932年,由梅县籍华侨李柏桓等集资50万大洋建成,商号为“南生公司”。1935年,经理李柏桓将南生“承赔”给堂弟李海烈,李海烈重组股东,生意日旺。</p><p class="ql-block"> 1956年,南生贸易公司与汕头市国营百货公司合营,改名为百货大楼。</p><p class="ql-block"> 这幢大楼共七层,二楼外挑,五、六层后退,两个入口处升起两个塔楼,塔楼与主体在六、七层处通过空中走道连接,整幢大楼建筑风格融合了欧洲折衷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潮汕传统建筑元素,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p><p class="ql-block">当年它的建筑及内外装饰均请上海和香港的专业公司承建,内部设备在当时的粤东地区最为豪华,重金聘请上海著名书法家唐鮀书写“南生公司”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南生百货大楼作为粤东地区第一座商业综合体,是汕头埠发展的里程碑,见证了汕头从开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商业繁荣,曾是汕头的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元年(1796年)前,汕头就因港口而带动了商业贸易兴起。在老妈宫前一带形成了临海集市,后沿老妈宫向西的海岸区域发展…。</p><p class="ql-block">汕头小公园街道的骑楼老街是汕头开埠文化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汕头骑楼老街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在汕头开埠后,受到欧陆建筑风格影响,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及华侨带来的南洋建筑形式逐渐形成的。大多为三层到四层,以骑楼为主要形式,楼下架空形成人行道,楼上用于居住或商业。建筑立面装饰精美,有山花、拱廊、窗框、门套等,融合了潮汕传统图案和异国风情的“洛可可”纹样。</p><p class="ql-block"> 以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为核心,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与“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等街道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环形放射状路网格局。 </p><p class="ql-block">小公园这片骑楼老街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汕头从开埠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商业繁荣,见证了汕头的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骑楼建筑风格融合了潮汕文化、南洋文化和欧式文化等多种元素,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承载着丰富的华侨文化和潮汕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2021年,汕头市小公园中山纪念亭街区、小公园开埠区西堤街区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对骑楼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整治周边环境,同时积极推动小公园街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让骑楼老街重焕生机。</p><p class="ql-block">这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开埠的34个城市里唯一一个至今保存完好的开埠区。</p> <p class="ql-block">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也承载着不少海内外潮人的乡土记忆,是“潮人精神文化家园”。</p><p class="ql-block">汕头小公园中心中山纪念亭,初建于1933年7月,当时的汕头市政府采纳市民建议,决定在原中山公园工程师叶南厅设计的喷水池和小假山处建设街心公园,由南生贸易公司和钜盛电器公司发起募捐,上海装潢社承建,1934年12月中山纪念亭建成。</p><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动乱的特殊时期,中山纪念亭1969年遭拆毁,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在原址重建混凝土结构的小公园亭。2016年有关部门启动重建中山纪念亭工作,2017年初依据老相片和原图纸,采用榫卯工艺和缅甸柚木,还原了这座北派木结构八角亭,自此小公园里的中山纪念亭得到了重生。</p><p class="ql-block">此建筑为全木结构的八角攒尖亭,采用红柱绿瓦,飞檐翘角,垂脊高高扬起,造型独特,气势恢宏。亭台入口有石阶,左右矗立着石狮,威严大气。