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古称常山、真定,是连接燕晋两地的咽喉之地,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正定拥有丰富且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以“九楼四塔八大寺”为代表。“九楼”为四个门楼、四个角楼以及阳和楼;“四塔”指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八大寺”分别为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舍利寺、崇因寺(后三寺已毁)。</p> <p class="ql-block">正定城墙,最初名叫安乐垒。<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晋时土筑,北周建为一座规模较小的石城,周长13华里,唐代扩建为一座周长20华里的土城,明朝扩建后改为周长24华里,高3丈余,上宽2丈的土城,后又加固成砖城。正定古城墙,在预防水患和军事防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存城墙是明代遗存,城垣残存8106米。</span>正定城墙保存较好,是研究河北省地区东晋十六国时期至明、清时期军事防御体系及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2013年3月5日,正定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正定城墙为府级规制,<span style="font-size:18px;">规模之大,据说仅次于几朝古都的西安和南京。</span>城墙设四门,东门迎旭门、西门镇远<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span>、南门长乐门、北<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span>永安<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座城门上都建有城楼,四角又建城角楼。整座城墙西北偏高,东南稍缺,轮廓呈“官帽”形,取《易经》中所讲的“天满西北、地缺东南”之意,又有“为官长久、贵人多出”的意思。</span>各门皆有月城、瓮城和内城三道城门,形成迂回曲折的防御体系,起到易守难攻之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定南城门又称长乐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城门之一,被誉为“华北第一城门”。南门也是古城景区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南门复原了城门、瓮城及月城,个别地方还能看到特意留下的城墙原貌。</p><p class="ql-block">2001年,正定县政府号召百姓捐献旧城砖,并投资399万元人民币,修复南城门城楼及两侧各50米的城墙。</p><p class="ql-block"> 2010年2月18日20时,正定南门发生了火 灾,导致城门楼和一些城墙受损。</p><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1日,正定城墙修缮一期工程暨南门系统保护修缮正式启动。</p><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2日,正定南城门对外开放,修复了长乐门城楼系统及古城墙约5.2千米,并对约2.8千米的南部城墙进行了高标准的亮化。</p> <p class="ql-block">南门内门上嵌有“三关雄镇”的匾额,寓意着正定古城在明代洪武年间作为真定、保定二府驻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控制着紫荆关、倒马关、娘子关三大关隘。</p> <p class="ql-block">南门门洞处内侧的一块石碑,未见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正定城墙每个城门有两条登城的马道,马道设于城门左右,由两侧向中间的城门方向登城,登上城墙顶部处正好是高大的城楼下。正定城的马道宽阔而平缓,比一般池城的马道都要宽大。马道中间为台阶,两侧是缓坡,方便人员行走,也方便车辆马匹通过。</p> <p class="ql-block">南门外侧城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月城门</span>)上嵌有“九省通衢”的匾额。</p><p class="ql-block">正定位于燕晋之间的咽喉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南北交通的要道,是京师与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清代诗人容丕华在《正定府》诗词中赞美道:</p><p class="ql-block">“中国咽喉通九省,神京锁钥控三关。</p><p class="ql-block">地当河朔称雄镇,虎踞龙盘燕赵间。”</p> <p class="ql-block">城墙外有宽10丈多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护城河</span>,城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大、小泉眼50多穴,泉水流入护城河。护城河外,筑有护城堤,护城河上,在四城门外筑有石桥,桥上车马通行,桥下可以行船。</p> <p class="ql-block">月城是加筑在瓮城外的一段弯月形城墙,也就是说,出入城内,要经历三座城门。此布局形成一种易守难攻之势。当攻城敌军冲入月城门时,扑面而来的是城墙,不得不急刹,然后分两路向两侧的通道行进,而其中向西的一条是死胡同,而另一条通向翁城城门也并不简单,还需通过狭窄的月城通道,绕过一个90度的直角,才能到达翁城门下。城墙上的守军可上演瓮中捉鳖之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军事建筑才能。</p> <p class="ql-block">瓮城门上嵌有“迎薰”匾额。据说城南的滹沱河与护城河内种植着大量芦苇、艾草、和莲花等植物,盛夏时节,清香弥漫,因而得名“迎薰”</p> <p class="ql-block">通过翁城“迎熏”门,进入有足球场大的翁城。</p> <p class="ql-block">通过南门门洞,进入正定古城,迎面就是燕赵南大街。</p> <p class="ql-block">南门广场上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南门内燕赵南大街,远处的阳和楼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在南门城墙上,可清楚地看到散落在城内的四座古塔。本图中是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宁寺凌霄塔。</span></p> <p class="ql-block">在南门城楼东侧,陈列有“习近平与正定”图片展览。</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1982年 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总书记离开正定后先后六次回正定视察,多 次对正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批示指示、指明方向。</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主张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建;2013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正定古城保护作出重要批示, 2017年1月,总书记亲自审阅了《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 施》。