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帅府参观记

礁石鸣琴

<p class="ql-block">  日前抽闲参观了久违了的老邻居——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座落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那是一座(不!是南北两座)始于1917年,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旧建筑。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依托广州大元帅府旧址建立的遗址性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说起广州大元帅府的历史沿革真的是有很长的故事!而说起我与大元帅府成为邻居也有一段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大元帅府恢复原貌前,我家与大元帅府成为邻居时,大元帅府正被广东省农机公司用作办公楼</p><p class="ql-block"> 记得1985年单位为解决我家住房困难,调剂一间约20㎡(含独立厨房)的房子给我和妻儿居住。楼幢就在现在元帅府广场旁边的小学校的位置(原来的小学位置在元帅府广场的位置)上。是为了建元帅府广场(其实是江湾桥建设的连带工程),把学校和我住的楼幢连同旁边的楼幢都拆了,而在我原住的楼幢的位置重建了小学校,并更名为大元帅府小学(原名滨江路第二小学)。我却易地搬迁了。</p> <p class="ql-block">  我原住处房间的窗户透过学校的围墙和操场就能看到元帅府的那两幢特有型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搬迁后除路过外,再没造访过老邻居了。</p><p class="ql-block"> 久违了!老邻居!</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所住楼幢拆除后重建的小学。重建前叫“广州市滨江路第二小学”,是专为广州水上居民搬迁上岸的配套学校。重建后与滨江路第一小学一齐更名为“大元帅府小学”。“二小”为东校区,“一小”为西校区。我儿子一、二年级都在这个学校里度过(易地搬迁后儿子也转学了)。</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我偶尔接送儿子上学放学时还能看到镌刻有“广东士敏土厂”那块近4米多长的大青石牌匾随意地斜横在校门对面马路边的人行道上。</p><p class="ql-block"> 那时咨讯并不发达,但听父辈们说,这“广东士敏土厂”大有名堂!曾经是孙中山的大元帅府。</p><p class="ql-block"> 政府为了恢复大元帅府原貌并完善配套真是不惜重金!</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大元帅府原址原为广东士敏土(水泥)厂,于1907年兴建,主体大楼有南北二幢,中间有架空走廊相连,均为三层的意大利式房屋,灰脊瓦面双坡顶,每层都有券拱式凉廊。</p><p class="ql-block"> 1917年7月,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征用此地作大元帅府。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被架空职权,含愤辞去海陆军大元帅后撤出大元帅府并离开广州。</p><p class="ql-block"> 1920年,粤军击败盘踞在广州的桂系、滇系军阀后,孙中山重回广州,取消军政府,并于1923年3月在再次征用广东士敏土厂大楼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航拍广东士敏土厂的历史照片。厂房周边一片荒凉;江面帆影幢幢。我居住此处时海印桥还未修建,江对岸就是大沙头客运站和大沙头货运码头。此段江面百舸争流,还不时有风帆船驶入靠泊对岸的大沙头货运码头哩!</p> <p class="ql-block">  大元帅府纪念馆分北幢、南幢(其实广州人更喜欢称前幢、后幢)两部分。北幢主要是展出元帅府大楼的沿革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以及就任大总统后至去世前的重大历程;南幢则完全按照孙中山先生就任总统后元帅府的规制布局恢复原貌,使参观者直观的感受当时的气氛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进入大元帅府的主入口。从这里可以到北幢的一、二、三楼各个展室参观,也可以穿过这个门道去到后幢参观。</p> <p class="ql-block">  进入门洞,即时会见到一个仿大革命时期革命军人的蜡像,仿如关健部位的警卫一样审视着参观者进入展室。</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的太平桶(消防桶)。</p><p class="ql-block"> 旧式的楼宇没有消防水管,更没有消防栓。楼宇内的消防只好在楼内若干地方设置太平桶,平时桶内盛滿水,如遇火灾则在太平桶取水扑救。如果再先进一点,则有配备有铜制水枪,扑火时只需把铜制水枪放置在盛水的桶上,上下按压水枪,水就可以喷射出远距离,达到救灾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展厅的主题是“大元帅府的前世今生”。主要是介绍大元帅府的历史沿革和恢复大元帅府原貌用作大元帅府纪念馆的历史脉络。</p><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大元帅府完成其历史使命。大元帅府撤销后,旧址先后被用作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广东无线电专门学校、国父文化教育馆两广分馆、国父纪念馆等。</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撤销后用作广东无线电专门学校的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民国时期用作国父文化教育馆两广分馆和国父纪念馆时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该处先后成为新中国的部队及广东省相关部门的办公用房。</p><p class="ql-block"> 从1964年到1998年,原大元帅府的楼幢被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作为办公、住宿用房。</p><p class="ql-block"> 1998年10月19日,广州市政府收回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搬迁保护范围内首期60户居民,并开始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1999年—2000年,开始北楼及南楼的整修,期间斥资1500万人民币对原有的六层居民宿舍楼进行搬迁,以复建大元帅府门楼。我的家就是在这时期易地搬迁。