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斧先生是著名诗人,不但著述甚丰,而且多才多艺,是京剧资深票友,又是戏曲人物画家。我与之交往不多,但是近年来有过好几次接触,并且互赠作品。他对于格律体新诗的探索是抱支持态度的,我还知道,他与我同好杯中之物,这使我对他有一种亲近感。 几天前到诗词学会办公室去,打开抽屉,在一大堆信件里,发现了木斧先生寄自成都的来信,自然先拆,结果不禁大喜。<br> 原来其中有一张十分有趣的照片,看来是老先生在一艘渔船里拍摄的:只见他坐在舱里,正端着盅儿津津有味地品咂着美酒哩。而他两旁都吊着鱼篓,背后还挂着一件蓑衣。我不由想起张志那首著名的《渔歌子》,不知道他老人家是不是也沉醉在那美好的意境中? 更叫我喜欢的是另外两张木斧先生手书的纸片,那是两首赠与我这同好的小诗,不妨原文照录:<br> 诗花<br> ——给万龙生<br> 木斧<br> 你把你的诗篇<br> 倾入我的酒盅<br> 我把我的水酒<br> 洒向你的诗苑<br> 酒醉了,花开了<br> 2011·6 呵呵,我的网名叫“诗酒自娱”,看来这对他也是太合适了。还有一首没有题目:<div> <br> 万般皆可舍,<br> 唯酒不可抛。<br> 戒之诗意减,<br> 乐趣何滔滔?<br> 龙生兄鉴之<br> 木斧<br> 2011·6</div> 这是把诗与酒牢牢结合,说二者之密切达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而以“滔滔”状饮酒之乐,则非个中人不能道也!<div><br> 如此珍贵的礼物,可惜我收到太晚了,一直没有答谢,非常失礼。特做此文,以申谢意,并权当补过吧。尚祈木斧先生谅之是幸!</div> 【后记】在网上查到这篇文字,大喜,乃请美友们分享。另外,在“东方诗风”论坛还查到诗友、《宁夏日报》著名记者魏萍采访木斧先生的文章,略谓:2012年她在酉阳参加“格律体新诗论坛”活动后,返城特地在成都停留,采访了他。魏萍这样介绍他:<div><br></div><div>先生原名杨莆,笔名木斧。所以叫木斧,是嫌杨莆太死板,便将杨字去掉一半,莆字砍不开,只好谐音成“斧”字。说到木斧笔名,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上海一位诗人有感于木斧诗歌针砭生活,锋芒锐利,于是寄赠一首短诗:“木斧先生/我想给你改名字/改为诗斧/因为你写的诗鞭辟入里/削铁如泥/入木三分!”木斧感谢对方夸赞,却不能接受如此改名,于是复函道:“若改‘诗斧’,这名字太神圣了,不敢当;改‘金斧’,太贵,我担不起;改‘钢斧’,太重,我挺不住。所以:还是作为木制玩具,供小朋友玩乐吧。”先生性情由此可见一二。<br></div><div><br></div><div>木斧1946年开始正式发表作品,至今创作旺盛,著有《木斧诗选》《诗的跋涉》《木斧短文选》等诗集、评论集、童话集、短文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集等著作几十种,作品先后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新文艺大系》《中国四十年代诗选》《中国现代经典诗库》《20世纪中国新诗辞典》等160多种选本。生平载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作家自述》《现代诗人辞典》等100多种辞书。代表作《沉默》《春蛾》《过三峡》广泛被国内外报刊转载、引用和评论。应该说,作为回族诗人,木斧在我国少数民族诗歌史上具有较高地位,在中国新诗史上也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br> 饶有兴味的是,木斧老年喜欢上戏剧,尤其专攻丑角,先后演出了《卖马》《群英会》《女起解》等50多个剧目100多场次,71岁时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有人曾问木斧缘何对丑角情有独钟?答曰:“我一生坎坷,红黄蓝白黑都经历了,在舞台上嬉笑怒骂都有亲身经历,表现起来真切自然。”先生是将人生看作大舞台,将大舞台看作人生,不回避苦难,细嚼生命苦辣酸甜,乐享洒脱自由人生。<br> 丰厚的才思,流溢的才情,令先生古稀之年又开始学习戏画,创作了系列《木斧戏装自画像》(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获《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展》佳作奖,收入《中华翰墨名家作品收藏宝典》《亚洲华人书画艺术博览》《中国书画作品收藏宝典》《世界学术文库》等图书画册。现任东方神州书画院顾问。<br> “少年学诗,花甲学戏,古稀学画。”这是木斧给自己的总结。而无论学诗,无论学戏,无论学画,都让木斧修炼到了一个比较高深的境界。2009年,先生腿脚不太灵活了,决定告别舞台,退前仍不忘将新诗和戏曲拉到一起,于是,成就了诗歌创作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木斧戏诗。先生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只是告别舞台,并没有弃诗,我的诗,不是照样还在天空中飞翔吗?”<br> 戏里的人生,诗里的人生,真实的人生,演绎得都那么精彩,木斧是第一人。<br></div> 先生写过一首诗《八十自寿》:小时候,面对门前的大山/胆怯的我问自己/我能爬上去吗?/今天,我毫不费力地登上了/八十岁的大山,这小孩/怎么一瞬间变成老爷爷了?…… <div>度娘对先生的介绍——</div><div><br></div>木斧(1931年~2020年3月15日),原名杨莆,回族,出生四川成都,祖籍宁夏固原。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应用艺术科。历任《指向》诗刊主编,广汉县团委书记,四川省团委科长,绵阳地区文教局办公室主任,《绵阳报》组版组长,四川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div><br></div><div>我还补充一点:据悉,他是吃过苦头的,是“最年轻”的胡风分子呢。享年89岁,晚年幸福,得以寿终正寝,</div> 先生当年赠我的照片、发表于台湾《葡萄园》诗刊的组诗复印件,都成为我收藏的珍品了: <p class="ql-block">【增补】我把此篇发给魏萍阅后,她发来当年木斧先生赠诗的手稿照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