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有灵魂吗?豆包PK 深索

NONO 天大

<p class="ql-block">我写了以下论点:</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首诗少的就28个字、甚至20字,你管我怎么来的呃,只要你找不到抄袭的出处,你凭什么说是AI作的或AI帮助下作的呢?!要想公平,唯有“闭卷考试”:即在现场在规定的时间内作诗,否则都是扯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但话又说回来了,写诗目的是什么,有人说诗言志、有人说自我宣泄、有人说自我娱乐。那往诗刊投稿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从艺术角度请专家或大家来鉴宝吗?宝就是宝,你管是怎么做出来的呢!管是不是偷来的呢?</b></p><p class="ql-block">然后分别让“豆包”和“ Deepseak”作一首七律及一篇议论文,结果如下</p> <p class="ql-block">《诗韵之思》</p><p class="ql-block">短诗廿字意悠长,创作由来论短长。</p><p class="ql-block">未觅抄痕休议假,若求公正试临场。</p><p class="ql-block">言志抒怀皆为乐,投刊寄意盼流芳。</p><p class="ql-block">诗中真宝凭君鉴,何管生成径路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韵之魂,真意何寻?》</p><p class="ql-block">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涉足诗歌创作领域,引发了一场关于诗歌创作本质与评判标准的激烈讨论。有人振振有词:一首诗不过二十或二十八个字,只要无抄袭之嫌,就不该被质疑为AI之作,唯有现场限时作诗的“闭卷考试”才是公平的鉴别方式。然而,这看似有理的观点背后,实则反映出对诗歌创作和诗歌价值的片面理解。</p><p class="ql-block">从创作的角度来看,“闭卷考试”式的现场作诗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创作者的即时才情与功底。在时间的紧迫限制下,创作者无法借助外力,只能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感悟与艺术素养,在灵感的火花与思维的碰撞中挥笔成诗。这种方式能展现出创作者真实的文学功底和敏捷的思维反应,就像古代文人的即席赋诗,考验的是创作者的真才实学。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诗歌创作并非单纯的限时竞技。很多流传千古的佳作,都是诗人历经长时间的沉淀、思考,在某个瞬间灵感爆发后精心雕琢而成。杜甫的沉郁顿挫之作,饱含着他一生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绝非一时的限时创作能够达成。因此,将现场限时作诗作为评判诗歌真伪与优劣的唯一标准,无疑过于狭隘。</p><p class="ql-block">再看诗歌的目的,“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志向的寄托。屈原在《离骚》中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奸佞小人的愤慨以及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其情感之深沉、志向之高远,穿越千年仍震撼人心。诗歌也是自我宣泄的出口,当人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困苦,或是收获喜悦、感动,都可以通过诗歌将内心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诗歌还能成为自我娱乐的方式,诗人在文字的排列组合中寻找乐趣,享受创作的过程。然而,当诗歌投向诗刊,就不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它进入了公共领域,成为一种艺术作品接受大众和专家的审视。此时,诗歌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方式就变得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有人认为,只要诗歌本身是艺术瑰宝,就不必在意它是如何创作出来的,甚至不该在意是否是偷来的。这种观点大错特错。诗歌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字所呈现出的艺术美感,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与独特的人生体验。AI创作的诗歌,尽管在语言的运用和形式的构建上可能完美无缺,但它缺乏人类真实的情感与生命体验。它无法像人类诗人一样,在生活的磨砺中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产生对万物的热爱与悲悯。而抄袭之作更是对诗歌创作的亵渎,它不仅窃取了他人的智慧成果,更破坏了诗歌创作的纯净环境,让真正的创作才华被埋没。</p><p class="ql-block">诗歌创作的本质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艺术表达,评判诗歌也应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不能仅依赖现场限时创作这一单一方式。我们要尊重诗歌创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珍视人类在诗歌创作中投入的情感、思想和生命体验,让诗歌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栖息地,而非被技术和抄袭侵蚀的荒芜之地。