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明前学会拥抱自己

安然

<p class="ql-block">凌晨三点的城市像座透明的水族馆,写字楼的格子间泛着幽蓝的光。小吴揉着酸痛的脖颈关掉最后一台显示器,电梯镜面映出他松垮的领带和眼底的鸦青。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不同经纬度上演,成年人带着各自的伤口泅渡长夜,渐渐懂得最深的夜要自己掌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司楼下的老榕树教给我重要一课。那年台风掀翻它半边根系,残枝耷拉在水泥裂缝里渗着汁液。园林工人说要砍掉重栽,它却用三年时间让气根扎进砖缝,如今树冠撑起整片绿云。植物学家说这叫"胁迫适应",当外力支撑消失,生命会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p> <p class="ql-block">想起刚入职时抱着文件在走廊狂奔的自己,被否定方案后躲进消防通道哭红的眼睛。某个加班的雨夜,当第9版PPT终于通过时,显示屏的微光里忽然看清,那些无人搀扶的踉跄,都在重塑着骨骼的形状。就像海岸的礁石,正是千万次独自迎接浪涌,才雕琢出对抗风暴的棱角。</p><p class="ql-block">小区早餐铺的周姐常在揉面间隙背单词。丈夫病逝那年女儿刚上小学,债主堵门时她把孩子护在身后,凌晨四点开始和面。现在玻璃窗上贴着女儿重点中学的奖状,蒸汽氤氲中她给我看夜校录取通知:"以前觉得天塌下来要找柱子靠,后来发现,自己站起来就是屋檐。"</p> <p class="ql-block">朋友创业失败那晚,我们在江边喝光半打啤酒。他指着对岸灯火说:"你看那些亮着的窗户,哪个不是咬着牙的灵魂在发电?"潮水漫过我们搁浅的叹息,他忽然笑起来:"栽进泥潭才知道,能把自己拔出来的,终究是自己的脚掌。"</p> <p class="ql-block">或许我们误解了"依靠"的本相。那些深夜崩溃时忍住没拨的号码,医院走廊独自签字的颤抖,并非无人可依的悲凉,而是生命在教我们辨认内心沉睡的矿脉。就像格陵兰岛的冰川,看似孤独伫立,实则每道裂痕都在积蓄重生的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快亮时,小吴发现榕树新生的气根在晨风里轻晃。露珠顺着叶脉滚落,将第一缕阳光折射成彩虹。这座城市永远有赶早班地铁的人潮,他们带着各自的星火奔赴人间,在相互辉映的孤勇中,连成一片璀璨银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