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br>诵读 雨田笠翁<br> 在云南的红河南岸,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当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结合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创造出了一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伟大工程--红河哈尼梯田。其中,元阳县境内共有113平方千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也是哈尼梯田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br><br>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初春时节,当梯田灌满了水的时候,在晨光或是夕阳的照射之下,可见云雾飘动在一层层田间,千变万化,千姿百态,景象壮美,恍如云海,因此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云海梯田。<br><br> 元阳县的哀牢山区,共有7个民族共居一山,大致依照海拔高低分层而居。海拔144米~600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米~1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000米~1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400米~2000米的上半山区,多为哈尼族居住;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则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br><br>哀牢山是云岭山脉的一个分支,自西北向东南,绵延不断,它的脚下还有一条相伴而行的大江——元江(红河),高山与大江在云南中南部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使这里不易受北方冷空气的侵扰,气温较高。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但2500年前,哈尼族的祖先从西藏高原来到云南南部这个边陲山区之时,却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山区内平地极少,到处是浓绿的原始森林,这样的山地条件很难进行耕种。为此,哈尼族人民开始了改造大自然的奋斗。<br><br> 哈尼族人垦殖了大量的梯田,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保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几千平方米,小者仅有簸箕大,这便构成了举世闻名的元阳梯田奇观。<br><br>元阳哈尼族梯田不是一个死板的历史遗迹,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它将自然的壮美风光与人力的巧夺天工融为一体,既能发挥出巨大的实用性,也具有无可比拟的观赏性,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不仅是哈尼族人民的,也是中华文明的伟大骄傲。<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