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颠簸的日子也要闪亮地过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古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许多人心目中,新疆的美无处不在:丰茂辽远的草原,触手可及云朵的高山,一碧万顷的湖泊,还有洒脱豪迈的巴郎子……可当我们走进《我的阿勒泰》,却不难发现其中环境的恶劣,生存的艰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娟一家在沙依横布拉克的家实际是一顶帐篷,这里雨多风大,帐篷漏雨及随时被大风刮走的危险是常有的事;蝗灾一来,跟沙尘暴似的,乌云密布,遮天蔽日;进城或去桥头的班车只有一辆,来一天,去一天,冬天大雪封路,唯一的线路车也停运;难得在深山中挖得可以维持生计的木耳,也很快被外地人和县城里的下岗职工、无业人员采购一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在李娟的笔下,丝毫看不出生活的沉重。她写苦难,像播撒种子的农夫,把苦难漫不经心地撒到肥沃待育的土壤里,边撒播还边自嘲。有种苦难从土壤里开出花来的松弛和自洽,透着苦中作乐的达观。以至于很多人读完后感慨:被狠狠治愈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娟在谈到创作感想时这么说:写作来源于你对生活和事物的看法,你心里怎么想,你看到的就是什么样,写下来的就是什么样的。由此不难发现她的生活态度。许许多多的阿勒泰人与李娟一样,在颠簸的路上,闪亮通透且努力地过着属于他们的另一种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善良,是他们不变的人生底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草原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动物,而李娟每次从乌鲁木齐回家,带给大家的东西不是神气活现的兔子,就是既没尾巴也没名堂的耗子。家里人却像宝贝一样呵护着这些小生灵。“晚上,妈妈脱下自己的大衣把笼子层层包裹起来,但还是怕它冷着,又包了一层毛衣……外婆急着带它们出去玩,可它们谁也不动,缩在笼角挤作一团。于是外婆就唠唠叨叨地埋怨妈妈刚才骂它们骂太狠了……”多可爱的一家人,对动物如此热爱的人心地肯定也是善良的,对生命的敬畏就是对生活最好的善意与热爱。</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幽默,是治愈苦难生活的良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活的细碎侃侃而谈,李娟式的幽默常常防不胜防。“化雪时正是清理积雪的最好时机。我觉得当务之急,应该先挖出我妈的摩托车。要不然湿雪一浸,车非废了不可。于是花了半天工夫在雪堆啊掏啊,挖出来的摩托车倒是锃光瓦亮,一点儿也没锈。但我妈回来后也没表扬我。因为车的后视镜、仪表盘和车轮旁边的护板全被我的铁锹砸碎了”;为了抵御蝗灾,只好养鸡灭蝗,天灾来临,大家似乎不慌不乱,“村干部们全体出动,把一群鸡从山上往山下呼呼啦啦地赶,鸡们纷纷展着翅膀,光荣地浩浩荡荡地冲向抗灾一线。哎!肯定吃美了!那么多的虫,鸡能对付得了吗?一个个吃到撑趴下,也是趴在虫堆里吧……”诸此等等,不胜枚举。在写到当地落后的医疗及她亲眼所见庸医如何看病开药时,不禁令人担忧:如此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医学技术,他们的生命健康由谁来保障?可李娟极其幽默诙谐的细节描摹,让人瞬间将烦忧抛到脑后。幽默并非天生,而是她在苦难生活里为治愈自己而“调制”的一剂良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娟说,生活总是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去爱、去生活、去受伤,人间总归值得。就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她就是这样的勇者,愿你、我都能如她一般,热爱生活,向阳而生。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备注:本文风景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