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道法海寺

宁肃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承恩寺赏明代壁画不成,遂转场法海寺。两年前在模式口逛庙会时,参观过“法海寺艺术精萃”展,知道法海寺也为皇帝敕赐,尤其是明代壁画存有十铺,且比承恩寺的更繁华、更细腻。既然专家说两寺的壁画风格一致,都是明代中期作品,而且法海寺画的是神,是宗教的,在天上。好吧,世间的人看不着,那就去拜那天上的神好了,也领略一番比承恩寺天王殿壁画更“高大上”的作品嘛。</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 模式口庙会“法海寺艺术精萃”展,2022-2-4</h3> 法海寺也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出承恩寺,沿模式口大街往西,遇大路往北。过中医院后,路变窄且上坡,直至三岔路口处的小石桥。这不是“四柏一孔桥”吗?承恩寺有“五绝”,法海寺也有。这小石桥就是法海寺“五绝”之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 “四柏一孔桥”(西向)</h3> 小石桥实在太小了,长5米,宽3米,桥面到沟底也就2米多。此为石拱桥,没有栏板,也无桥墩,虽桥面起拱幅度不大,但民间有“罗锅儿桥”的俗称。这些都不妨碍桥的名气,关键在于桥面东、西两侧对称地长着四棵古柏,每边两棵,每角一棵,故人称“四大天王柏”。这柏树都长于石缝,却挺拔、翠绿,还有故事可言呢。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 “四柏一孔桥”(东向)</h3> 相传,法海寺主体完工,督建太监为克扣工钱,令工匠在庙外的那条小河沟上修一座“四百一孔”的石桥,工期两天。这明摆着刁难人嘛!工匠只修了一孔,面对太监的责斥,工匠指着那撑着桥面石板的四棵柏树说,“一、二、三、四,不正好是‘四柏’吗?是‘四柏一孔呀!’”太监闻听,无计可施,只好作罢。传说嘛,不必当真,但在桥西南边的说明牌上写着另一则故事,“明成化年间,宪宗朱见深与妃游翠微山法海禅寺,曾笑言‘谢天谢地,此渡有益深思,犹去,不伐有木,此四柏一孔桥,栋梁天成,当有深意。’从此,民间传说皇上封此桥为‘界桥’,过桥上山即入仙境矣……”还有第三个版本,“四柏一孔桥”乃法海寺文管所某馆长提议并让人刻字的。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 “四柏一孔桥”说明牌</h3> 这座小石桥只有一孔,拱券由七块石组合,东面龙口石上有“四柏一孔桥”五字。其字迹古拙,正楷偏魏碑体,如若不是看到资料,还以为百年真迹呢。尚未见寺,更不及山门,却先欣赏了法海寺“五绝”之一“四柏一孔桥”,按说可喜。而且,小石桥确有年头,也小巧讨喜,评个“区保”也不过分,但如此挖掘故事、雕刻历史、打造经典,甚至具体了时间与人物,不免难为文化,老夫看看便罢。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 “四柏一孔桥”石刻(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 “四柏一孔桥”文保碑(西北向)</h3> 不过,此桥地处模式口去往法海寺必经之路,据说原为木桥,后改石桥,前些年又行修缮,这都必要。还据说,“每当夏季来临,清洌泉水汇成小溪,潺潺流经桥底,周围苍松巨柏给这座古老寺庙增添勃勃生机。”甭说,还真是一景。但我以为,其交通意义应大于景观意义。<br>  由“四柏一孔桥”东行不远,即见法海寺标牌。牌上简介,“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落成于正统八年(1443年),由工部营缮所修建,明英宗亲赐寺额‘法海禅寺’。”不由得,再将法海寺与承恩寺相题并论。两寺一山同坡,几近相邻,但法海寺就势更高,占得地脉先机,而且规制更严,可谓经典;两寺都是皇帝敕赐太监,相差74年,但皇帝差着三辈,这太监也差着辈份呢,主建法海寺的李童可是承恩寺的温祥老前辈;都不差钱,但法海寺的营建明确由工部营缮所承担,这可是最高级的营造团队。这都激发着老夫尽快一睹的心绪,于检票后拾阶而上。这一急,就差点忽略了山门前的四棵老树,后又专门拜访。据说,这是另一个版本的“四大天王”。不过,横排山门前的四古柏之外,踏道西侧还有一棵,其树干更粗,遂疑东侧也该还有一棵。即使只论眼前,这也五棵古柏嘛。这棵独立的古柏树冠下,座落着法海寺文保碑,真正的“国保”,据说与圆明园遗址、三星堆遗址一起入列的第三批“国保”级文物。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 法海寺说明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 法海寺山门前四柏(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 法海寺文保碑(北向)</h3> 法海寺坐北朝南,建在逐层抬高的四层台地上,东西面宽72米,南北进深150米。寺院四进,为“伽蓝七堂”之制,中轴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阁,另有两侧配殿,整个寺院必然壮观、气派、庄重、森严,这是后话。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0 法海寺建筑布局平面图</h3> 法海寺的山门殿,也叫“金刚护法殿”,但不见金刚或哼哈二将,现主要作检票用房。其面阔三间,五架梁的歇山顶,正脊两端鸱吻;戗脊前端的骑凤仙人领龙、凤、狮、天马、海马等五走兽,两坡黄色琉璃瓦,阑额俱饰彩绘;山墙石基砖体,但前槛、后檐两面以板式为主,只两次间下设青砖檐墙,这与承恩寺天王殿很像。