</p><p class="ql-block"> 2001年7月,南楼整修完毕,并举行“百年帅府”复原陈列展览,纪念馆首次向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2001年12月,北楼整修完毕,并举行“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史料陈列展览,实现第二期开放。</p><p class="ql-block"> 2002年,完成旧址大门楼复原工程,并搬迁第二期保护范围内70户居民。</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1日,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展览共展出12件/套珍贵展品,包括广东士敏土厂界碑、夯实厂基的杉木桩、澳大利亚建筑设计师帕内雕塑、民国时期印有岑春煊头像的明信片、广东士敏土厂远景照片、《官督商办广东士敏土厂简章》、“五羊牌”水泥包装袋、广东省财政厅五邑征收分局征收舶来士敏土附加大学经费单、广东西村士敏土厂介绍册、《广东西村士敏土厂复厂三周年纪念特刊》等实物或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原广东士敏土厂的地界石碑。它见证了大元帅府纪念馆所在建筑从广东士敏土厂到大元帅府,再到无线学校,再后来的广东省农机公司办公楼的历史变迁与沿革。</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前身广东士敏土厂建筑的设计者澳大利亚的建筑师亚瑟·威廉·帕内的雕像。帕内可称得上是20世纪初广州建筑界最耀眼的明星。他在来华短短8年间,设计了起码超过25幢各式建筑,其中至今可考的除了孙中山大元帅府(广东士敏土厂办公楼)外,还有沙面建筑群:包括沙面红楼、瑞记洋行、礼和洋行等,还有海关钟楼、广州波楼、中山大学马丁堂、五仙门发电厂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建筑既有西式风情又融合了东方元素。</span></p><p class="ql-block"> 据专家考究,帕内的广东士敏土厂办公楼的设计灵感可能来自16世纪意大利Farnese王宫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  1917至1925年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政局动荡,士敏土厂水泥生产时作时辍,最终陷入停顿。期间孙中山</span>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两度选择广东士敏土厂办公楼作为大元帅府驻地。并将办公楼区域脱离广东士敏土厂管辖。</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广东士敏土厂见证了护法运动和第一次国共合作。</p> <p class="ql-block">  北幢展厅的笫二部分展示的孙中山先生早年的革命历程。包括“立志革命”、“组建组织”、“策动起义”等历程。</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组建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多次策动武装起义。最终以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帝制。</p> <p class="ql-block">  推翻清王朝后,孙中山着手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并自命军政府临时大元帅!</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成立中华民国政府,被推举为中华民国政府大总统!并选定当时已经歇业的广东士敏土厂作大元帅府。指挥护法、平叛、北伐等相关行动。</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孙中山就任大元帅时所穿的大元帅服及其佩剑。</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孙中山根据当时日本学生流行的学生服改良的服装,用于日常办公行政时穿着的制服。因为是按照孙中山的意见裁剪缝制的,后人给这种服装起名为中山装。</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上的人都是国民党元老人物。</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现代画家创作的表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刻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进入南幢的门口。进入了这里就进入了南幢展厅……</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孙中山、宋庆铃在大元帅府工作情景蜡像。</p> <p class="ql-block">  大元帅府纪念馆有一个很暖心的举措,在展览的一两处地方摆放了藤椅茶几,经询问管理人员,说是供参观者拍打卡照用的。</p> <p class="ql-block">  管理员还帮我拍了打卡照。让一直坚持美篇作品不出镜的我,为了更好地说明一下这暖心举措也破例地出了这一回镜。</p> <p class="ql-block">  展厅中展出了一架双翼飞机。这是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后扶持冯如建造的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实物缩比模型。</p> <p class="ql-block">  大元帅府纪念馆的南幢全部还原布置了元帅府各办公机构。</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楼设有参军处、卫队宿舍、武器库、收发室、金库、医官室、值星副官室、通谒室。</p><p class="ql-block"> 二楼设有总参议室、参谋处、秘书处、 大元帅府公报编辑发行室。</p><p class="ql-block"> 三楼设有会议室、孙中山办公室、卧室、盥洗室、餐厅、小客房、无线电报室。</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大元帅府参军处</p><p class="ql-block"> 参军处是大元帅府三大职能处室之一。它负责大元帅府内部勤务、庶务、医疗卫生,传达军令,接见宾客,保卫大元帅府和大元帅的安全,以及一切不属于其他处室管理的事务。参军处设参军长、参军、副官、上尉差遣、三等军医官等。朱培德、张开儒等先后担任大元帅府参军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值日副官室</p><p class="ql-block"> 值日副官室是大元帅府值日副官办公、休息的场所,隶属参军处、值日副官负责接待宾客、传达命令等事务、宾客想要晋见大元帅,须由值日副官呈调大元帅接见或派人接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里的小客房</p><p class="ql-block"> 小客房是孙中山、宋庆龄夫妇接待家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宋美龄曾多次来到大元帅府居住,陪伴姐姐宋庆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医官室。