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心理咨询师这一技术岗位,“有纠纷找律师,有焦虑找心理师”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标配。资料显示2017之前,我国人力资源部权威发布,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需要通过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行政部门颁发相应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通用,规范并有操作性,只是后来,种种问题的出现,以及如何发挥行业积极作用等原因,(2017年9月)心理咨询师被移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但,并没规定取消原资格证书和从业者持证上岗要求。有人认为:心理咨询师不再属于国家强制准入类职业,但为了保证专业性和服务质量,有关行业特别是教育行业,继续要求持证上岗,却没有权威性的、国家人力资源认定的岗位资格证书。</p> <p class="ql-block"> 地球人都明白,心理咨询是学科专业性很强的岗位,必须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于是,社会各种机构启动自己认定的证书,不少机构根本不具备教学、培训和组织考试的资格,某些公司不考虑报考条件,且缺乏强制性专业资格考试要求,也没有咨询实践考核与督导意见,交了钱,听了些讲座就发证,导致证书泛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群众评价:乱收费、滥发证书,甚至冒充权威机关组织虚假考试,造成严重的行业乱象。</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8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水平评价规范(试行)》发布。该规范旨在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明确了心理咨询师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并将其分为助理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一级心理咨询师四个等级。心理学会提出: 计划2025年上半年,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将正式启动。这一评价体系的推出,期望能标志着心理咨询行业将迈入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但,难免受到来之社会领域的权威性、合法性的争议。</p> <p class="ql-block"> 但是,职业技能评价工作与岗位资格有个程序关系,一个是入门后的工作与技术水平,一个是入门的门票,没有基本从业资格,想当心理咨询师,门也没有!不在一个层面上,如同教师资格证书与教师工作水平与教师技术职称,不在一个教师管理层面上。教师资格证由政府教育管理发,教师职称由政府人力资源部门授权教育部门分不同类型管理。</p><p class="ql-block"> 上海高校心理咨询是全国最早实施的,在学校是教师的一部分,早于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之前,上海就有个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最初由上海教育委员会(有关部门)与上海人力资源保障(有关部门)推进认证工作,由教师人才交流协会和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组织教学,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考试备案并核发证书。</p><p class="ql-block"> 2018年后,由于教育强力需求,认证工作由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高校心理咨询协会、教师人才交流中心等继续保持实施。始终坚持教考分离,参加考试的,除前国家人力资源部门条件要求外,还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和咨询实习时间与有被督导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另,在卫生医疗机构,他们规定,要获得从事心理咨询治疗岗位的心理咨询师,必须要有医师资格,再从事一定时间的心理咨询工作,才可成为心理咨询岗位师。</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好多的社会心理机构,他们的咨询师有各种各样国家的洋证书,这关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权和水平,如何认定国外社会机构职业资格?那么,现在心理学会提出的要求,能不能有权威,并统一实施这个要求?其,权威与合法性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按照行政法,各行其道,如,物价部门规定物价,税务部门规定税收,税务部门无权定物价,当然,物价部门也不能收税。那么,劳动岗位资格,应按照行政法规定:职业岗位资格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并依法主持此项工作,组织心理行业协会、学会;教育管理部门、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甚至外事部门等各方,讨论制定标准,并抓几个省市作为试点,逐步全面推进。特别要处理好,当前计划和未来规划的衔接,特别要注意“老人与新人”从业资格的关系等。</p> <p class="ql-block"> 当前,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多次强调加强队伍建设,那么,卡脖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师岗位资格的乱象应该认真对待了!</p>