老夫以为,此殿并非山门常规,板式墙体难现山门的厚重、坚固之风,遂疑山门殿修缮时檐墙做过调整。要知道,这是皇家建工团队打造的经典作品,法海寺从各个方面都该专业而严谨。要知道,明正统八年(1443年)寺庙建成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大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重修,建国后也几经修缮。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1 法海寺山门(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2 山门殿梁架(西南向)</h3> 山门殿明间,匾额悬著名佛教领袖、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木匾,“法海禅寺”四字为行楷书法,少了些赵老先生一贯的隽秀、清新但不失禅意,多了些遒劲与浑厚而更富定力。如此之字书如此之匾,可谓绝配。但法海寺乃明英宗“亲赐寺额”,该由英宗亲书才是,那原匾呢?据说,“法海”二字取自《佛学大辞典》上的“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与《白蛇传》上的法海和尚并没关系。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3 山门殿(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山门殿匾额(西北向)</h3> 山门之内,先第一进院,由山门殿、天王殿、钟鼓楼及围墙合拢。其中,钟鼓楼已失,现为亭台,供游客休闲。值得一看的是院落的两通石碑,东西对称,分别刻写明正统八年(1443年)礼部尚书胡濙所撰《敕赐法海禅寺碑记》和吏部尚书王直所撰《法海寺碑记》。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5 原钟楼遗址(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6 敕赐法海禅寺碑(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7 敕赐法海禅寺碑记</h3> 看罢石碑,回归中轴,又有石阶踏步,再度拾级。眼前的天王殿与山门殿极为近似,无论形制、材质、工艺都是,但并非完全克隆,主要区别在于木架梁,此为进深两间,中置脊柱,外加抱头梁,空间更宽大。不同的还有匾额,楷书的“天王殿”三字虽似赵朴初手笔,但匾额改为统一制式。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8 天王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9 天王殿歇山顶(东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0 天王殿明间(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1 天王殿脊柱(东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2 天王殿匾额(北向)</h3> 殿内迎面为弥勒佛,背面韦陀佛。天王殿嘛,两侧原有脚踩八怪的四大天王塑像,据说造形生动、异于各地,乃法海寺绝色之一。现在,塑像不存,眼前为现代画像,有点3D味道。您看护持西牛贺洲的广目天王,是否颠覆了原有的形象?就连韦陀佛,也非常见的塑像,而是画作,再精美也有点小违和。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3 天王殿弥勒佛(东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4 天王殿内天王画像(西向)</h3> 过天王殿入二进院,与天王殿对应的是坐落于凸字形台明上的大雄宝殿。绕殿外观,可见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这可是古建筑里的最高制式。但是,作为五脊四坡核心的正脊有绿色苫布沿两坡下垂,应为防雨止漏举措,虽为必要但煞风景。硕大的屋檐下,环置重昂五踩斗拱,煞是壮观;正面槛墙上三门两窗,均为六角菱花隔扇,其门五抹头、窗两抹头,同有横披的四角菱花隔心窗格上置。明间门口之上,匾额上的“大雄宝殿”四字与天王殿同体,也应赵朴初笔迹。此大殿虽经修缮,看似面目颇新,但这是法海寺唯一的明代建筑,尤其是大殿顶棚有三个曼陀罗藻井,均为原物,乃法海寺“五绝”之一。另殿内还有十铺明代壁画,更为法海寺“五绝”之首。不过,此殿必须专门购票观看,我等普通游客不得进入。还好,后面的药师殿、藏经阁及其配殿里有高仿展示,稍后观看。