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艺之行,心映佛堂——记舒德庆先生“百幅心经馈百寺”成都之行

寒影

<p class="ql-block">在艺术与慈悲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善与美的力量。中国捐赠大型心经照壁第一人舒德庆先生,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他身兼枣庄市中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兴书画院院长,以及枣庄市中书协副主席等多个职务,不仅在艺术领域造诣深厚,更怀着一颗大爱的心,开启了“百幅心经馈百寺”的善举。</p> <p class="ql-block">回顾舒德庆先生过往的善举,每一项都彰显着他对艺术与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怀,着实令人心生敬意。此前,舒德庆先生凭借其精湛的书法技艺,精心创作并慷慨捐赠了五块大型照壁。这些承载着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的照壁,分别被安置于甘泉禅寺、青檀寺、护国万寿寺、清泉寺以及莲青寺。每一块照壁,都堪称书法艺术的杰作,其笔画间尽显舒德庆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它们更是佛教文化传播的珍贵载体,以艺术的形式传递着佛法的智慧与慈悲。</p> <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照壁的背面,是舒德庆先生年仅十岁的女儿舒予涵书写的榜书“福”字。舒予涵自幼受家庭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在艺术领域天赋异禀且勤奋不辍。作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孙慰祖先生的入室弟子,她深得名师真传,艺术素养不断提升;同时,她还受教于中国大写意画家张立辰先生,博采众长,在艺术道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今已崭露头角,备受瞩目。</p><p class="ql-block">舒德庆先生与女儿舒予涵以艺术为紧密纽带,父女二人携手并肩,将艺术才华无私地奉献给佛教文化的传承事业。他们不仅是艺术上的传承者,更是文化传播的践行者,以家族的力量,为佛教文化的弘扬添砖加瓦,其精神令人钦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2025 年 2 月 21 日,舒德庆先生与枣庄市书协副主席、中国著名书法篆刻家王建强先生一同踏上了新的行程,他们先后前往成都市的文殊院、昭觉寺、宝光禅院和龙兴寺,为这些庄严的寺院送去了饱含深情的心经作品。</p> <p class="ql-block">文殊院,作为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院内古木参天,殿堂巍峨。这里珍藏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典籍,是佛教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场所。那红墙黛瓦间,弥漫着宁静祥和的气息,仿佛能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净化。舒德庆先生的心经作品融入其中,恰似为这千年古刹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艺术光彩,让佛法的智慧与艺术的魅力相互交融。</p> <p class="ql-block">昭觉寺,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寺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殿堂楼阁错落有致。古柏森森,香烟袅袅,僧人们的诵经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千年的佛缘。舒德庆先生将心经馈赠与昭觉寺,是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敬重,也是希望以艺术的形式,传递佛法的慈悲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宝光禅院,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佛教禅宗寺院。寺内的宝光塔,相传为隋代所建,是成都地区现存最早的佛塔之一。宝光禅院的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殿堂内的佛像庄严慈悲,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舒德庆先生的作品在这里展示,犹如为寺院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佛法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是四川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寺内的龙兴舍利宝塔高耸入云,雄伟壮观。龙兴寺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更以其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舒德庆先生将心经捐赠给龙兴寺,是他善举中的又一重要篇章,为这座古老的寺院增添了一份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舒德庆先生的“百幅心经馈百寺”之行,不仅是他个人艺术成就的展示,更是他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他用自己的作品,架起了艺术与宗教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佛法的慈悲与智慧。每一幅心经作品,都蕴含着他对众生的祝福,对社会的关爱。</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舒德庆先生的善举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不仅可以美化生活,更可以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p><p class="ql-block">相信在舒德庆先生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佛教文化,关注艺术与宗教的融合。而他的“百幅心经馈百寺”之旅,也将成为一段佳话,激励着后人在艺术与慈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愿这份善举如同明灯,照亮更多人的心灵,让慈悲与智慧的光芒普照大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