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的门口贴上了簇新的门联,厨房里飘出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小孩子换上了崭新的衣服,天空中不时炸响起一阵阵轰隆隆的声音,五颜六色的礼花在夜色中艳丽绽放,……这是当今春节序幕拉开的一个个闪亮场景。</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在1924年的《祝福》里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p><p class="ql-block">100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鲁迅做梦都想不到的变化,但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不变,春节的<span>鞭炮</span>声更响,空气里火药的幽微香更浓了。</p><p class="ql-block">人类社会的许多事物,往往经不起时间的历史长河浸泡和溶解而趋于消失,<span>唯</span>有一些铭刻于记忆深处的烙印和融于血液中的基因才不可忘却,春节大概也归属于这样的一类事物罢。</p><p class="ql-block">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庄严的、不可磨灭的节日。</p><p class="ql-block">据文献记载,春节最早起源于上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岁首祈岁祭祀活动,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代重要礼制文献《周礼》、《礼记》等书籍中就记载了“岁终大祭”与元日天子“祈谷”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祈岁祭祀逐渐演变成了过年的各种习俗活动。</p><p class="ql-block">人们无论远在千山万水之外,都想赶回老家故宅相聚一堂;人们无论高官贫民,都想回到自己的高堂寒舍恳叙亲情;人们无论贫穷富裕,都要在这一节日里举行一些仪式:感恩天地祖先,庆贺一年的收获,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在这一节日里其喜洋洋、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春节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隆重、最神奇、最凝聚人心的节日。</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的腊月起,人们便已谋划着过节的大事了。远方的游子已安排归来的行程(中国的“春运”是世界上唯一为节日而设的运输大通道。据介绍,每年春运的人数都以数亿计,这是世界上罕见的人流迁徙高峰);在家的男主人忙着筹备过节的各种“繁文缛礼”;女主人则忙着打扫屋宇,清洗衣被杂物,让居家旧貌换新颜。过了小年,春节的气氛更加浓厚了。街上已是熙熙攘攘,商店里人影幢幢,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卖春联的店铺红红火火,卖食品的摊位生意兴隆。除夕,每家每户张灯结彩,“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家里餐桌上已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一家人围炉话团圆;殷实的家庭则在酒楼饭店的包厢里尽享山珍海味,觥筹交错叙亲情;晚宴后,全家人在客厅里一边品尝水果点心,一边观看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喜笑逗乐”,守岁迎新。三更过半,新年到来,噼里啪啦的大音此起彼伏,夜空中绚丽的烟花漫天跳跃,轰隆隆的声响震耳欲聋;这是辞别旧岁的喧闹声,这是迎接新年的欢呼声,这是世界上罕见的在三更半夜奏响的、声彻云霄、鼓舞人心的迎春号角声!</p><p class="ql-block">从初一至十五元宵节(有的地方甚至整个正月),都是中国人的欢腾节。人们走亲访友,互贺新春;人们成群结队地隆重抬出城乡各地供奉的神灵,游行在城乡里巷的每一片土地,布福施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神灵所到之处,烟火不断,炮声不歇。各地各种游灯、踩街、舞龙、舞狮、抬棕轿、打铁花等等民俗表演令人眼花缭乱,令人喜笑颜开。城里乡村的戏台下,也已人山人海;戏台上,一台台戏剧不断展演;演戏的人笑,观戏的人捧腹;戏台上下流淌着新春喜庆与快乐的暖流。</p><p class="ql-block">春节是中国人放飞心情的节日,是中国人与天地互动、与神灵共舞的节日,是中国人彰显独特文化、独特家国情怀的节日。</p><p class="ql-block">几千年的习俗,几千年的传承,几千年的发展,十四亿人民的同庆,这是世界罕见的奇迹,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观——这就是中国人的春节。</p><p class="ql-block">甲辰龙年的12月4日,春节忝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成了被世界公认的具有重大历史习俗文化意义的节日,成了世界性的节日。</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为拥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节日而庆幸,为拥有这样隆重而神奇的节日而自豪!</p><p class="ql-block">在乙巳蛇年正月隆隆的炮声中,我有感而记下了以上文字。我衷心祈愿我们的春节能永续辉煌,我们的中华文化能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