它内部构造由2000多块构件组成,运用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安装,不使用一颗钉子,结构精巧,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它作为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之一,见证了汕头从开埠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商业繁荣,以及城市的发展变迁,是汕头近代历史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亭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理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革命精神的推崇,具有重要的精神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汕头市小公园是外地游客来此地游览的主要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闽粤一带多见的骑楼建筑,其特点可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为商铺经营及行人行走营造出方便躲雨遮阳的环境。骑楼主要由上楼下廊两大部分构成。骑楼的下廊就是人行道,上楼一般是住家或仓库。骑楼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充分展示了汕头百载商埠的人文历史风貌;同时,骑楼也是海外游子对故乡记忆的载体,华裔新生代会在这里寻找祖辈的痕迹,记住自己的根。</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湿热的空气中,我们又可以大口的品尝冷食甜品了。</p> <p class="ql-block">在汕头市小公园里完好的保留了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故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丘成桐是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还曾获沃尔夫数学奖等众多奖项。他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祖籍广东梅州蕉岭县,1949年4月出生于汕头。</span></p><p class="ql-block">照片正对面着的那幢三层楼建筑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汕头市委、市政府在指南里小区附近的顺昌街区“行街10号”建成的丘成桐旧居陈列馆。旧居室内空间共三层半,以丘镇英先生、丘成桐先生与汕头的渊源为主线,展现丘成桐在数学研究和科学教育方面的影响,以及丘氏父子对汕头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食铺柜上呈现着各色各式的冰激淋,引起了欲罢不能的食欲。</p> <p class="ql-block">被绿植几乎全包裹了的老楼房。</p> <p class="ql-block">当地民间传统美食“潮汕无米粿”。</p><p class="ql-block">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粮食不足,心灵手巧的潮汕妇女用番薯粉代替大米粉做成粿皮,制作出没有大米的“无米粿”,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关于无米粿的由来,潮汕地区虽无明确记载,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明朝年间黄员外考儿媳,小媳妇巧妙用薯粉做出无米粿。另一种说法是潮汕地区缺粮,人们用番薯粉做无米粿充饥。</p><p class="ql-block">粿皮即先将番薯粉加入等量清水,搅拌均匀。锅中放两倍于番薯粉的清水,烧至水沸,加入白矾,倒入番薯粉,搅拌成略稠的糊状,半熟时端离火位,凉后使用。把粉团分成小粒,滚成圆形薄皮。</p><p class="ql-block">包入的馅料则咸馅可用马铃薯、芋头、竹笋切成小粒,加沙茶或咖喱及盐、味精少量炒熟,或大豆炊熟,加精盐、胡椒粉少量研细。甜馅可用芋泥或豆沙。一般多以韭菜为馅,韭菜逐条洗净,切成约一厘米小段,炒过,调味。</p><p class="ql-block"> 包好后上蒸笼蒸熟,食用时可下鼎煎至双面呈金黄色。</p><p class="ql-block">无米粿承载着潮汕人民对家的记忆和思念,是潮汕文化的体现。逢年过节或家人团聚时,常能见到它的身影,也是潮汕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用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或邻里串门。</p><p class="ql-block">路过走过,遇到当地特色小吃不可不吃。买一点来尝尝吧!</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在小公园的游玩后,大约16:30时左右我们就去等公交车,想在回酒店的途中一个叫“菊园”的站下,因为在来的时候我们见到那里街道两边有很多的饮食店,可再找找正宗的当地美食饱饱口福。可是这公交车左等不来右等也不见,一等就要将近1个小时了,好不容易终于等来了公交车,但我们就不敢下车去找美食了。怕万一吃了美食后又等不来车,那回酒店时间就太晚了。只得上车就一直坐到酒店才下车,在酒店附近吃了牛肉丸子肠粉,这也是当地流行的饮食。</p><p class="ql-block">后经人指点才知道,汕头市的公交车确实数量少,而且因为街道比较狭窄,来得也慢。这里的网约车比较多,外出适合叫网约车。</p> <p class="ql-block">2月11日,我们又乘公交车去了礐(que)石风景区游览。</p><p class="ql-block">礐石风景区位于汕头市内海湾南岸濠江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等三条江汇合出海处。景区规模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沿海台地和43座山峰组成,景区共分为六个景区,分别是啸石景区、塔山景区、焰峰景区、香炉山景区、笔架山景区、苏安景区。</p><p class="ql-block">由多个景点组成的这片景区获得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潮汕地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汕头八景之首。