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5 大雄宝殿(东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6 大雄宝殿匾额(东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7 大雄宝殿后檐椽及飞椽(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8 大雄宝殿后檐铺间彩绘(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9 大雄宝殿的惊鸟铃(东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0 大雄宝殿后檐彩绘(新)</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1 大骏宝殿后檐彩绘(旧)</h3> 大殿外围,散置着石碑、碑座及幢座,都有些年头,但最为久远的却是那两棵白皮松,它也是法海寺“五绝”之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2 大雄宝殿西侧石碑(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3 大雄宝殿南侧香炉(西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4 大雄宝殿东侧碑座(西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5 大雄宝殿东侧炉座(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6 大雄宝殿及白皮松(北向)</h3> 这大殿里有藻井与壁画外,还有古松与铜钟呢,也都在“五绝”之列。其中,古松是指大殿前的两棵白皮松。据资料,西边一棵树干胸围5米余,树龄逾千年;东边一棵胸围4米多,树龄超800年。如此以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两树的年岁远超法海寺。也就是说,“先有白皮松,后建法海寺”。白皮松属常绿针叶松,因树皮多呈白色得名。如此古老的白皮松已很少见,甚至是凤毛麟角。眼前的白皮松,高达百尺,树干三支,白色鳞片斑驳,若银龙飞天;树冠苍翠,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有说两树像两个卫士守护着大雄宝殿。不论形象是否贴切,都不影响他们是“活着的文物”的身份与身价。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7 白皮松树干(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8 白皮松树枝(东南向)</h3> 其实,殿前原悬有古铜钟一口,现已移入大雄宝殿东侧的祖师殿里。此钟为明英宗皇帝敕赐,当时随赐的还有《大藏经》一部。眼前的铜钟呈喇叭状,钟口圆形,向下外张,形体修长。据资料,“铜钟铸造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交龙纽,高1.75米,外沿口径121厘米,唇厚9.5厘米,重1068公斤,系用泥范青铜精铸而成。”另,钟的外沿口径加唇厚为钟口外径,故也有说“底部直径1.3米”。其“交龙纽”指大钟顶部的钟钮,铸有一对蒲牢,两尾交缠,浑然一体。因蒲牢为龙之六子,善叫、音量大,故多用以大钟提梁的兽钮。不知是否这蒲牢的功劳,据说法海寺的古钟“声音悠长,可闻数十里”。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9 祖师殿(东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0 师祖殿垂兽、走兽(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1 古铜钟立面</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2 古铜钟钟钮</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3 钟钮上的蒲牢</h3> 蒲牢四爪之下,铸有20片菩提树叶组成花叶连环,状若伞盖。每片菩提树叶内均铸一佛名号,共20尊佛。铜钟身上半部铸有梵经文,约1500字;腰部饰两条环带,圆体弦纹相隔,铸字“敕赐法海禅寺大明正统丁卯四月吉日铸造”;下半部主要铸汉文题名25组、助缘人名单1154人,据说都是颇具身份地位的人,比如十年后“撺掇英宗皇帝北征、导致‘土木堡之变’的大太监王振,还有发动“夺门之变”、帮助明英宗复位的重要角色曹吉祥等,还真让我找到了。这些人名下面至钟口,铸有海浪纹线,象征着普渡缘人脱离苦海。据说,“钟体内壁还铸有梵文经文《金刚经》与《法华经》两部共约2070字。”如此图案并铸汉文、藏文和梵文近万字的古铜钟,可谓古朴典雅、文化价值深厚,故专家称之“一部佛教经典”。甚至有人以此钟与永乐大钟相媲美,当然也有争议。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4 古铜钟上的捐助人</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5 古铜钟内壁</h3> 祖师殿不仅有古铜钟,还有法海寺历史展陈,其北侧带前廊的厢房也有。顺带参观一下,收获还不少。这里以法海寺的历史遗存为主,比如法海寺的老文保碑、鼓楼上的匾、地界标石、重修的碑、明代佛像、三彩天王像等,件件珍宝,质感强烈,美韵充盈。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6 法海寺老文保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7 鼓楼匾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8 地界标石</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9 重修法海禅寺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0 明代佛像(手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1 三彩天王像</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2 药师殿北侧厢房前廊上的经幢(东北向)</h3> 与师祖殿对应的是伽蓝殿,也是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顶。