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乔吉《【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自适》之赏析:</p> <p class="ql-block">诗雅、词媚、曲俗是这三种文体的各自特征。</p><p class="ql-block">诗是官方文体,特点是端庄雅正。它在以正为主基调同时,讲究雅。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p><p class="ql-block">词被称诗余,字数和句式更为灵活,特点是活泼可爱。与诗相比,它缺少了端庄,却增加了妩媚。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p><p class="ql-block">曲则更接近生活,从雅到俗,语言也更加通俗灵动。如关汉卿的“(我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短短八个字,却有多一倍的衬字,更有利于语言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曲被称为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文学形式,除了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之外,还有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编入中学课本睢景臣的《高祖还乡》。</p><p class="ql-block">今天咱们就欣赏一下乔吉《【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自适》这篇小曲。原文是:</p><p class="ql-block">【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自适</p><p class="ql-block">黄花开数朵,翠竹栽些个。</p><p class="ql-block">农桑事上熟,名利场中捋。</p><p class="ql-block">禾黍小庄科,篱落棱鸡鹅。</p><p class="ql-block">五亩清闲地,一枚安乐窝。</p><p class="ql-block">行呵,官大忧愁大;</p><p class="ql-block">藏呵,田多差役多。</p> <p class="ql-block">乔吉也是元代杂剧散曲大家,他的散曲以婉丽见长,工于韵律,奇巧俊丽,不避俗言俚语,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起句漂亮,中有内涵,结尾有力。语言清晰,雅俗兼备,非常值得我们欣赏品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首小令写的是一个仕人,在逃脱是非名利场,融入田园生活后的所思所想。</p><p class="ql-block">起句“黄花开数朵,翠竹栽些个。”描写田园景色,一黄一绿,颜色鲜亮,“数朵”“些个”唯其少,才更显优雅,闲致。</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是作者对“熙熙攘攘,为名而来,为利而往”世俗世界的一种反衬,一种鞭笞与批判。</p> <p class="ql-block">次句“农桑事上熟,名利场中捋。”则是非常明确的说明自己在农桑事上熟练,而在名利场上低能。</p><p class="ql-block">但其中一个“捋”字,又大有深意,本是可以随手而取的东西,却又不屑或不为,一个仕大夫清高自许的精神状态,跃然纸上,却又自在不言中。</p> <p class="ql-block">第三句“禾黍小庄科,篱落棱鸡鹅 。”是对农家生活的生动描述,田地不多,院落不大,几只鸡鹅在篱笆的横棱上安然的卧着,不受惊扰。该是多么清静、安逸啊!</p><p class="ql-block">其中这个“小”字特别重要,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用一个小字呢,下文自有交待。</p> <p class="ql-block">第四句;“五亩清闲地,一枚安乐窝。”五亩地只是一个刚能满足温饱又不至于忙碌的土地数量,一枚安乐窝,用一“枚”字,明说其小,实际上也是一种诙谐和自嘲。</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作者更重要的是在告诉我们。田园生活,贪欲小了,自然也就舒适安逸了。这也是在解释上一句话的“小”的真实含义。</p> <p class="ql-block">尾句:“行呵,官大忧愁大;藏呵,田多差役多。”</p><p class="ql-block">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这里的行藏,就是讲的一种取舍态度,过于追求官大禄丰,忧愁也就随之增多,追求田园的数量多了大了,税收负担和徭役自然就增加了。两个口语化的“呵”字,一下子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p><p class="ql-block">这两句结合起来,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作为知识分子,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闲居在家中,都有难度,并不是那么恬然自得的,这既回应了上面的“小”,也照应了题目“自适”。</p> <p class="ql-block">最后,再说一下这首小曲的写作特点:</p><p class="ql-block">确如其说,是“凤头、猪肚、豹尾”,除了语言奇巧漂亮之外,还非常合乎曲的创作规律,他比较精于此曲牌,这一个曲牌的词,他写了不少。</p><p class="ql-block">在修辞和对仗上,曲讲究的是语言生动,并不严格要求对仗。但这个曲牌全曲共五个句子,一二四五,都对仗,只有第三句“禾黍小庄科,篱落棱鸡鹅。”不是工整的对仗,意思也不相属。</p><p class="ql-block">但这并不是作者的疏乎,唯有如此,才更显示出结构的灵活变化。</p><p class="ql-block">其中第一句的“数朵”与“些个”这一雅一俗,既能相对,也增添了雅俗共赏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您认为元曲的俗,是文学上的发展还是退步?您赞成这种写法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