</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塔山、焰峰、笔架山、香炉山等山峰,山势雄伟,景色秀丽,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汕头市区和内海湾的壮丽景色。</p><p class="ql-block">礐石的石景以其独有的花岗岩地质地貌为基础,球状风化使岩石形态各异,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猴子,有的像蘑菇,栩栩如生,令人称奇。 </p><p class="ql-block">景区濒临内海湾,海岸线曲折,沙滩细腻,海水清澈,是观赏海景、享受海滨风光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另外这里的人文景观有:白花尖大庙,也称九天娘娘庙,1993年10月落成,单体面积居全省之冠,由港胞陈锡谦等海外侨胞倡议并捐资兴建,以其规模宏伟、典雅别致,充满民俗文化艺术景观,堪称“潮汕民俗文化大观园”。 英国驻汕头海关旧址,1860年汕头开埠之后,英国等八个国家在汕头设领事馆、建洋行等,景区内留存有英国驻汕头海关、英国驻汕头汇丰银行礐石署、英国驻汕头税务司礐石署楼等遗址,是研究汕头开埠历史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粤东第一宝塔,即九天玄女宝塔,高56.5米,直径28米,塔下周围都是神仙塑像,两层八角形琉璃青瓦建筑群,把宝塔衬托得更为雄伟壮观。 </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都是不想爬山的人,且时间有限,就只玩了塔山景区。还是坐半开放式缆车上下山的。海湾景色秀丽,山顶异石雄奇。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山上巨石上刻着林则徐的诗词:</p><p class="ql-block">海到尽头天作岸</p><p class="ql-block">山登绝顶我为峰。</p> <p class="ql-block">曹禺题词:百里繁华</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这种独木成林的景象到处都是。</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顶观景,水对面是汕头市区。</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从礐石轮渡花1元钱坐船去广场轮渡进入城区,赶了一趟公交车仍去了昨天错过的“菊园”站,寻找到一家潮州“牛妈妈”火锅,总算吃到了一顿潮州牛肉火锅。火锅汤的味道还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2月12日,汕头下起了小雨。还好我们在汕头市区的游览计划也结束了。我们在携程上联系了一辆丰兰达租车。自己开车上了南澳岛。也是网上联系的住宿“弘途旅居公寓”。车辆进岛要收南澳大桥的过桥费,每车96元。尽管岛上交通有环岛公交车,但在南澳岛上玩耍,还得要自己开着车才自由。</p><p class="ql-block">南澳岛,也是汕头市南澳县。全国以海岛为县建制的地方还有长海县、岱山县、平潭县、东山县、…。</p><p class="ql-block">南澳岛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海面,处于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北回归线从主岛穿过,素有“粤东屏障、闽粤咽喉”之称。</p><p class="ql-block">此岛由南澳主岛及周边36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13.8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6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形似葫芦,地貌以低山剥蚀丘陵为主,海岸线94.3千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雨雾蒙蒙</p> <p class="ql-block">浪刷礁石</p> <p class="ql-block">不能让这雨破坏了我们在南澳岛上的游玩。冒着雨我们也要玩哟!</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上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名为“自然之门”,位于汕头市南澳县青澳湾的北回归线广场,处于北回归线与中国大陆东岸的交点处,是中国唯一一座位于海岛上的北回归线标志塔,2014年建成。 </p><p class="ql-block">此标志塔采用汉字“门”字进行演变造型,球体代表地球,整体设计体现了天文地理与人文艺术的融合。球体半径3.21米,对应春分3月21日;悬臂长6.22米,对应夏至6月22日;从底座到球体高12.22米,对应冬至12月22日;柱子间距9.23米,对应秋分9月23日;两边门柱倾斜角度对应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的纬度。</p><p class="ql-block">每年夏至正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会穿过上方圆球中心圆管,投射到地台中央,形成“立竿不见影”的奇观,直观展示了北回归线的地理意义,也为天文、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和科普提供了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穿着雨衣游玩,也就只能这样五颜六色的了。