这里主要是法海寺壁画乃至中国壁画的讲座性介绍,认真阅读,必有收益。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3 伽蓝殿(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4 伽蓝殿楞严经幢(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5 伽蓝殿壁画知识讲解</h3> 看罢壁画知识讲解,下面看壁画吧,尽管非真品,高仿也行啊。绕至大雄宝殿后身,再爬一段台阶,进入三进院。资料说“三进、四进院落中的建筑原只剩下残砖剩瓦。近几年,陆续按古制修复,重现了明代大寺规模。”<br>  此院正中为药师殿,西侧选佛场,东侧方丈房,都是修复之殿,成色较新。其中,药师殿为正殿,正脊带鸱吻,戗脊五走兽,黄色琉璃瓦,六角菱花隔扇,门五抹头、窗两抹头,乍看与大雄宝殿同制,但面阔三间,体量小些,歇山顶较庑殿顶级别差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6 药师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7 药师殿山尖(东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8 药师殿的瓦当、滴水、钉帽(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9 药师殿的垂兽、走兽、套兽(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0 药师殿转角铺作(北向)</h3> 药师殿里主展三大士坐像,为大雄宝殿佛像后扇面墙壁画的仿品。其中,水月观音居中,普贤菩萨于左,文殊菩萨在右。专家评法海寺壁画中的三大士,“面相饱满圆润,服饰华丽,衣纹流畅生动,有元代遗韵。”尤以水月观音最为出色,其一身宝气珠光,体态华贵雍容,身着轻纱飘动,花纹如丝可捋,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值得一提的是水月观音画下的红漆供桌,“镂空雕蔓草,纹样严谨大方,左右有屉”,为明代之物,这很难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1 药师殿的水月观音</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2 明代供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3 药师殿的普贤菩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4 药师殿的文殊菩萨</h3> 此殿还展示大雄宝殿后壁的“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其人物刻画也极精美。据说,宫廷画师采用叠晕烘染法,以上等的青金石、水晶、朱砂等高端天然矿物质作颜料,使色彩层次鲜明。据花百元进大雄宝殿看真品的朋友讲,解说员“用他的手电发光,挨着墙壁照过去,墙壁上立刻出现了许多凸起反出金光,浮雕般的项链或头冠,透明白纱如梦如幻,诸色花朵幽然绽放,神兽毛发纤毫毕现。”还说,绝对物有所值。但要预约,期待观赏真品,领略极致感受。在此,还发现了很多熟悉的形象,比如西墙上的广目天王、多闻天王与东墙上的持国天王与增长天王,还有韦陀佛。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5 药师殿西墙的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6 药师殿东墙的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局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7 药师殿的韦陀佛</h3> 另,药师殿还展示大雄宝殿天花板上的曼陀罗藻井和天花板,只是复制品。曼陀罗藻井也是法海寺“五绝”之一,其上圆下方,最上层圆形,中间八角形,最下层正方形,象征佛居的须弥山;通高一米,分作三层,逐层上收;每层镶嵌小木块拼的斗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三藻井顶部都绘有曼陀罗,中藻井毗卢遮那佛,东藻井药师佛,西藻井弥陀佛,据说是“凸显出法海寺汉藏融合、显密融合的特点”。但眼前的复制品不免鲜艳,年代感及应有的灰度不足。据说,“大雄宝殿原有三世佛及十八罗汉楠木雕像、大黑天及建寺者明代太监李童的供养像,但被破坏。”从这两点来说,预约大雄宝殿也非常必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8 药师殿的藻井</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9 大雄宝殿的藻井,源于网络</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0 药师殿的天花</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1 大雄宝殿佛像,源于网络</h3> 三进院里还有选佛场和方丈室东西相对,都是面阔三间的过垄脊,却是悬山顶,宽大的博缝板上“梅花钉”闪着金光,山墙上部分梁架外露且有彩绘,彰显着品味。