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豪著风云 为高祖父立碑小叙

东山松

<p class="ql-block">  我的高祖父张学林,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xxX村张氏家族有口碑记述的一位颇为杰出,颇有作为,颇有才华,对张氏家族繁衍发展有较大较深远影响的一位先驱。一位风云人物!</p><p class="ql-block"> 他生活于十九世纪上半叶,分别远离曲靖市、昆明市一百多及三百多公里的深山老林,一个约20户左右的彝族村中。曾读私塾,并出山到曲靖越州古镇求学深造。尔后他先后爬山涉水赴离家七百公里的红河州锡山个旧、昆明等洞察外部世界,以图改变自己的封闭处境。并参加昆明的科举考试,以求知、求友,为改变家乡落后封闭的穷困面貌而寻找出路。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第,但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外部世界,升华了人生观!</p><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地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云岭大地杜文秀(回族)、李文学(彝族)分别举义旗开展反压迫的反清斗争。滇东回民马如龙、马连升也分别揭竿而起。张学林等曲靖东山彝族青年也闻风而起,跟随马连升开展反压迫的斗争。但坚持了十年左右,最终失败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躲避官府和地方势力的追扑,高祖父偕妻子远赴寻甸县躲难。不幸染病而亡。年轻的高祖母千辛万苦,忍辱负重将丈夫遗体火化背回老家草草掩埋。</p><p class="ql-block"> 随时光久远,知悉在杂草丛中高祖父坟墓的人大多数都走了,每年清明上坟后代们辨认越来越困难。同时,对高祖父当年作出的豪迈业绩,他的崇高品德,灬以适当的形式彪秉于世,照耀于族人前进的步伐,让它流淌于后人的心上,永远追记高祖父的光辉业绩,为国家社稷发展繁荣,好民族和谐,为家园生活美好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正是应运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运家族的渴求,张老五兄弟,主动出来牵头谋划,出力出资,为高祖父立碑,偕同高祖父的亲眷共修葺31冢坟。应诸贤弟、侄儿辈们的要求,我撰写了高祖父碑铭!</p><p class="ql-block"> 注:按照国家明文规定,碑的大小尺寸,全都是依法依规立!附:张学林墓碑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公学林墓碑铭</p><p class="ql-block"> 千秋功德垂子孙 百世昌隆倚高祖</p><p class="ql-block"> (上为碑联)</p><p class="ql-block"> 东山苍松傲霜雪,篆河1吉水泽孙后</p><p class="ql-block"> 反清起事谋民祉,耕读三乡著春秋</p><p class="ql-block"> 高祖父张公学林,彝族,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xxX村人。生于1828年吉月日,卒于1865年夏,享年38岁。十一岁时母李氏辞世,父继娶赵氏,生二弟学华,三弟学满,四弟学四,妹名不详。学林高祖先读私塾,后赴越州镇求师续读。二十岁前曾参加科举考试,因故未能及第。时政敝垢,社保阶级矛盾突出,高祖深身感压抑。遂约表弟李四龙、张华等到个旧、昆明等地寻找谋生路,闻太平天国攻入应天府,颇受启迪鼓舞,遂即返乡。1856年(清咸丰六年),滇东回民马连升在杜文秀、李文学反清起义的影响下,掀起滇东回民大起义。张学林、李四龙、张华等彝族青年应运而起。马连升委任其人为“帅主”,分别设立帅府,率领彝族被压迫大众开展轰轰烈烈反清斗争。但终因势单力薄,最终起义失败,遭残酷镇压。张学林遂于1864年10月(同治三年)到寻甸避难。1865年夏高祖父不幸染病辞世,年仅38岁。高祖父虽因英年早逝,但他虎虎一生,宏志高远,厥性敦厚,磊落平生志,破浪去乘风,为民蹈火,无惧风险,光宗荣族,仪表后世,真乃彝家骄子,张氏豪杰。我等玄孙、来孙之辈,应承继高祖之宏志,竭诚奋力,为江山社稷,灿烂辉煌,为民族和谐,为家族兴盛宏茂,奋力拼搏,百尺竿头!</p><p class="ql-block"> 高祖父被褐怀金,高祖母乃金玉兰蕙。在高祖父不幸英年辞世后,高祖母化悲痛为力量,把丈夫遗体火化,捧骨灰回故里xxx安葬。在极端困苦之岁月里,她终徇己以效能,柔弱之躯撑起一栋大厦,把儿子张朝勇、张朝峰、张朝乾、张朝发抚养长大成人,把残缺这艘家庭之船,运达彼岸。高祖母晚年得回报,儿孙满堂。</p><p class="ql-block"> 椿逝萱劳撑大厦,勤耕桃源酿后隆。</p><p class="ql-block"> 祖德宗功征祥瑞,子孝孙贤傲苍穹。</p><p class="ql-block"> 高祖张学林之后辈,如青竹遍野,似苍松榛榛,人才济济,霞光满天。他老人家可笑傲于九泉之下。</p><p class="ql-block"> 张学林之曾孙、离休干部张鸿陞在他生前,千辛万苦写成了《xxx张氏族源概要》,包括张学林简传,给张家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值得深深追念。笔者正是以此宝贵资料,编撰成高祖父的碑铭。</p><p class="ql-block"> 诸玄孙、来孙拥立</p><p class="ql-block"> 公元2025年1月12日</p><p class="ql-block"> 农历壬寅年十二月十三</p><p class="ql-block">附注:篆河,即东山人的母亲河,发源于富源县,经东山全境,流经罗平、师宗等县注入珠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