</p> <p class="ql-block">“青澳湾”,在南澳岛东端,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东方夏威夷”,青</span>澳湾呈月眉型,全长2.4千米,沙滩平均宽度约60米,沙质洁白细腻,坡度平缓,一直延伸至水下百米以外,无礁石无淤泥。这里是东山-南澳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区,是中华白海豚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海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是海豚、海龟、中国鲎等珍稀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还是岩鹭、褐翅燕鸥等多种珍稀海候鸟的必经之地。</p><p class="ql-block">青澳湾横卧在北回归线上,是广东省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晴朗的早晨,坐在海滩上,可看到海天相连处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影儿倒映水面,海上风光异彩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雨中游览南澳岛宋井景区。</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上的宋井。位于南澳岛云澳镇澳前村东南海滩,是南宋末年的历史遗迹,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宋井的历史渊源: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南宋朝廷撤离京城临安后南逃。1276年,赵昰在福州被拥立为皇帝,后又从海路南撤至南澳,为解决饮用水问题,命人在澳前村一带挖了三口井。相传三口井分别为“龙井”,专供皇帝饮用;“虎井”,供大臣饮用;“马槽”(也称“马井”),供随从人员和士兵饮用。</p><p class="ql-block">井口呈正方形,周长3.6米,四周用多层长石条砌成。宋井离大海仅十数米,常被海潮淹没,但潮退之后井水不带咸味,水质清纯甘甜,久藏而不变质,堪称神奇,是潮汕十八怪之“海水淹井水不坏”。从科学角度分析,当时三口井是开凿在山边的岩石上,又正对泉眼,泉水源源不断,将海水冲淡。且井的底部有两重石岩,泉眼在上,底部的石岩挡住了海水的渗透,所以水质甘甜。</p><p class="ql-block">如今在宋井景区内能看到的只有“马井”,“龙井”和“虎井”早已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 1981年,宋井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旅泰潮人谢惠如先生捐资在宋井区建设宋井亭、九曲桥和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宋井井口。</p> <p class="ql-block">沿着海边礁石修建的九曲桥</p> <p class="ql-block">雨蒙蒙礁石寂</p><p class="ql-block">风啸啸曲桥静</p><p class="ql-block">海浪蚀去龙虎</p><p class="ql-block">叙往事看马井</p> <p class="ql-block">宋井亭</p> <p class="ql-block">正愁在南澳岛上遇雨游玩运气不好时,第二天老天就不下雨了,而且还逐渐放晴了。我们就驾车再来了一个环岛游!</p><p class="ql-block">这北回归线标志塔景点算是一个故地重游了吧?</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上的夏至点。</p><p class="ql-block">夏至点在天文学和节气等领域有特定含义。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有两个成180°的交点,太阳越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北至点,即北半球的夏至点。在黄道坐标系中,夏至点的经度为90度。每年公历6月21日至22日左右,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时,就到达了夏至点。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最高,北半球受到的太阳辐射为全年最多。从气候角度,标志着北半球炎热夏季的开始;从物候角度,有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等物候现象;在传统习俗方面,民间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等习俗,还有吃夏至面等饮食习俗。</p><p class="ql-block">在这夏至点,我们应该留影哦!</p> <p class="ql-block">这踢腿,要与自然之门比高低哟!😳</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上有多个造型各异、功能独特的灯塔。我们只看到了其中一个,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山尾灯塔。灯塔处于南澳岛的最西端、长山尾码头防波堤上,于2006年8月设立,2016年11月重建,塔高6米,灯高12米,射程5海里。灯塔通体红色,与蔚蓝大海形成强烈对比,是南澳岛的“网红落日打卡点”,也是游客上岛看到的第一座灯塔。我们照相时,遇海风很大,弄得我们一头乱发招展,难以站稳。</span></p><p class="ql-block">另外,我们没有看到的灯塔还有三囱崖灯塔、钱澳湾灯塔、长山角灯桩等。</p> <p class="ql-block">这航母也是能随便翻得上去的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