室内分别展示复制的“佛众赴会图”,原为大雄宝殿东西两壁十八罗汉身后的背景图,采用对称画法。每幅画分上下两层,上部祥云缭绕,绘有菩萨四至六尊一组,是佛众菩萨讲经说法、赴会参禅的场面;下部画牡丹、月季、芭蕉、荷花和菩提等植物,间或石坡流泉,营造着“梵天佛地”的气氛。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2 选佛场(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3 选佛场(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4 方丈室(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5 俯瞰选佛殿(西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6 方丈室的悬山顶(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7 方丈室山墙上的走兽影子(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8 选佛场的佛众赴会图(局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9 方丈室的佛众赴会图(局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0 方丈室北墙(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1 方丈室南墙(南向)</h3> 再上台阶,入四进院。此院藏经阁居中,东、西两侧配殿。其中,藏经阁面阔三间,为重檐歇山顶,二层较一层收小。一层至二层有楼梯蹬道,但上层封闭。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2 三进院后院墙护坡(东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3 藏经阁(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4 藏经阁天花(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5 藏经阁上楼蹬道(北向)</h3> 眼前,一层三间之阔连通,正中是大屏幕播放的展示场所,其它墙面主要展示《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和三大士图中的形象特写。特写中,突出强调了“沥粉贴金”效果,使画面上的部分轮廓线具有浮雕感。但这种刻意的突出,不免突兀与生硬,看来还是要看真品才过瘾的吧。在此,提前认识几位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6 藏经阁的大梵天</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7 藏经阁的多闻天王</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8 藏经阁的广目天王</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9 藏经阁的功德天</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0 藏经阁日宫天子</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1 药师殿的鬼子母</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2 藏经阁托花侍女</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3 藏经阁托花侍女</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4 藏经阁托花瓶侍女</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5 大雄宝殿的善财童子,源于网络</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6 藏经阁的金毛吼</h3> 据说,李童这人讲究,把助缘人的姓名都铸刻在铜钟上,还把工匠们的名字刻在了经幢上,包括画士官、画师、妆銮匠、捏塑官、铸冶官、妆艺匠、嵌金匠、锉磨匠、漆匠、瓦匠和石匠等十多个工种的近百名“专业技术人员”。资料说这经幢在藏经阁,但没看见。<br>  四进院还有东、西配殿,现西殿主要播放壁画视频解说,东配殿闭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7 藏经阁西配殿</h3> 如此以来,法海寺参观完毕。但号称“中国寺观壁画中最成熟、最精美、最高贵的唯美典范”、“海内外公认的明代壁画之最”的法海寺壁画真迹失之交臂,以后有机会补课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98 师祖殿“五绝”展览图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相关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hchpfz" target="_blank">有幸承恩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