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我的大学梦

韶华

<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长河中,有那么一段光,它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无限遐想与憧憬,那就是我的大学梦。这个梦想,始于懵懂的少年时代。通往大学的路,崎岖不平,历经坎坷,但我矢志不渝,终于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60年代初贵阳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那时,农村中出个大学生就像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一家人都感到荣光。母亲经常对我说:“好好读书,将来像你父亲一样,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是我少年时的梦想,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求,也是希望考上大学,跳出农门,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父亲工作后留给家里一大箱子书籍,书籍成了我最好的朋友,空闲时就拿出一些看得懂的书来学习,读书带给我的是乐趣,书籍带着我走进一个个神秘的未知世界。初中时,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冲击着学校,学校的教学不正常,半耕半读,但我们还是抓住有限的上课时间努力学习知识。进入高中,学校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秩序,教我们的老师大多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渊博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讲课像磁石吸引着我们,去探索知识的宝库。</p><p class="ql-block">可命运常常捉弄人。尽管我勤奋学习,高中成绩较优,但生不逢时,1973年高中毕业,当时受“文革”冲击,国家未开启高考大门,高中毕业后,城里的要上山下乡,农村的要回乡,称为回乡知青。上大学要经过劳动实践,由贫下中农推荐。毕业典礼上,班主任吴老师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你们也不要放弃上大学的理想,老师希望早日听到贫下中农推荐你们上大学的喜讯。”回到农村,上大学仍然是我心中追寻的一束光,憧憬着有朝一日踏入大学校门。</p> <p class="ql-block">那时农村推荐读大学,不是看你的学习成绩优劣,是要一定的关系和背景的。我家祖宗三代、三亲六戚连个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都没有,而且家庭成份是中农,推荐上学要优先推荐贫下中农的子女,自我感觉靠推荐上学于我而言,基本上就是等公鸡下蛋一一没希望。这年12月,我报名参军,怀揣着到部队锻炼成长的梦想,踏上西去的列车,参军来到天山深处的新疆军区某部9连,那是一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号角连营”的地方,我们用青春和热血在这里书写新的篇章。我在部队入了党,提了干,芳华在天山绽放。</p> <p class="ql-block">激情燃烧的军营没有熄灭我的大学梦想。当听到家乡同学考上大学的消息,当得知和我一起当兵的远顺同学,复员后回到地方参加高考,考上重庆大学的喜讯,心中激起阵阵涟漪,既为他们高兴,也羡慕他们,他们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我心中久违的大学梦想又荡起阵阵波澜。1985年部队精减整编,我当时在新疆军区某师政治部组织科当干事,申请转业未果,就申请去上学。部队推荐我去读宣化炮兵学院,我们这年学校改革,新生要先去长沙解放军干部文化学校补习一年高中课程才入校。</p> <p class="ql-block">在长沙解放军干部文化学校,我们由部队的干部变成了学生,这里管理军事化,学习正规化,学习安排得紧张有序。我原来的高中底子较好,在这里学习轻车熟路,我写的《健忘连长》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在全校作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我写的《搞好课后复习的几点作法》被学校校刊采用,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为学校广播室写稿。毕业考试,我各科成绩优秀,被学校评为优秀学员。在毕业典礼上,学校领导说:“由于精减整编,宣化炮兵学院今年的招生名额要压缩,优秀的先去,其余的第二年去。”</p><p class="ql-block">现实又和我开了一个玩笑。等我探亲归队,听说到宣化炮院第一批上学的人员已定,没有我这个优秀学员。分析原因,可能是我毕业后没去军区干部部门找关系。我倒不在意这事,也没去找上级组织和领导,因为考虑到再读两年书回来还要干几年,为了照顾家庭,我放弃了继续上学,申请转业,仍然未批,部队提我一职到教导营去当教导员。</p> <p class="ql-block">心若在,梦就在。虽然上学不成,我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那时国家为了提高民族文化水平,开辟了多条争取学历的路子,有成人自考、电大、夜校、函授等,成人自考和电大比较难考,但社会认可度高,我报了成人自考“政治理论”大专学历考试,11门课程,我考虑原来参加过西安政治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员培训,第一次报了4门,考试下来,4门全都过关。和我一起去报名的政治部另两位战友,分别过了两门和1门,后来他们相继放弃了自考,我坚持了下来。</p><p class="ql-block">那时在教导营当教导员,一千多号新兵,白天训练任务重,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不敢休息,又拿起自考的书看起来。那时人年青,记忆力好,《大学语文》中好多的诗和赋文,看两、三遍就能记住。《普通逻辑》几种推理关系较难懂,我就利用探亲的机会重点攻关。回家探亲,放弃了走亲访友,花前月下,爱人当时在读县党校,白天她去上课,我就在家中看书。苦心人,天不负,《大学语文》我考了87分,《普通逻辑》考了85分,一年半时间考完了11门课程,我写的《浅谈记忆方法》刊登在自考主考高校新疆大学的学刊上,1988年7月我获得了成人自考政治理论专业大专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1990年10月我转业回到地方,没有放下大学的梦想。在市人事局工作,感谢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的支持,1994年组织安排我到市职改办和科技干部管理科负责,那时市职改办和科干科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全市两万多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考试、认定、聘任、考核和优秀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管理,政策性强,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我没有放弃追求更高学历的机会,1995年参加了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本科班的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取得了“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大学梦是我追求的目标,坚持不懈是我的精神支柱,刻苦自学是我最好的老师。我通过自学,先后取得了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理论专业自考中专,全国成人自考政治理论专业大专,四川省委党校法律专业函授本科。我没有进过校门,我的大学是在校门外念的,但总算圆了那个大学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