</p><p class="ql-block"> 医官室设医官,负责元帅府内的官兵的小伤小病医治及日常卫生防疫工作。</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通谒室</p><p class="ql-block"> 通谒室是大元帅府对来访者登记、通报传达的常设机构,隶属参军处。通谒员负责接待来访者,并通报值日副官。 </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到访元帅府,在通谒室等待孙中山会见的蜡像造型。</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会计司.庶务司</p><p class="ql-block"> 大元帅府会计司设置统计、收入、出纳、文牍等科室,负责大元帅府出纳、稽核、统计、撰拟文牍、保管册籍等事项。</p><p class="ql-block"> 庶务司负责大元帅府公产公物的采办和保管、府内维修和养护、卫生防疫等杂务,以及不属于其他处室负责的事项。</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卫队长室</p><p class="ql-block"> 卫队长室是大本营卫队长的办公和休息场所,卫队长通常由参军处参军兼任,副队长由参军处副官兼任。卫队长和副队长负责管理、训练卫士队、保护大元帅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这间是大元帅府盥洗室。</p><p class="ql-block"> 该盥洗室为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专用。</p><p class="ql-block"> 据说孙中山酷爱研读地图,连盥洗室墙壁上也要悬挂地图,以备随时查阅。</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武器库:</p><p class="ql-block"> 武器库是大元帅府存放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的场所。其中有当时最新式的美国造双弹夹汤姆森机关枪,另外还配有步枪和驳壳枪。</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办公室是孙中山处理政务的场所。孙中山在此筹备改组国民党和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筹建黄埔军校和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收回海关关余、平定商团叛乱、组织北伐等。</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卫队宿舍</p><p class="ql-block"> 卫队宿舍是卫士休息的场所。大元帅府卫队直属参军处,负责府内巡逻和护卫。卫士每天操练两次,并上两节政治和军事课程。</p><p class="ql-block"> 除了府内进驻的卫队,帅府外围还驻扎过大本营拱卫军、警卫团等部队,保卫大元帅府的安全。大本营警卫团中走出了邓演达、陈可钰、薛岳、叶挺、张发奎等著名人物</p> <p class="ql-block">  室内是孙中山与李大钊商谈国共合作的蜡像再造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会议室</p><p class="ql-block"> 会议室是大元帅召集军政要员开会及接见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来访人士的场所。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谭平山、瞿秋白、张太雷、林伯渠、彭湃、杨殷、阮啸仙、施混等,以及苏联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鲍罗廷、维经斯基等都曾在此与孙中山会晤。</p> <p class="ql-block">  这间大元帅府总参议室</p><p class="ql-block"> 大元帅府总参议室是总参议的办公场所。胡汉民时任大元帅府总参议。孙中山外出征战,设立大元帅行营时,通常由胡汉民镇守广州元帅府,代行大元帅职权。因此,胡汉民有“代帅”之称。</p><p class="ql-block"> 此外,大元帅府还设有参议、咨议等职位。</p> <p class="ql-block">  这是胡汉民坐镇总参议的蜡像情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里的孙中山卧室。</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卧室是孙中山、宋庆龄夫妇在大元帅府生活、休息的场所,同时也是宋庆龄办公的地方。室内是宋庆龄在起草英文信件的蜡像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总统夫妇的专用餐厅</p><p class="ql-block"> 餐厅是孙中山、宋庆龄夫妇用膳、宴请亲友和休闲的场所。据说有专人担任孙中山夫妇的厨师,并两个专人负责照顾孙中山夫妇的生活起居。</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元帅府无线电报、电话室</p><p class="ql-block"> 无线电报、电话室是大元帅府为迅速处理前线事务而设置的机构,先后隶属大本营秘书处和广东电政监督署,负责电报、电话的接收与拍发工作。设有主任、电报员、翻译员等职。</p> <p class="ql-block">  这元帅府收发室。收发室隶属参军处,负责大元帅府文书的收发、传达和保管,收发室设收发主任和供事若干。</p> <p class="ql-block">  大元帅府的北幢与南幢都参观完后,来到室外南幢西边的一处小园子,这是属广东省农机公司管理时出让的一块地块。市政府决定恢复大元帅府原貌后,强制收回的地块。</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方在这里布置了一处别致的、绿树成荫的园子,园子里安放了一尊雕塑精致的孙中山、宋庆玲夫妇的汉白玉雕像供参观者詹仰。</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给雕像深深鞠躬后结束对大元帅府的参观。</p> <p class="ql-block">  文章完成于2025年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摄影编辑 : 礁石鸣琴</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撰 : 礁石鸣琴</p><p class="ql-block"> 模板设计 : 礁石鸣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