2019年底,南关片区整体风貌恢复、东城门(迎旭门)恢复、南城门(长乐门)系统和南城墙修缮、西城门(镇远门)等24项工程全部完成,古城风貌有效恢复。“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己成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正定县街头发放《民意调查表》。</p> <p class="ql-block">1983年10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正定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p> <p class="ql-block">2008年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回正定, 到塔元庄村视察工作。</p><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回正定,登上城楼视察古城保护情况。</p> <p class="ql-block">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回正定视察,8月对正定古城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p><p class="ql-block">2008年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回正定到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视察。</p> <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总书记确定的县保之一:王氏双节祠</p><p class="ql-block">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动兴建的兵乓球训练基地</p> <p class="ql-block">1984年总书记确立的革命遗址:正定县党组织诞生地、赵生明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1984年总书记确立的革命遗址:岸下惨案纪念碑、玉华鞋庄。</p> <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总书记确定的县保之一:马家大院</p><p class="ql-block">1985年,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兴建的常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总书记确定的县保之一:王士珍旧居</p><p class="ql-block">1984年,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兴建的常山影剧院</p> <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总书记确定的县保之一:王氏双节祠</p><p class="ql-block">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动兴建的兵乓球训练基地</p> <p class="ql-block">198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修建了87版《红楼梦》拍摄地一—荣国府,确立了“旅游兴县战略,开创了 “中国旅游正定模式”。荣国府从1986年7月份到2023年12月接待游客1478万人次,门票收入16894万元。2017 年,对荣国府进行了全面修缮提升。</p> <p class="ql-block">1984年修建时的荣国府</p><p class="ql-block">2017年建成后的荣国府东侧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24项古城保护工程之一:南城门片区改造提升,修复南门内城、瓮城、月城三道城垣格局,建成南关古镇沿街商铺12栋、停车场占地27310平方米、停车位540个。</p> <p class="ql-block">东门,是正定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故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迎旭门。</span>其内城门嵌有“光含瀛海”的匾额,瓮城门的匾额则书有“含翠”二字。清朝时东门改迎旭门为含翠门,这与此匾上的题字有关。(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相传赵匡胤在登基前曾路经此地,他询问当地的僧人是否有大寺院。当时的大佛寺并不在东门内,而是在城西北三里以外。老方丈可俦向赵匡胤讲述了柴荣毁掉寺内铜佛的事情,赵匡胤听后,许下诺言,若他日得登帝位,定还寺院一尊七丈三尺高的金身观音。</p><p class="ql-block">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兑现了承诺,在东门内建起了大悲阁,铸造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从此,东门迎旭不仅迎来了晨曦,也迎来了正定古城的新希望。</p> <p class="ql-block">为了重现古城风貌,从南门到东门共恢复重建了5200米的城墙。从南门楼登上城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过角楼等历史遗迹,</span>漫步一两个小时,就可到达东门。</p> <p class="ql-block">在四个城门中,东城门无疑是内涵最丰富的存在,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城门,它更是一部尘封已久的国防史诗。在这看似平静的城门里,竟然藏着一个惊心动魄的秘密,藏着一个震撼人心的军事工程。</p><p class="ql-block">1967年3月至1972年3月,驻军部队用钢 筋、水泥和大量石料,硬是在东门附近打造了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4号山工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家庄辖区规模最大的国防工事,东门也因此被埋地下。</span>之后的47年里,这里一直由北京军区守备连严密把控。</p> <p class="ql-block">2017年,中央军委和中部战区最终批准: 这里不再是军事禁地,4号山军事功能报废。</p><p class="ql-block">因为功能特殊,东门修复改造比较复杂,一是要与南城墙形成统一风格,恢复城楼、翁城、月城。二是对四号山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对原军事设施予以保留,露出机枪碉堡、巷道等军事功能区。</p> <p class="ql-block">东城门城门楼遗址</p><p class="ql-block">玻璃下方展示的是原东城门城门楼遗址。经考古发掘,发现原城门楼平面呈长方形,遗址南北长29米,东西宽17米,并发现了建筑外包砖墙,墙顶部保存有大量垫砖层,中部的垫砖层缺失,残存灰土夯层。</p> <p class="ql-block">河北自由行</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9月10日——2024年9月19日</p><p class="ql-block">本景点游览时间:13日。东门:中午30分钟,南门:傍晚1.5小时。</p><p class="ql-block">门票:免票</p><p class="ql-block">天气:<span style="font-size:18px;">晴•20——29℃</span></p><p class="ql-block">摄影:乡间小道</p><p class="ql-block">文字:乡间小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