</p> <p class="ql-block">《七律·诗论》</p><p class="ql-block">诗成廿字亦堪珍,</p><p class="ql-block">莫问来由莫问因。</p><p class="ql-block">闭卷方能分胜负,</p><p class="ql-block">开书岂可辨伪真。</p><p class="ql-block">言志抒怀皆有意,</p><p class="ql-block">娱心寄兴总关情。</p><p class="ql-block">投刊请鉴求公论,</p><p class="ql-block">宝自生辉不问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歌的本质:超越创作方式的永恒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关于AI创作诗歌的争议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必须通过"闭卷考试"来验证诗歌的真实性,有人则主张只要作品优秀就无需追究创作过程。这些争论的背后,折射出我们对诗歌本质的深刻困惑。当我们过分关注诗歌的创作方式时,是否已经偏离了诗歌艺术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诗歌创作:从古至今的演变</p><p class="ql-block"> 诗歌创作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诗经》的民间采风,到唐代的科举试帖诗,再到现代诗歌的自由创作,诗歌的创作方式始终在演变。李白醉酒赋诗,苏轼即兴唱和,这些传世之作的诞生都带有特定的创作情境。古代文人雅集时的即兴创作,与今天借助AI进行创作,本质上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创作方式。</p><p class="ql-block"> 创作工具的革新从未改变诗歌的本质。从甲骨文到竹简,从纸张到数字媒介,每一次载体的革新都带来了创作方式的改变。AI作为一种新的创作工具,其本质与诗人使用毛笔、钢笔并无区别。工具只是载体,关键在于创作主体是否通过这个载体表达了真实的情感和思想。</p><p class="ql-block"> 创作过程与作品价值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梵高作画时的疯狂状态,与达芬奇精密的计算,都创造了不朽的艺术作品。诗歌创作同样如此,无论是苦吟得句还是即兴创作,都不能决定作品的最终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诗歌鉴赏:超越创作方式的审美判断</p><p class="ql-block"> 诗歌鉴赏的核心在于文本本身。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创作过程。同样,对于AI创作的诗歌,我们也应该关注其文本质量,而不是创作方式。</p><p class="ql-block"> 诗歌的艺术价值与创作方式无关。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李清照的婉约词,这些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艺术成就,而不在于创作时使用了什么工具。AI创作的诗歌如果能够达到同样的艺术高度,同样应该得到认可。</p><p class="ql-block"> 创作动机与作品价值的关系需要辩证看待。有些诗人为了抒发个人情感而创作,有些诗人为了艺术追求而创作,这些不同的创作动机都可能产生优秀的作品。AI创作虽然动机不同,但只要作品本身具有艺术价值,就值得肯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诗歌的未来:创作方式的多元化发展</p><p class="ql-block"> AI创作正在改变诗歌创作的传统模式。AI可以快速处理大量语言数据,发现新的语言组合方式,这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改变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对诗歌创作的丰富和拓展。</p><p class="ql-block"> 传统创作与AI创作可以并行不悖。就像摄影术没有取代绘画,而是催生了新的艺术形式一样,AI创作也不会取代传统创作,而是为诗歌创作开辟新的道路。两种创作方式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p><p class="ql-block"> 诗歌艺术的本质在于人类情感的永恒表达。无论是传统创作还是AI创作,只要能够真实地表达人类情感,传递思想价值,就是有价值的诗歌创作。诗歌的未来不在于创作方式的争论,而在于如何更好地表达人类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这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诗歌的本质价值,而不是创作方式。诗歌是人类精神的结晶,是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升华。无论创作方式如何变化,只要诗歌能够打动人心,传递真善美,就实现了它的价值。让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共同推动诗歌艺术的繁荣发展。</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PK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 豆包写议论文违背命题者本意,写出了叛逆观点,显示出有灵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 Deepseak顺应朕意加以发挥,有拍马的天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 写格律诗都不咱地,特别是后四句平仄韵脚一塌糊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