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助于新文化认知和得以重建的民俗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节标准时间的起止日期之文化观</span></p><p class="ql-block"> 欣赏者:彭达师</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y0yq1g" target="_blank">春节的意义在于了却父母的心愿与美好的期许——所念之人相聚在一起守岁跨进新年</a></p><p class="ql-block">导读:有人认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俗学是对群体性模式化的代代传承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研究。而民俗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方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地方差异,这也就是俗语中所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人春节的起止时间,实际上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的小年夜的标准时间开始,就正式进入春节的文化时空体系,一直到元宵节的正月十五为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人真正的春节时间周期就是22天,过了元宵节,这个年才算过去。</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u8zi8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民间又一个习俗蕴含着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正月十九象征着一年的丰收和安康</a></p><p class="ql-block">今天(2025.2.21)农历正月廿四,有春城之称的昆明市,阳光明媚……</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nf4ux0" target="_blank">常见的敬神祭祖方式烧三根香之寓意——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和文化意义之解读</a></p><p class="ql-block">早餐后,带小孙子又来到昆明市淼鑫养老院的小花园里的沙盘桌子上游玩,一对90多岁的四川籍的老夫妻俩,男的正在做健身操,而正坐在小圆凳子上晒太阳的女的,起身慢步走到我孙子玩的沙盘桌子旁边,教我孙子玩沙盘游戏。(所拍场景照片附后)</p><p class="ql-block">刚才,笔者无意间看到某微友十几天前发在“思想与文学交流群”中的一个链接,尽管其观点和说法,虽然尚有某些瑕疵,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对于春节的民俗文化认知存在很多误区的国人来说,却又有一定的的参考价值和良好的引导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46znuq"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执着便是万般皆苦 放下才是涅槃重生</a></p><p class="ql-block">分享之标题,系笔者所编撰。</p><p class="ql-block">特转发给大家们研读,其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从民俗学看,过年究竟过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但是,国人对于春节的民俗文化认知却又存在很多误区。</span></p><p class="ql-block">实际上,中国人的春节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的小年夜的标准时间开始,就正式进入春节的文化时空体系,一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为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人真正的春节时间周期是22天,过了元宵节,这个年才算过去。</span></p><p class="ql-block">而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刚好相差七天。为什么必须是七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就是民俗传统的伦理设计在时间周期中的表现,这七天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考察时长,也就是“年关”</span>。</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民俗传统文化中,数字“七”却是一个凶吉参半的天道象征的数字,数字“七”是吉是凶,是由具体文化语境决定的。</p><p class="ql-block">“七”可以象征死亡,如汉族人在去世后,按照民俗传统,有做七的风俗,每隔七天,就要招魂一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丕逼弟弟曹植写七步诗,也是死亡威胁。俗语说的“打蛇要打七寸”“七窍流血而死”,讲的也是死亡。</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过年,其实是“过年关”,即年关难过,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年度考核时辰到了,而考核工作是由人间的灶神与天庭的玉皇大帝决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小年夜,在中国人的伦理文化想象中,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每户人家过去一年行为的得失,形成口头年度报告。</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民俗文化伦理强调的是,只有行善积德的人家,在大年三十辞旧迎新之日,也就是第七天,才会有福神降临,而作恶多端的人家,大年三十不可能迎来天上的福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也就是《易经》说的“行善之家,必有余庆,行不善之家,必有余殃”。</span></p><p class="ql-block">因此,春节首先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美德考查的神圣时刻,其次才是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节日,这一顺序不能颠倒。</p><p class="ql-block">正如《礼记·王制》篇记载:“司徒修六礼以节民行,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春节,就是中国人“一道德以同俗”的神圣节日。</span></p><p class="ql-block">当然,数字“七”,也可以象征吉祥与生命,如北斗七星以及北斗七星的人格化体现的七仙女的民俗文化想象图景。</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素问》篇中的《上古天真论》一文,就指出女性的生命周期就是以“七”为周期。</p><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的年夜饭,也存在问题。</p><p class="ql-block">年夜饭的数量,民俗传统是有讲究的,要求是偶数,即好事成双,一般是四色冷盘与八个热菜,组成十二个菜肴,象征过去一年的十二个月。</p><p class="ql-block">但很多人家,大年三十晚上年夜饭的数量也是不确定的,这其实是民俗传统的遗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民俗学是对群体性模式化的代代传承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研究,而民俗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方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地方差异,这也就是俗语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span></p><p class="ql-block">《礼记·王制》篇对此有详细记载:“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段话讲的就是气候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相应的风俗也有所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针对浙江来说,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一书中就区分宁台温为代表的海滨、杭嘉湖为代表的平原、金衢盆地为代表的山谷三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民俗差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正如大年三十晚上的子时,北方人一般要准备饺子祭天地神灵和祖先,而南方人则多为汤圆或年糕。</span></p><p class="ql-block">另外,地方民众对当地民俗文化的解释,往往反映了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而这种民众的地方性的解释,需要得到民俗学家应有的关注与尊重。</p><p class="ql-block">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代,许多民俗认知需要更新,即开展民俗文化的再认知。</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汉武帝确定“河出昆仑”,这是中国文化政治地理学的汉代实践,实际上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山间出水,绵延群山间,山脉即龙脉,而中国人则视自己为龙的传人。</span></p><p class="ql-block">汉语的民俗文化表达中,有“山水画”“山水诗”等词汇,“山水”一词,从语序上看,“山”在“水”之前,有山乃有水,“山”是根本所在,因此语序其实也是民俗文化秩序。</p><p class="ql-block">随着民俗学研究的深入,大量新的文化认知会得以重建,这也将有助于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0bfn0b" target="_blank">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语之深刻内涵及其智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pmyoc8" target="_blank">造人与找钱的关系之人生观</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