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精绝国故址

呢喃

<p class="ql-block">  新疆民丰县,古称尼雅,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精绝国”的故地,是丝绸古道重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着一段沉睡了两千年的历史,那就是精绝国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3号离开和田市前往民丰,路过策勒县,本来驻车策勒县的团结广场,这里环境还真不错,四周是茂盛的树木和花草,洗手间又干净,遗憾的是到傍晚的时候警察来了,说这里第二天有上级领导参观,不能停车,叫我们停到菜市场附近的一个停车场去,我们说天都黑了,又不熟悉地方,不好走,于是他们就开警车带路,把我们带到停车场。别说新疆的警察对我们外地来的游客态度还真是好,换作内地那些警察才不管你找不找得到地方呢。停车场也还不错,地方宽敞,也有洗手间,但就是到处光秃秃的,四周什么花草树木都没有,洗手间也破烂,不如团结广场的环境好。</p> <p class="ql-block">  不过策勒县的卫生太差了,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树上的绿叶都盖了一层沙尘,变成黄色的了。所以如果早的话就到下一站于田县,我们下一站要路过的。于田县可比策勒县干净多了。9月24号我们一早离开策勒县,来到于田县,驻车于田县的城市公园,这里环境非常好,园内花草树木茂盛,周边环绕着防风沙的保护林,使得园内空气相对清新。边上还有一块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骑兵师先遣连进藏纪念碑。向那些为国家、为人民付出和牺牲的人民解放军致敬。</p> <p class="ql-block">  9月25号离开于田县,继续往民丰县前行,路过尼雅河,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条流动的银河。河滩上的石头也被阳光照射出玉样的光泽,想起这里是玉的故乡,去河里找找,说不定能找到一块玉宝贝就发财了,呵呵~赶紧停车到河里溜达了一圈,找了几块石头带回,结果就是几块纯的石头,没一点玉的成分。😄</p> <p class="ql-block">  下午到达民丰县,驻车尼雅湾房车营地。这是个免费停车场,场地宽敞,设施齐全,卫生间干净整洁,还配备了充电桩,智能自助洗车服务。加水、充电扫码付费,扫码取水的地点有三处,不是每个车位都有。夜间有还警察在停车场执勤,确保游客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周围环境也很好,对面是滋养精绝古国的尼雅河,水量丰沛,因为有尼雅河水的滋养,民丰县植被也非常丰富,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夜幕降临,巨大的连心桥和远处的佛塔灯火阑珊,倒映在两侧宽阔水面上,与周边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共同构成一幅水上城市的优美画卷。步行街也不远,800米左右,吃的用的什么都有。</p> <p class="ql-block">  本来想去著名的尼雅遗址、即精绝古国的都城看看,但遗址在沙漠腹地,我们车无法进入,只有放弃。最后还是来到民丰博物馆,了解了解精绝古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尼雅遗址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专家曾在遗址内发现有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河渠、陶窑、冶炼遗址等遗迹。出土了木器、铜器、铁器、陶器、石器、毛织品、钱币、木简等历史遗物。</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我直接去了B1的历史馆。这里是尼雅遗址出土文物展区,展示了尼雅遗址的文物。1901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到民丰县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发现了尼雅遗址,他在这里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珍贵文物12箱之多,其中包括一枚刻有“汉精绝王”字样的汉文木简。1995年,尼雅遗址考古,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因此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近百年的考古,逐渐让尼雅遗址闻名中内外。被誉为“东方庞贝”,梦幻古城”。民丰县的名字,能让很多人记住,也是因为尼雅遗址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  尼雅遗址的纺织技术非常发达‌,可以说代表了汉代织锦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尼雅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丝织品,包括十余种丝织品面料,这些丝织品不仅种类丰富,而且保存状况良好。</p> <p class="ql-block">  最著名的织品文物之一,当属“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被誉为“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锦护臂采用了白、青、黑、赤、黄五色经丝,经密达到200根/cm以上,花纹流畅自如,极为华丽‌2。这种高水平的织造技术反映了当时纺织技术的精湛和复杂程度。</p><p class="ql-block">‍ “五星锦”,来自于尼雅遗址棺木里一男子右臂上系着的,用织锦做成的护臂。该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下有6根绢带,是古人射箭时保护胳膊的护具。上面有两行相同的8个篆体汉字,内容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与该护臂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诛南羌”织锦残片。经比对,二者为同一锦料的两块断片。通过对具体史实的研究和图案的缀合分析表明,铭文可以连续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p> <p class="ql-block">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自与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这是我国古代占星与历法的一个结合体,是在织在织锦上吉祥话。五色、“五星”,体现汉代阴阳五行思想。以此铭文锦为护臂,反映出精绝王族对中华文化的推崇与认同。</p><p class="ql-block">‍ 只是这里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是复制品,真品在新疆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出土的还有的男子的套头长衫,裤子,长袍,服饰的边缘都用各式锦缎装饰,能辨认出的有“文大”锦,“延年益寿,常保子孙”锦,“宜子孙”和“安乐绣”等锦。还有男子头下枕着的长方形绛红色的锦枕,上面有“安乐如意长寿无极”字样。在他的右侧放置了弓、箭、弓袋、箭袋和木叉,木叉上还缠绕着刀鞘、锦帽等。</p> <p class="ql-block">  1995年发掘的墓是个合葬的墓,里面并排还有一女子。她的左侧放置着一件木叉,上面裹着毛织物,虎斑彩织锦袋,帛鱼和皮革的小圆木桶。女子身着棉质长裙,外套百褶边的红娟长袍,随身佩戴料珠项链,其中还有四颗精致的蜻蜓眼料珠,头下枕着的是“千秋万岁宜子孙”锦枕。</p><p class="ql-block"> 随葬品中还有一些生活物品放在墓主人的脚下,几件木质的杯子、木盆子,两件陶罐,尤其是其中一件陶罐,颈部用墨书写有汉字“王”。陶罐也在新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君宜高官”铭文铜镜。还有来自中原的织锦,衣服、鞋帽、手套、香囊、很多都由织锦制作,据说有可能这些织锦都是东汉皇帝赏赐给精绝王的物品。结合棺内其他丰富的随葬品,还有墓主人穿着的华贵服饰,种类多样的丝织物,推测墓主人系精绝国王继承者。</p> <p class="ql-block">  遗址还出土一双红地晕涧缂花靴,样式独特,长29厘米、高16.5厘米,形制为短腰,用皮、毛褐、绢、毡等多种材料缝制。特别是靴面中央在白底上织并蒂花卉图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装饰效果。做鞋面的材料是斜纹毛织物,叫“斜褐”,又采用晕繝工艺,使靴面纹样和色彩犹如雨后天边的彩霞,十分华丽。</p> <p class="ql-block"> 尼雅遗址的建筑:胡杨是尼雅建筑的主要材料。胡杨为地栿、立柱,芦苇和红柳编织成墙,然后在墙上敷泥巴。就地取材的建筑特点,彰显了尼雅人的聪明才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据说在其中一个废墟中,发现的一大块胡杨木,中央的方形凹槽显然是用于榫卯连接的。这进一步证明了尼雅人在很久以前就已掌握了榫卯技术,巧妙地立柱、架设横梁,构筑了他们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  此外,尼雅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还包括收割工具、粮食加工工具、纺织工具、捕鼠夹等。精绝人掌握了在沙土地上修筑堤埝、涝坝;开凿渠道、建造水池、冰窖等技术。</p> <p class="ql-block">  民丰博物馆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布局,将尼雅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尼雅文明与中原文化的交融。那些带有汉代风格的陶器和丝绸制品,见证了当时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紧密的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