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连载】难以忘怀的图书馆

<p class="ql-block">  每次从香港回到集美探亲,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走去看看,那座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集美图书馆。那里不仅有我童年的足迹,更有着父亲的身影。父亲在集美图书馆担任馆长近40年,这座图书馆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着我对父亲无尽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集美图书馆正面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集美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1953年,陈嘉庚先生在集岑路集美科学馆西侧新建了一座工字形的两层楼图书馆,这便是厦门市最早的图书馆。2005年,集美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馆”称号,馆藏约47万册,其中不乏珍贵的古籍和字画。这座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我童年记忆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8年,我和太太在集美图书馆留影。那熟悉的建筑,那熟悉的氛围,仿佛将我带回了童年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  父亲自1953年起担任集美图书馆馆长,直至1986年退休。从我上小学起,父亲便开始从图书馆借来儿童书籍,为我们姐弟妹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我自从小学二年级时,我开始使用父亲的借书证,每次借书回家,做完功课后,我们姐弟妹们便迫不及待地一人捧着一本书去啃了。我沉浸在那些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中。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安徒生童话》,再到《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等小说,书籍逐渐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也开始借阅《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名著,阅读的视野也愈发广阔。我仿佛是蚕宝宝咀嚼着桑叶似地埋进书海之中,吸收着书中的营养知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8年,我和太太在集美图书馆正门合影。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充满书香的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  到了小学三年级,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借书证。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开始借阅世界名著,如马克·吐温、司汤达、大仲马、托尔斯泰……等外国名著。这些书籍如同荒漠中的甘泉,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每天放学都会顺道走进图书馆,我与那里的工作人员很熟悉。他们总是热情地向我推荐新书,图书馆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我如饥似渴地在这里寻找精神食粮,那些书籍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也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图书馆的工字形建筑中,有一个小花园,那里有几棵漂亮的铁树及花草,楼上的屋檐下常常有麻雀栖息。放学后,我常顺路去那里玩玩,偶尔还会捡到刚学飞的小麻雀,带回家喂养。</p><p class="ql-block">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每个月都要陪父亲一次夜间值班。图书馆夜晚很寂静,除了风吹过窗户的声音,似乎有人走过木楼梯的声音,也许是老鼠吧,我很害怕地依靠在父亲的身边,似乎依靠父亲背才有安全感,渐渐我也不知不觉地睡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80年代,父亲和母亲在龙舟池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并不了解父亲在图书馆的工作,只觉得他的工作似乎很轻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明白,担任图书馆长并非易事。父亲不仅负责日常管理,还特别关注古书籍的保护与查阅,如今集美图书馆能够将这么多古书籍和字画保存完好至今,这是父亲呕心沥血亲力亲为维护和管理的付出,(父亲任职馆长期间,曾经两次胃出血)。作为图书馆的負责人还要具备有渊博的学问和熟悉各类书籍。那年代,集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经常来图书馆请教我父亲关于书籍和学术的问题,父亲总是耐心地解答师生们的书籍与学术问题,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父亲的博学与谦逊赢得了大家的敬佩。</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父亲离开我已有30多年,如今的集美图书馆已搬入新的建筑,但那座有了70多年历史,如今旧图书馆被列为集美区不可移动的文物,成为了一座字画展览馆。每当我回到集美,总会去看看那座儿时熟悉的图书馆,每次回去集美,看到集美图书馆我总是思绪万千。童年的记忆涌上心头,那里是我童年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我吸收知识的宝库。我看到图书馆,仿佛又看到了父亲在图书馆忙碌的身影。那座永远萦绕着我的心,就是挡不住我的思念和牵挂——集美图书馆。(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